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麥是我國大多數地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因此,優化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意義重大?;诖?,本文主要總結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為小麥種植者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當下,我國小麥種植面積隨著農業結構的大幅度調整而逐漸擴大,小麥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依舊層出不窮,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制約,大幅降低了實際經濟效益。所以,為了進一步確保小麥優質高產,需要結合種植實際不斷優化小麥種植技術,同時加強小麥病蟲害防治,保證小麥健康生長。
  一、小麥種植技術
  在小麥播種時期,需要借助精細化種植管理技術,最大限度地強化小麥抗病性及抗倒伏性,有助于小麥徹底完熟,達到最高產量。與此同時,在小麥種植前需保證土地的平整度,確保土壤富含有機物,進一步促進小麥的生長。
 ?。ㄒ唬┟鞔_播種密度的合理性
  小麥主要包括春、冬性兩類品種,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需明確相應的播種密度。大多數情況下受到氣候的制約,春性小麥的實際播種密度要大一些,而冬性小麥的播種密度相對較小。
 ?。ǘ┬←溸x種
  小麥的選種環節十分關鍵,小麥品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麥的產量。優質的小麥品種可以適應各類生長環境,在抗澇、抗旱、抗病蟲害等方面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因此,在實際的小麥種植過程中,需要選取優良的小麥品種。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基于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等來選取品種,春性品種適用于冬季氣溫較為溫和的地區,半冬性小麥品種適用于冬季氣溫較低的地區。
 ?。ㄈ┛茖W施肥
  科學施肥是小麥種植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在不同的生長周期中小麥均會一定程度地存在氮磷鉀等物質不足的情況,因此需要對小麥進行施肥。氮磷鉀是小麥所需的營養三要素,對于中上等肥力土壤,每100 kg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3.0 kg氮、1.2 kg五氧化二磷、3.0 kg氧化鉀。另外,小麥的生長周期較長,一般為125~135 d,要依據不同的時間階段合理施肥,確保小麥生長所需的肥料充足,及時補充相應的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為了避免干熱風危害,需適當噴施0.2%磷酸氫二鉀葉面肥一兩次,效果良好。
 ?。ㄋ模┎テ诘拇_定
  受到氣候的制約,冬小麥適宜早播種,春小麥適宜晚播種,具體需要基于當地的實際氣候來確定播期時間。播期的選擇與能否適時收獲作物息息相關。正是因為特殊的氣候環境,大多數地區的農業生產一般應用的是一年兩熟制度,這就需要合理確定播種日期,實現前作、后作的有效銜接,最大限度地達到小麥高產優質種植目的[1],并可以實現農用土地的高效利用,防止出現土地長期閑置的情況。在實際選擇播期的過程中,需考慮當時的氣候及選取的小麥品種,實現農業資源的全面、徹底利用。
 ?。ㄎ澹┨镩g管理
  首先,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節肥。推廣的優質小麥品種,有的不抗倒伏,特別是種植密度較大的麥田,在返青至拔節前應進行一次化控處理,可噴施麥業豐或多效唑。要重施起身拔節肥,促進穗大粒多。其次,澆好灌漿水、麥黃水,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澆好灌漿水,對于增粒質量、預防干熱風有重要作用。天氣干旱,運用麥黃水,有利于下茬套種,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結合防治病蟲害,噴兩三次葉面肥,能減輕干熱風危害,增產效果明顯[2]。最后,防控雜草,對于實現壯苗越冬尤為重要。如果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除草效率低。如果采用化學除草方式,因除草劑連年單一使用和雜草防除技術應用不到位導致麥田雜草抗藥性不斷增強。對此,采用化學除草方式時,一是要根據麥田不同草相針對性選擇藥劑,二是施藥時要選在晴朗、無風天氣進行,三是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推薦劑量均勻噴霧,做到不重噴、不漏噴。
  二、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小麥生長的過程中極易因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小麥感染病蟲害,大大影響小麥的生長。為了達到小麥優質高產栽培目的,需要結合種植區的具體發病情況以及小麥不同生長時期的病蟲害發生特點,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針對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實現小麥高效優質生產。
 ?。ㄒ唬┬←湶『Ψ乐未胧?
  小麥極易受到多種病害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小麥的生長。常見的小麥病害有白粉病、紋枯病、銹病等,銹病、白粉病一般出現在小麥灌漿期、穗期,紋枯病主要出現在小麥穗期及返青拔節期。其中,條銹病主要是由條銹菌引起的,該病會制約小麥的光合作用效果,導致小麥減產。白粉病可以出現在小麥生長的各個階段,主要為害小麥的莖葉等。為了有效防治小麥病害,需要選取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同時合理施肥。另外,需要采取農業、物理、化學、生物等措施防治各類小麥病蟲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小麥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基數。例如,實施精耕細作、輪作倒茬、秸稈還田、適時晚播,進一步提高麥苗的抵抗力,降低麥苗發病概率;在播種前有效處理小麥種子,通?;诓∠x害種類的不同選取不同的藥劑進行種子包衣[3]。一旦小麥感染了病害,可選用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氟環唑、苯甲·丙環唑等唑類殺菌劑,其對小麥紋枯病、白粉病、銹病均有較好防效,而且持效期在15 d以上。小麥生長中后期白粉病、銹病和紋枯病?;彀l,同時防治這3種病害可以優選唑類殺菌劑,但用藥量不能過大,施藥后短期內不能出現強降溫天氣,以免對小麥生長造成過度抑制。防治小麥紋枯病,除選用唑類殺菌劑外,還可以選用井岡霉素、噻呋酰胺等藥。
 ?。ǘ┬←溝x害防治措施
  常見的小麥蟲害有吸漿蟲、蚜蟲、紅蜘蛛,在穗期、返青拔節期小麥極易出現吸漿蟲害,小麥穗期及灌漿期會受到蚜蟲危害,紅蜘蛛一般發生在小麥灌漿期、返青拔節期。對于小麥蟲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法。比如,在田間放養蟲害的天敵,既可有效防治蟲害,又可以避免采用化學藥劑對麥田造成不良影響,實現小麥綠色生產[4]。當蟲害大發生時,需要借助藥劑進行防控。例如,小麥吸漿蟲可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40%殺螟松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小麥蚜蟲可用無公害高效農藥“邯科14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三、結語
  結合生產實際和小麥的生長習性,不斷改進現有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有利于保證小麥健康生長,達到小麥優質高產生產目的。
  參考文獻:
  [1]牟愛州.小麥種植大戶農業新技術需求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790戶小麥種植大戶的調查數據[J].南方農業學報,2016(4):684-690.
  [2]張德奇,季書勤,李向東,等.主要病蟲害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及其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3(2):67-70.
  [3]倪漢祥,商鴻生.小麥主要病蟲害及其綜防技術研究5年來取得顯著進展[J].植物保護,2016(4):37-39.
  [4]季書勤,趙淑章,呂鳳榮,等.多穗型小麥品種公頃產9000 kg主要技術指標及關鍵技術[J].麥類作物學報,2015(1):55-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5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