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水稻高產種植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水稻這一糧食作物關乎國民生計,其高產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水稻產量方面進行論述,包括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和科學種植技術的使用,以期保證水稻高產、高質。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種植技術;田間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了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水稻的種植技術也變得日益完善。水稻的高產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但是在種植過程中難免受到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這就大大降低了水稻的總產量。所以,要綜合考慮水稻的種植與管理方法。
  一、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1.有效處理水稻種子
  運用科學手段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可以有效防止作物通過種子、土壤等傳播途徑遭受病蟲害的侵襲。大多處理種子的方式有以下幾點:將16%的惡線清可濕性粉劑和5%的滅菌成可濕性粉劑混合在一起,把選好的種子泡在兩者的水溶液里,三到四天。浸泡期間,上下層的種子應在藥液里不停地翻動,使種子充分的接觸到藥液,浸泡后的種子無需清洗,可直接催芽。這樣,在進行播種時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水稻干尖線蟲病、水稻惡苗病和白葉枯病等危害。
  2.合理選擇農藥
  使用農藥防治蟲害,是農作物植物不可或缺的手段,農藥有著見效快,效果明顯的特點。在使用農藥時,應仔細分辨是否在農業部門藥檢所進行登記,如沒有登記,也沒有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這樣的農藥,杜絕使用。在給水稻使用農藥時,要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情況,謹慎的做選擇,且最好選擇使用生化制劑,無殘留、無公害的農藥。
  3.利用生物與物理干預防害
  病蟲害的生長發育除了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還會與大自然食物鏈有關,與其天敵存在著制約關系。生物防治法主要是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干擾雌雄害蟲的交配,阻止后代的繁衍生殖,以減少病蟲害的數量,從而保障植物健康的生長。物理干預,主要是通過各種波長的燈光進行照射,擾亂病蟲害的生存環境,最終達到其死亡的目的。
  二、科學的種植技術
  水稻的種植流程是相當繁雜的。首先,要挑選優質的作物種子,好的種子是提高水稻高產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育苗,通常有兩種方式,可以直接把種子播撒在已經施有基肥的土地上,或者用農藥溶液進行浸泡,這樣還可以預防病蟲害侵襲。育苗的時候要掌握好周圍的環境溫度,水分要充足,從而稻苗才能茁壯成長。下一步就是插秧,插秧的時候要注意秧苗不可插的太深,也不可太淺,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疏。過密不利于秧苗生長,過疏就會浪費資源,唯有掌握好尺度,方能利于日后高產。之后是施肥的管理,根據秧苗的具體情況,控制施肥量的多少,肥料施多了,燒秧苗,少了,營養供應不足,影響生長。各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以下就選種,播種,施肥和后期管理工作展開討論。
  1.選種
  水稻種子多種多樣,不盡相同,這就需要人們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進行選擇。常見的類型有滿足豐產的,有穩產的,有抗病的,此外,還要考慮種子的適應性,要選擇適合本土土壤條件的;能抵抗住當地的特殊氣候和病蟲害的;播種后長出的秧苗比較整齊,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如:安徽省被農民稱為“鐵桿霸王稻”的“徽兩優996”,就是很符合當地的生長環境,具有產量高,穩產性好,抗倒性強,熟期適中等特點。所以,種子的選擇要綜合多種因素,不可盲目。
  2.適合種植,精心育苗
  不同類的水稻種子特點不同,要根據各類別的特點選擇最佳的播種時期。早稻品種類可選每年的三月中上旬時期,中稻品種應在三月中旬到春分之間進行播種最為合適,而晚稻的播種則考慮的條件較多,要結合其生育期、苞穗期等等,找好時間及時播種。再者,培育秧苗,要選擇土壤肥沃的、采光好的地段土壤,入冬前,將其土壤翻耕,并進行細耙,灌水等加工。早播種時,要均勻地播撒種子,以細土覆蓋。
  3.按時施肥,掌握好需求量
  在每年的插秧前,需要對稻田地施一次肥,此時施肥使用的都是農家肥,即平時的糞便,自然發酵的肥料,也稱為基肥,這一操作主要是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第二次施肥一般在插秧后的10天左右,這次主要是尿素和復合肥混合一起撒入田間,目的是為水稻的分蘗做準備,從而使水稻早分蘗,數量增多,其產量也會隨之提高。第三次,是水稻秧苗長出穗苞時,這時需要大量的養分,所以,施肥量相對較多,等穗苞發育成熟,長成稻穗,進行最后一次施肥,目的讓稻粒更加飽滿,避免空穗出現。
  4.注重水稻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管理任務是保證新秧苗的正常生長發育,關注分蘗期的營養供應,這是決定水稻稻穗多少的重要時期。主要所需元素以氮元素為主,觀察其根、莖、葉的生長特征。田間中期的管理直接關乎這水稻的總產量,這一重要時期是植物莖稈與分蘗共同進行的生長階段,莖稈長得壯,根部扎的牢,營養供應的好,分蘗多,自然提高稻穗的數量,從而利于提高產量。該時期營養提供的主要方式是將前期的氮元素代謝轉變為碳代謝。田間最后一個時期的管理是水稻長成,壯實穗粒的時期,也是決定水稻高產的核心環節。通常,以飽滿作物的谷粒為主要生長方向,其營養方式主要是以代謝碳為主,光合作用的產物已經轉移到稻穗部分,該階段重中之重是提升結實率,增加水稻穗粒的重量,還要關注植物有無徒長,有無早衰,避免被病蟲害侵襲等。
  三、結語
  總而言之,水稻在我國占主導地位,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水稻的種植技術已經逐步在完善,但是,水稻種植方面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水稻的種植不僅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還要綜合考慮種子的選取和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實施嚴格的掌控,并且還要充分的運用技術手段,防止一切問題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使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參考文獻:
  [1]王艷青.近年來中國水稻病蟲害發生及趨勢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
  [2]鄔世明,魏梅枚.南方水稻種植及其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02):1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