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東北區域種植業的發展過程中,柴胡的種植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介紹了柴胡的栽培技術要點及田間管理工作,供參考。
關鍵詞:柴胡;種植技術;要點
在柴胡的種植栽培中,應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做好選地、除草與其他一系列工作,保證柴胡的種植產量及質量,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
1 柴胡栽培技術要點
1.1 做好選地工作
應當選擇光照良好、排水性能較高的坡地,最好是腐殖質土壤,保證土壤的深厚性與疏松性。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選用黏性土壤,以免對柴胡的種植效益與質量產生影響。
1.2 合理除草
在種植前30 d左右,應進行合理的除草,最好在晴天的時候開展除草工作,然后噴灑充足的草甘膦藥物,達到良好的除草目的。如果地塊內的雜草嚴重,應每15 d噴灑1次藥劑,若噴灑之后6 h內沒有下雨,就可以進行其他工作;如果下雨就要進行再次噴灑。
1.3 做好整地工作
在噴灑除草藥物16 d左右的時候,雜草基本已經消除,此時應去除雜草的根部,每667 m2施加1 t腐熟農家肥,也可以施加35 kg硫酸鉀復合肥,深翻30 cm后打碎土塊,整平之后,按照1.3 m的規格進行開廂,將溝的寬度設定為20 cm,深度設定為25 cm。
1.4 合理種植
一般情況下,柴胡種子繁育,可以直播處理,也可以先育苗后移栽處理。在每年春季播種時,結合東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開展種植工作。在種植前,將種子與細沙攪拌在一起,比例為1∶3,攪拌均勻之后進行播種。按照行間距21 cm的規格創建播種溝,深度為2.5 cm,將種子均勻地播撒在溝中,之后用掃帚輕掃土壤,使其覆蓋在種子上面。另外,還需在土壤上面覆蓋松毛針,其厚度以不露出地面為宜,達到防雨的目的,使柴胡植株快速生長。
1.5 噴灑封閉劑
在播種后7 d內植株出苗前,應將15 mL的封閉劑加入15 kg水中,均勻地噴灑在土壤上。如果播種已經超過11 d,并且植株已出苗,就不可以進行封閉劑的噴灑處理。噴灑封閉劑后7 h之內如果沒有下雨,就不必再次噴灑。
在播種后植株沒有出苗之前,如果有雜草,還可以噴灑與柴胡有關的芽前除草劑,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與柴胡的生長需求,正確地進行處理。
2 田間管理工作
2.1 除草
由于柴胡在幼苗階段的植株很小,因此不必進行人工除草處理。柴胡出苗后,就要在早期及日常管理中做好松土除草工作,下雨后也要合理地進行除草,為柴胡苗株的生長提供幫助。在植株生長到3片真葉的時候,應采用專業的苗間除草劑進行藥物處理,如果除草劑的使用合理,可以確保45 d之內不會長出新的雜草。在生長出5片真葉的時候,如果有雜草,應當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進行處理。
2.2 澆水
對于柴胡而言,幼苗有害怕澇災的特點,如果沒有下雨或出現干旱的狀態,應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澆水工作。
2.3 追肥
在植株的實際生長過程中,應結合土壤的肥力特點進行追肥處理,通常情況下,每年追肥2次。在第一年的時候,植株高度為8 cm,應在下雨之前施5 kg/667 m2的尿素肥料。在7月份開花之前,施加氮肥、磷肥與鉀肥,劑量為25 kg/667 m2。遵循科學化的原則進行施肥后,還應合理地開展中耕除草及培土工作。在第二年的時候,結合植株生長狀態對肥料的需求,合理地開展追肥工作。
2.4 排水防澇
柴胡的生長過程中,表現出喜歡干旱、害怕澇災的特點。在多雨季節,應及時清理溝內雨水,進行合理排水工作,預防根腐病的發生。如果水分浸泡時間超過13 h,很容易導致植株出現大面積死亡的現象。
2.5 病蟲害防治
在植株生長期間,如果在雨季未能進行合理的管理,將會誘發嚴重的根腐病問題,導致柴胡根部出現腐爛,并逐漸向著主根區域拓展,使植株出現枯死的現象。所以,要做好預防工作,正確進行肥料的施加,合理地施用磷肥和鉀肥,在增強植株抵抗力的情況下,從根本上預防病害問題的發生。同時,進行正確的排水處理,預防澇災。
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田間噴灑2 kg的甲敵粉藥物,以預防蟲害對柴胡植株根部產生的影響。在每年1月份的時候,應在葉面上正確地噴灑樂果乳油藥物,劑量設定為3 kg/667 m2,保證快速地消除蚜蟲。另外,在蟲害防治工作中,還需遵循科學化的原則,使用敵百蟲藥物對害蟲進行誘殺,以免對植株正常生長產生影響。
總之,在東北地區柴胡種植過程中,應正確應用先進的種植技術,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合理進行選地處理、栽培處理、澆水與施肥處理及病蟲害的防治處理等,在每個環節中進行科學管理,充分發揮先進種植技術的積極作用,以提升柴胡的產量與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