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米和面食是我國最重要的兩種糧食,大米的食用甚至超過了面食。大米是由水稻產出,我國的水稻種植面積相當的廣泛。想要保障水稻產出大米的質量和產量,就需要在種植過程中注意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是種植條件,水稻種植必須要有足夠的水源。其次是種植技術,良好的種植技術是保障水到質量的關鍵。水稻種植尤其要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以免產量和質量受到影響。針對水稻種植技術以及種植過程中對于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介紹,希望可以給行業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止
水稻是一種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的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但其依舊是我國種植面積以及產量最高的農作物。主要原因還是人們對于大米的需求。想要有良好的大米,就需要水稻有一定的產量并保障質量。但還由于水稻的生長環境,導致種植很難進行機械化操作。因此像保障水稻的產量,就需要一定的種植技術。水稻在種植過程中,也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不進行防治就會導致水稻質量不高。因此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提高水稻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水稻種植技術分析
1.選種。水稻的種類多種多樣,在選種時,要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種植環境進行選取。一旦選取不適,會導致水稻生長很差,產量和質量都無法保障。選取的種子一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都具有抗鹽堿性,保障可以適應多種生長環境,同時要有一定的抗寒性,保障水稻在不同天氣下也能健康生長。選取的水稻要粒大飽滿。這樣生長出來的水稻才會有更好的質量和產量。水稻要想有一定的抗蟲害性,選取的種子就必須有一定的抗病性。且選好種子后與農藥進行拌種,保障水稻種子可以良好生長。
2.苗床處理以及育苗。由于水稻的生長特性,苗床需要東西向放置,保障水稻可以充分吸收陽光。苗床寬度是其上覆蓋的薄膜決定的。薄膜設置的作用是防止溫度過高對水稻生長過程產生影響,在溫度過高時,揭開薄膜,可以降低溫度,讓水稻更好的生長。苗床之間需要挖出排水溝,可以在一段時間后進行排水。
3.播種。播種量可以影響到水稻的產量。如果過密,會影響到水稻的光合作用,導致水稻質量變差,而且產量并不會達到預期。但是如果過疏,也會影響到水稻的產量。因此,需要合理的進行規劃,科學選擇種植的密度?,F如今,水稻播種都會選擇插秧機,這樣可以更好的進行播種。但是一些地方由于一些限制,依舊只能進行人工播種,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好播種疏密度,保障水稻的產量。
4.科學管理。在完成播種后,一般都會進行曬田。良好的曬田工作是水稻成長的有效保障。在曬田過程中,一定要進行科學管理,每一步都又有科學依據,保障曬田工作順利完成。在水稻抽穗以后,一定要保障土壤環境的濕潤。水稻對于水的需求很大,一旦缺水,水稻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5.施肥管理。要保障水稻的良好生長,保障水稻有充分的養料,就需要在種植過程中進行施肥。首先是施基肥,基肥是保障土壤中有水稻可以吸收的養料。接著是分蘗肥,分蘗肥是水稻在緩苗之后必不可少的施肥過程。在水稻生長過程中,一旦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就需要追加施肥,保障水稻可以健康生長。最關鍵的施肥階段是在水稻拔節孕穗時期,這個時候水稻對于養分的需求量極大,一定要保障充足的肥料。一旦施肥量不達標,水稻的產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6.灌溉管理。水稻對水分需求量大,但不是一直都是一樣的需求量。在育秧時,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水分。此時,秧苗喜溫怕澇,水量太多會影響到秧苗的生長。在這之后,水稻對于水的需求量逐漸加大,就需要進行灌溉處理。水稻從生長旺盛到最后抽穗都需要大量的水,要進行間斷的灌溉,保障水量的充足。在進行水稻灌溉時,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滿足水稻對于水的需求,有一個更好的產量。
7.雜草處理。由于水量和養分的充足,水稻田會生長出諸多種類的雜草。這些雜草會和水稻爭取養分,不利于水稻的生長。要保障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就需要進行雜草處理,讓水稻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除草時要選擇不同的除草劑,除草劑要避免對于水稻產生影響,產生燒苗現象。不同的雜草會有不同的除草劑,除草劑的選擇需要有科學的指導。
二、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1.病蟲害防治原則。病蟲害會對水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要保障水稻的良好生長,就必須有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最好的方法是物理防治。一味的使用藥物進行防治,是可以很好的解決病蟲害的問題,但是也會對水稻生長產生影響,并且會對土壤環境產生一定影響?;瘜W藥物效果強,但是副作用也大,進行處理的水稻殘留的藥物會傷害到人體。進行物理防治,雖然效果沒有藥物處理明顯,但是傷害更小。尤其是現在提倡綠色食物,物理防治更加貼合當今對于食物的要求,生產出更好質量的水稻。
2.水稻病害防治技術。水稻不同的生長時期會遭受不同的病害。主要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爛秧病以及紋枯病等。稻瘟病會出現在水稻生長的任何階段,并且沒有季節限制,對水稻的生長影響比較大。因此在水稻生長的任何階段都要進行及時治理。稻瘟病的主要表現特征為,初期葉鞘出現淡紅褐色,莖部為灰黑色但不會有明顯的病斑。爛秧病是因為水稻管理不善產生的,嚴重的爛秧病甚至會導致正片稻田枯死。爛秧病產生是因為在秧苗時期稻田水分太多,導致秧苗缺氧。出現爛秧病的水稻會表現出干黃、幼根變黑及卷曲等癥狀,要及時進行排水,是稻田干燥,保障水稻秧苗有充足的養分。當水稻生長環境溫度過高時,就會出現紋枯病。水稻生長環境濕潤,一旦溫度過高,就很容易產生真菌,這樣的環境正好給真菌提供可以大量繁殖的場所。真菌的生長會導致水稻養分丟失,影響正常產量。因此要進行及時的防治,抑制真菌的生長,保障水稻可以良好生長。
3.水稻蟲害防治技術。水稻的主要害蟲有稻螟蟲和飛虱等。稻螟蟲會吸取水稻的養分,導致水稻出現空心或者是白穗癥狀。飛虱會大量繁殖,寄付于水稻之上,吸取水稻生長所需的營養,導致水稻生長受到影響。在水稻生長過程中,一定要進行蟲害防治。蟲害防治主要依靠殺蟲劑。針對稻螟蟲和飛虱會有不同的藥物,要進行害蟲防治,就需要依據科學指導購買相關藥物,對水稻田進行噴灑,完成蟲害防治工作。
三、結語
大米一直是我國人民不可或缺的主食,因此,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對于我國人們的生活有著重大影響。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管理,使用良好的種植技術進行種植。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有效進行病蟲害防治,從而保障水稻的質量和產量?,F在人們都喜歡綠色食物,因此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無論是施肥還是除草,盡量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保障一個綠色的生長環境。要想保障水稻的質量和產量,最好的方法不是出現問題進行治理,而是每一個種植環節都有科學的指導,做好預防工作。以預防為主,堅持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好水稻種植和病蟲害防治,就可以保障水稻的質量和產量,生產出更多讓人們放心使用的大米。
參考文獻:
[1]陳文,郭軍. 南方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種子科技,2018,36(11):45+49.
[2]張勝屏. 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南方農業,2015,9(27):39+42.
[3]張興翠. 探究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技服務,2017,34(04):48.
[4]全昌勇. 南方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鄉村科技,2017(18):46-47.
[5]孟九. 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北京農業,2016(03):37-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