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促使我國水稻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作為生活中常見的食品,水稻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經過幾代人的研究,水稻產量逐年增加。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水稻種植角度,分析了相關種植技術,并且研究了水稻常見病害的預防方法。希望本文以下內容的論述可以促進我國農業事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床苗處理;病蟲害;播種
水稻作現階段農業生產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國人而言具有不同的意義。雖然此種農作物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強,基本可以適合多個地區的氣候條件,但是仍然會因為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降低產量,對于種植戶經濟效益以及糧食生產十分不利。因此,對水稻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水稻種植技術
1.種子選擇
水稻種植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對種子進行選擇,選擇過程中首先需要結合種植地的地理環境以及天氣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在我國東北部地區,因為空氣濕度較小,溫度較低所以不能應用南方水稻種子,反之亦然。其次,選擇的種子需要具有高產性,并且抗病性能較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稻產量低下的問題。再次,選擇的種子質量應該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純度在98%以上,發芽率在85%之上。最后需要對種子進行篩選,將干癟、病害的種子舍棄,保證水稻種子的整體質量。
2.水稻種子的處理
種子選擇完成之后,不能直接進行培育,需要對其進行預處理。種子的預處理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1)第一步需要將種子進行二次篩選,此環節的篩選需要多次反復進行,直到種子中不存在低質量種子為止。(2)第二步需要將種子放置在通風透氣且日照充足的環境下進行晾曬。此過程存在的意義在于:一方面可以減少種子當中的水分含量,這樣在育苗過程中,種子的吸水能力就會上升,進而降低了種子的休眠期時間。另一方面,充足的日照可以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殺死種子外皮上具有的細菌和病毒,以此來降低育苗種植過程中種子的發病幾率。
3.床苗處理和育苗
水稻的苗床處理應該以南北向為主,其目的在于保證水稻育苗期間的日照充足,并且還要保證苗床的通風性,以此促進水稻種子可以快速吸收水分和營養,盡快完成發芽。當水稻種子發芽之后,水稻植株的根部會迅速成長,所以需要保證苗床育苗過程中,各個植株距離合理,保持每個水稻植株在成長初期階段都可以有足夠的水分以及營養成分。通常情況下植株間距最好維持在5cm左右。
為了促進水稻成活率,縮短發芽周期,可以采用薄膜覆蓋的方法提升土壤溫度,促進種子內部理化速度。但是此種方法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溫度以及水分的控制,土壤溫度過高會傷害水稻種子,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通風以及排水處理。
4.水稻的播種
水稻的播種時間需要進行合理的考慮,尤其是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對氣候的影響十分巨大,往往會造成氣候的大面積波動。所以在種植之前,應該對種植地近十年的氣候進行具體分析,保證在水稻下種之后,不會因為氣候溫差問題而產生凍害,從而影響水稻成長。根據研究表明,水稻的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7℃,因此當種植地土壤溫度在6℃之上即可考慮種植。通常情況下,早季水稻種植時間一般在同年的3月末4月初;中季水稻種植時間一般在同年的4月末5月初;晚季水稻種植時間一般在同年的6月下旬進行。
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在水稻播種的過程中要保證土層深度,因為與玉米、馬鈴薯等作物不同,水稻的種子顆粒較小,所以會因為覆土較厚抑制發芽。通過多次試驗研究表明,覆土厚度保證在10cm左右最為合適。
5.水稻移栽及田間管理
當水稻培育一段時間之后,因為其根部成長速度較快,較為密集,所以為了保證水稻苗的成長,需要對其進行移栽。但是因為此階段水稻根部發育并沒有完善,因此要做好查苗以及補苗工作。在所有水稻苗移栽完成之后,管理人員需要向稻田中噴灌1寸左右的清水,持續2~3天。當水稻成長出3片葉時,增加營養成分的攝入,促進水稻快速發育。
二、水稻病蟲害防治
1.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一經發生可以減少水稻30~50%的產量,并且此種病害可以隨風傳播,所以必須要做好預防和治理工作。(1)選種階段可以選擇抗病品種。(2)將發生病癥的水稻摘除,運輸到稻田之外進行焚燒處理。(3)采用科學的施肥配比方式,并且在后期做好干濕交替,通過此種方法促進稻葉老熟,從而提升抵抗能力。(4)選種階段,可以將種子應用56℃溫湯浸種5分鐘;還可以應用10%401抗菌劑1000倍液或者是80%402抗菌劑2000倍液浸種2天。
2.紋枯病
紋枯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也是現階段水稻種植過程中十分常見的病害,通常情況下早季水稻發病率較高,發病之后會造成水稻顆粒不飽滿,降低糧食產量。對于該類型病害的防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增加水稻肥期管理,注意氮、磷、鉀肥的穩定施入,對于稻田灌水而言,應該采用“前淺、中曬、后濕潤”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應用相關的化學試劑進行防治,防治目的主要為保護水稻的3~4片葉,藥劑的應用應該在拔節期以前以及抽穗期以后進行。常用藥劑有:5%井岡霉素水劑每畝150毫升或門神50ml或12.5%紋霉清水劑100~200毫升,或20%紋霉清懸浮劑60~100毫升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對水50~70千克噴霧。噴霧時要保證用水量,噴到稻株中、基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水稻種植并不僅僅如日常了解的情況一樣簡單,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全面考慮,無論是水稻種子的選擇和篩選,或者是水稻苗床處理和育苗都需要進一步規范。需要注意,水稻的種植應該結合地理環境以及天氣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以規范種植技術的方式提升水稻產量。
參考文獻:
[1]夏如達.優質秈粳雜交水稻新組合嘉豐優2號在溫州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OL].雜交水稻:1-3[2019-04-06].
[2]張曦哲.推行“三減”技術 加快增收步伐——綏化市北林區興和朝鮮族鄉保田綠色食品水稻種植基地技術分析[J].植物醫生,2018,31(12):16-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