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欖種植技術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油橄欖原產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樹種。橄欖油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美容、化工等行業,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譽。涼山州地處四川省西南山地,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溫暖,交通方便、勞動力充足,適生油橄欖地區分布范圍廣,具有種植油橄欖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結合油橄欖引種經驗,對其生物學特性以及栽培技術開展研究,以助力涼山州油橄欖產業發展,規范油橄欖引種種植技術,提高油橄欖產量。
[關鍵詞] 油橄欖;栽培;管理;生物特性
[中圖分類號] S56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7-96-2
油橄欖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木本食用油料經濟樹種之一,其果實中油脂含量高,單不飽和脂肪酸、多酚、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含量豐富,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在我國,油橄欖種植起步較晚,且產量不高,大小年明顯,使我國每年需從國外大量進口橄欖油,對外依存度極高。四川省涼山州作為中國主要的油橄欖適生區之一,已有50多年的種植歷史。根據《涼山州油橄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2016—2025年,涼山州將在州內適宜發展油橄欖的區域新建油橄欖基地66 666. 67 hm2。到2025年,把涼山州建成全國第一大油橄欖種植基地,并延長產業鏈,開發醫藥、保健、化妝品等系列產品。截至2017年底,全州已建設油橄欖基地7 466.67 hm2,掛果面積400 hm2,鮮果產量0.17萬t,出油0.011萬t,產值0.29億元。油橄欖產業的發展需要技術開發和傳播,本文對涼山州引種油橄欖的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以及種植管理進行了系統總結,以達到指導各地規范引種種植油橄欖和提高油橄欖產量的目的。
1 油橄欖的生物特性
1.1 生物學特性
油橄欖是一種常綠的小喬木屬木犀科。油橄欖為兩性花,葉子成對而生質地較硬,生長高度約為20 cm。油橄欖的花序上一般會分布10朵以上白色花朵,花藥體積比較大,在成熟時發散花粉,一般長有4個胚珠和2個雄蕊。油橄欖的花期在4—5月,生長期較長。一般一個花序上能生長出五六顆果實,經6個月左右果實成熟。大多數可成長50~100 a,這個時間是最為平穩的結果時間。
1.2 生態學特性
1.2.1 土壤條件。油橄欖的茁壯生長與土壤中的鈣含量息息相關,高鈣、疏松且pH值在5~8的土壤最有利于油橄欖的生長。土壤pH值小于5時,會影響植株對鈣的吸收,不利于植株的生長,所以要向土壤中加一些生石灰,來提高土壤pH值。除此之外,在油橄欖的種植期間還要注意磷鉀復合肥的添加,以促進油橄欖的生長[1]。
1.2.2 水分條件。油橄欖對水分也有一定要求。在其生長過程中,必須保持充足的水分,在水分不充足的情況下,必須對其花蕾進行充分的水分灌溉來補救,此外,夏季降雨頻繁,病蟲害較多。因此,要密切關注植株的蟲害情況,加強管理以及防御,以保證油橄欖高產。
1.2.3 濕度條件。由于油橄欖的原產地全天性日照充足,溫度較高。所以,我國境內冬季溫度較高的區域適合油橄欖的生長。油橄欖的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8~24 ℃。溫度過低會使油橄欖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所以,油橄欖適宜栽種在我國的南方地區。
1.2.4 日照條件。充足的日照時間及強烈的日光是油橄欖生長的必要條件。我國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白龍江海拔1 300 m以下的河谷區日光充沛,是最適宜種植油橄欖的區域。而四川省雖多為盆地,日照時間短,但其溫濕度適宜,降雨量充足,也可使油橄欖健康生長。因此,該區域也可以成功栽培油橄欖。
2 油橄欖種植技術要點
2.1 合理選擇園地土壤
大量試驗表明,我國南部、西南部地區最適合油橄欖的栽種。由于不同地區的地勢地形以及土壤成分較復雜,故要以油橄欖的生長特性為依據來選擇合適的種植基地。其中低山、含鈣量高的紫土和紅土、河谷階地的黃綿土、河谷階地的石灰性土壤和沖擊坡均適宜油橄欖的生長。這些地區的土壤pH值符合要求,且水源、日照充足,可為油橄欖的生長提供合適的生態環境,所以適合建立種植基地[2]。
2.2 整地培肥
在種植之前要做好整地工作,為油橄欖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生態系統,使其根系可以茁壯生長。此外,在保持土壤通透性的前提下,要保證充足的養分供給,以利于油橄欖更好地生長。因為油橄欖是淺根性果樹,所以,深厚的土層、良好的通透性就可以使其在良好生長的同時,有較長的經濟壽命。同時,為了防止土壤積水,要注重排水工作。設置排水溝后,再以亂石填充,以強化排水。在整地時,要重視有機肥料與石灰的施用。整地后閑置1 a,期間不能有雜草生長,培肥土壤以利于油橄欖的栽種。如果基地建在山地處,要采取梯田的構建方式。
2.3 育苗
首先用磚頭搭建高1.0 m、深0.5 m的扦插床,并在搭建好的扦插床周圍挖好水溝,以便排水,防止由于降雨量過大而導致扦插床周圍濕度過大。除此之外,可以在扦插床上方設立透明塑料棚,使油橄欖的生長得到進一步保障。扦插條是油橄欖生長的重要介質,所以在扦插條的選擇上也有一定的要求。要選擇一年生以上、樹冠外圍已經木質化的扦插條。另外,為了防止扦插條水分流失,需在紫外線強度低的時間段對扦插條進行剪切。扦插條在剪切后很難栽培出根,所以要施加生長溶液,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配制生長溶液。并將扦插條在其中浸泡2~8 h。在每年2—3月扦插成活率最高,所以要在2—3月進行育苗。要嚴格把控扦插床的溫濕度、水分等重要因素,以確保植株的順利生長。在幼苗移栽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強光照射,盡可能多帶原土壤。
3 油橄欖苗圃管理
3.1 注意苗圃的水分灌溉
一般苗圃有4次比較重要的水分灌溉,分別在移栽時、移栽后、夏季高溫時期和剛入秋后。前兩次灌溉可促進植株根系良好的生長。后兩次可防止由于氣溫變化而導致的植株缺水。
3.2 注重施肥
在幼苗移植后抽梢可采取噴水的方式,每12 d左右噴肥一次。在木苗抽梢之后,需再追加一次肥料,肥料為尿素或者磷酸二銨。當苗木長至20~30 cm時,需再次追加肥料,肥料可以是稀釋后的人糞尿。立秋后,為加快苗木木質化,需將肥料改為0.5%磷酸二氫鉀溶液。
3.3 生理性病害的預防
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有缺硼性病害,濕度過大導致的落葉落果爛根,以及常見的葉甲、金龜子、毛蟲等蛀稈害蟲引起的蟲害,這些都不利于油橄欖的生長。所以,要嚴格監控土壤成分以及植株長勢,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趙德剛,呂立堂,趙懿琛,等.油橄欖研究進展及其在貴州的發展建議[J].貴州農業科學,2018(3):146-152.
[2]田維民.油橄欖綠色無公害種植技術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17(1):25-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