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區“倒種春”水稻種植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總結了江淮地區內澇田塊“倒種春”水稻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確定播期、種子處理、分廂開溝與播種、大田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及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水稻;倒種春;種植技術;江淮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09-02
每到梅雨季節,安徽省江淮地區部分低洼農田經常被淹,內澇嚴重,使水稻遭受嚴重損失,輕者減產,嚴重者絕收。洪水退后,為減少損失,廣大農戶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重新播種生育期較短的早稻,俗稱“倒種春”?!暗狗N春”水稻7月中下旬播種,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00 d左右,產量6 750~7 500 kg/hm2,收獲時產量通常不低于早稻產量,且米質優良,口感較軟。
1 選擇適宜品種
根據實踐,早稻作“倒種春”栽培,隨播種期的推遲,生育速度減慢,表現為生育期延長、產量明顯降低。因此,在品種選擇上,建議選擇穗大粒多的早中熟早稻品種,如嘉興8號、中早25等。最好選擇第1年的早稻種子,發芽率高;如種源不足,也可選擇當年生產的早稻種子,但必須要曬種2~3 d,以打破休眠期,提高發芽率[1]。
2 確定最佳播期
早稻品種感溫性強,盡早搶時間提前播種,確保安全抽穗,最遲不超過7月20日,力爭安全齊穗控制在9月15日前。播種過早,前期氣溫高,營養生長期會明顯縮短,影響產量;如播種過遲,出穗開花期又容易受低溫影響,增加不實率,甚至失收。因此,“倒種春”栽培要特別強調適期播種,適當加大播種密度,爭取單位面積上形成較多的穗數,以彌補穗部經濟性狀較劣之不足。
3 種子處理
“倒種春”水稻播種前要進行種子包衣。每10 kg水稻種子用60%吡蟲啉種子包衣懸浮劑20 mL兌水100 g混勻后,倒入底層鋪有塑料膜且破胸露谷的種谷上(芽長不超過半粒米,以防傷芽),用手翻動,拌勻攤開,6~12 h即可播種。吡蟲啉包衣劑能有效防治水稻地下害蟲、螻蛄、蚯蚓等及苗期的稻薊馬、灰飛虱,同時預防水稻惡苗病、黑條矮縮病和條紋葉枯病,對鳥、鼠能有一定的趨避作用,有利于促進水稻根系生長,達到水稻長勢均衡、增產的目的[2]。
4 分廂開溝勻播
采取淺旋耕方式整平耙細田塊,做到田面高差不過寸;一般每隔3 m左右開一條畦溝,作為操作行,以便于施肥、灌溉、噴農藥等田間管理。常規早稻播種量在150 kg/hm2左右,早播的可適當減少播種量,遲播的適當增加播種量。播種時要分廂過稱,來回多次均勻撒播,播后泥漿踏谷,防止鼠、雀危害[3]。
5 大田管理
5.1 科學施肥
早稻作晚稻(“倒種春”)撒播,其生育期短,必須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進禾苗早快,爭取多發低位分蘗,以多穗增產?;适?5%復合肥600~750 kg/hm2,三葉期施尿素75 kg/hm2,分蘗期再追施尿素45~75 kg/hm2,促進分蘗早發和低位分蘗、爭大穗。由于種子包衣后基本苗較多,加之前期已施氮肥,葉色較綠,則生育中期不施或少施氮肥。穗期看苗追肥,適量減少氮肥的施用,控氮增鉀,提高抗逆能力,但應在抽穗開花期,用磷酸二氫鉀2.25~3.00 kg/hm2兌水750 kg/hm2噴施1~2次,以提高光合能力和抗逆性,促進籽粒灌漿,提高千粒重[4]。
5.2 人工間苗,移密補缺
對基本苗超過450萬株/hm2的田塊,進行人工間苗,將多余的秧苗移栽在空閑(缺苗)田塊,不僅能夠降低基本苗、創造合理的群體結構、為高產打基礎,而且可以增加水稻改補種面積。
5.3 抓好2次曬田
在水漿管理上,應做到播種后至二葉一心期控水保苗、煉苗扎根,要保持畦面濕潤狀態,以溝灌為主,促根系深扎;二葉一心期后保持淺水勤灌促分蘗;中期適時曬田?!暗狗N春”水稻的理想苗數是450萬株/hm2左右。根據直播用種量和大田成苗率情況,在秧苗六至七葉期脫水重曬,控制無效分蘗數;中后期水漿管理除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灌漿期保持水層外,其余時期應以干干濕濕為主,收割前7~10 d斷水。
5.4 預防“寒露風”
補種的“倒種春”水稻,在抽穗期可能會遇到低溫天氣,導致抽穗不暢,出現“包頸”現象,要提前噴施磷酸二氫鉀、美洲星等葉面肥,以增強水稻抗逆性。同時,應在抽穗初期用九二○ 22.5 g/hm2兌水600 kg/hm2整塊大田均勻噴施,并灌深水保溫,輔助解除“包頸”現象。
6 病蟲草害防治
因“倒種春”水稻秧苗嫩綠,全生育期易受薊馬、螟蟲、稻飛虱等危害,應及時施藥防治,特別要加強中后期紋枯病和稻瘟病等防治。因為穗期是決定“倒種春”水稻產量的關鍵階段,也是多種病蟲混合發生危害的高峰時期?!暗狗N春”水稻穗期病蟲害以“三病三蟲”為主,即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針對水稻穗期幾種病蟲害同時發生的特點,宜采取綜合防治技術,選擇廣譜、高效、低殘留的殺蟲、殺菌劑,做到一次用藥控制多種病蟲害,既提高防治效果,又降低農業成本,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此外,水稻最后一次用藥應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收獲前 1 個月內不得使用三唑磷、毒死蜱等單劑及復配劑,防止農藥殘留超標。
采取封閉除草處理。播種后2~4 d,可選用30%芐嘧·丙草胺1.5 kg/hm2、20%吡嘧·丙草胺3 kg/hm2等,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施藥后3~5 d保持畦面濕潤不積水,可防除稗草、千金子、鴨舌草等單雙子葉雜草。秧苗二葉期后,根據草相不同,可選用氰氟草酯、五氟·氰氟草酯、芐·二氯等除草劑,施藥前排干田水,藥后48 h復水,并保持3~5 cm淺水層5~7 d。
7 適時收獲
“倒種春”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間因晝夜溫差大,米質優良、口感較軟,與兩系雜交水稻米質相當。適時收獲是確保稻谷產量、稻米品質、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倒種春”水稻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含水量在20%~25%之間為適宜收獲期,此時稻谷植株大部分葉片由綠變黃、稻穗失去綠色、穗中部變成黃色、稻粒飽滿、籽粒堅硬并變成黃色(九黃十收)。收獲太早,籽粒不飽滿,千粒重降低,青米率增多,產量降低、品質變差;收割過晚,掉粒斷穗增多,產量損失過重,稻谷水分含量下降,加工整精米率偏低,稻谷的外觀品質下降、商品性能降低,豐產不豐收。
8 參考文獻
[1] 陳春梅,黃曉鳳,陳東梅.興寧市水稻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23):36.
[2] 穆紅霞.灌云縣水稻機插秧、拋秧育秧技術及其大田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8(6):47-48.
[3] 吳守清.甬優17在松溪縣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8(11):34-36.
[4] 應永慶,林義成,傅慶林.濱海鹽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11):1973-1975.
作者簡介 葛義學(1978-),男,安徽舒城人,高級農藝師,從事水稻種植、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實踐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