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貢山縣羊肚菌種植技術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羊肚菌產業是貢山縣草果、山藥等產業后的一個新興產業,對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推動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貢山縣氣候條件優勢、工業化發展水平低,為羊肚菌種植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也為貢山羊肚菌“貼上”名副其實的生態標簽。
  關鍵詞 羊肚菌;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6.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26
  1 貢山縣羊肚菌種植發展情況
  貢山縣于2015年初次嘗試種植羊肚菌取得成功,隨后縣政府全力推進羊肚菌種植產業發展,從2016年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擴大種植面積。截至目前,貢山縣種植面積達133.3 hm2,覆蓋5個鄉鎮,惠及2 000農戶,還注冊成立了貢山縣匯澤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貢山縣福興農民專業合作社[1-2]。
  2 貢山縣種植羊肚菌的優勢
  2.1 氣候條件優勢明顯
  羊肚菌種植周期一般是從上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共計6個月,特殊地區可能會提前或者延遲,以種植區的實際氣候條件為準。貢山縣可以提前到9月中旬種植。1)溫度適宜。羊肚菌在0 ℃以上、25 ℃以下都可以存活。出菇以后的最佳溫度是15~18 ℃;一般不得低于
  5 ℃,溫度偏低只會延長羊肚菌的生長周期,溫度偏高不僅會使羊肚菌品質下降,而且會造成減產或是絕收。
  2)多霧多云天氣,在一定程度滿足了羊肚菌喜三分陽七分陰的生長習性。3)多陰多小雨天氣對土地保濕有很大的作用。同時,羊肚菌生長需要足夠的水份,一般土表濕度要保持在65%以上,出菇及生長期間甚至要達到80%的濕度。4)風力小對羊肚菌種植大棚沒有破壞作用。
  2.2 植被好,森林面積廣,可以嘗試林下種植
  林下種植不僅成本低,而且管理相對簡單,但不宜大面積推廣,應進一步探索林下(防野生)試驗、示范種植[3]。
  2.3 農戶小面積種植風險小,便于精細化管理
  村民使用的噴霧器澆水、管道引水澆水有利于小菇存活。羊肚菌生長雖然需要足夠的水份,但是如果像其他地區一樣引大水對田地漫灌,不僅會降低小菇的存活率,還會影響大菇的品質。
  2.4 利用海拔高差大的優勢,可以嘗試羊肚菌反季節栽培
  低海拔地區進入羊肚菌采收的結束期前后,高海拔地區開始栽培。最高海拔5 128 m,最低海拔1 170 m,海拔高差達3 958 m。
  2.5 區位優勢明顯
  貢山縣地處偏遠,工業化發展水平相對低,加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生態建設、旅游開發”等工作,使貢山縣的生態環境得以進一步保護和優化,為羊肚菌栽培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
  3 羊肚菌種植成本預算、效益分析
  3.1 貢山縣羊肚菌種植成本
  每667 m2地總投資約0.87萬元,其中:采購羊肚菌栽培種和營養袋,每667 m2地配套使用羊肚菌栽培種300包和營養袋1 000包,共計5 300元;遮蔭網3卷1 200元;投工投勞及其他1 000元。
  3.2 羊肚菌種植效益分析
  為準確掌握羊肚菌種植的實際產量及效益,2017年貢山縣羊肚菌平均667 m2產鮮貨約108 kg左右,曬干后約為10.8 kg。按貢山縣匯澤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羊肚菌訂購協議,按鮮菌100元/kg,干貨約800~1600元/kg的價位進行計算,平均每667 m2的產值達1.08萬元,扣除種植成本0.75萬元,平均每667 m2純收入約為0.21萬元??梢姺N植羊肚菌是一項時間短、見效快的致富項目。
  4 羊肚菌種植栽培技術
  4.1 地塊選擇
  選擇平坦、土質肥厚、不太黏、不太沙的土壤,既能滲水又能保濕,最好不黏腳的土壤,土粒以手指頭大小的疏松土質,不適應過干、過濕的板結土壤。先把石灰粉均勻撒施在地塊上用旋耕機將地翻1~2次,清理石塊、雜草及其他植物根莖太陽暴曬3 d。然后用人工作廂,廂寬60 cm,長度根據地塊確定,廂面間距30 cm,在廂面邊緣15 cm處分別用鋤頭理出兩條寬10 cm、深7 cm的播種溝。在播種前1 d將播種溝用水灑濕。
  4.2 播種
  1)掌握好播種季節,一般最適宜在11月播種,每667 m2用種300~400瓶菌種。2)將菌種從塑料菌種袋中掏出,放在大盆或大桶中,用手捏碎,并用濃度為0.05%的“助發劑”液浸泡1~2 h,混合均勻,將菌種均勻撒在整好的播種溝內,再用開溝的土壤覆蓋3 cm厚,然后在廂面上立即覆上黑地膜,黑地膜保水不長草。地膜以100 m×0.008 mm的規格為宜,667 m2用量為2.20~2.50 kg。
  4.3 搭棚。
  播種后立即搭棚,一般寬度每4箱一棚,高度1.8 m,用竹子搭建,上蓋單層遮陽網,長度不限(不超過30 m)。
  4.4 浸水
  浸水是羊肚菌栽培的必要程序,但浸水要根據氣候干濕而定,一般播種后15 d左右,可浸水1次,浸水程度以水淹沒表土90%為宜,然后立即停水,讓水在短時間自然滲透或排干,總之要讓土壤一直處于濕潤狀態,以后大約每隔30 d左右浸水1次。大約從播種后到出菇前要浸水2~3次,出菇后不適宜浸水。
  4.5 放袋
  在第1次浸水后,大約7 d左右土表面就會出現白色孢子,像霜一樣白茫茫的,趁白色很多很厚時就開始放袋,30~40 cm放1袋。只要保持土壤濕度,放袋7 d后菌絲從土上竄入袋內,并向上生長,若氣溫為10~15 ℃,大約20 d菌絲就可長滿袋子,袋子周圍會出現一圈濃濃的白色菌絲,長滿后幾天就可以移走袋子。
  4.6 羊肚菌的病蟲害防治
  4.6.1 主要病蟲害
  1)容易發生霉菌(綠霉、木霉、根霉)。2)容易發生蟲害(蛞蝓、跳蟲、螨蟲、線蟲、菌蛆、菌蚊等)。
  4.6.2 病蟲害防治
  霉菌的防治方法如下。1)菌種生產或栽培期間要盡量避免高溫。1)菌種生產場地環境要求清潔衛生、通風、干燥。3)防止播種栽培季節過早、溫度過高而產生雜菌。4)嚴格控制菌種傳代過多,防止造成菌種退化。5)菌種生產及保存期需在低溫下,菌齡不超過50 d。
  蟲害的防治方法如下。1)盡量在低溫季節栽培可以減少蟲害。2)栽培時在場地周圍噴灑石灰、消毒劑等即可殺蟲卵。3)羊肚菌出菇后,主要有蛞蝓夜間也出來偷吃小菇,可以灑殺蛞蝓的顆粒狀藥誘殺。4)用肉眼一般看不見跳蟲、螨蟲,它們專吃菌絲體,在防治時一定要對菌種、原料、工用具進行消毒處理,在周圍環境可噴灑滅螨靈或其他殺螨劑。
  4.7 羊肚菌的采收及加工
  4.7.1 羊肚菌的采收
  羊肚菌一般在3—4月生長旺盛,1 m2有20~50朵,從子實體出現一般7~15 d后就可以成熟,成熟標準是子實體顏色由深變淺,菌帽網眼充分張開,由硬變軟時可采收。采摘時用手捏住菌柄,左右搖動連同菌根一起拔出,順便剪去泥腳,分級放入筐內。采收時要注意不要傷到附近的小羊肚菌,每天要及時采收,直至不再出現子實體。
  4.7.2 羊肚菌的加工
  羊肚菌采摘后要及時晾干或烘干,否則會被線蟲和菌蛆啃咬。干燥后的羊肚菌用密封塑料袋盛裝,保持菌體完整,避免碰撞。
  參考文獻:
  [1] 牛斗錫.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進展[J].中國食用菌,2008(4):3-5。
  [2] 牛斗錫.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J].浙江食用菌,1997(5):78.
  [3] 王波.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劉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