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水稻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就水稻的常見病害闡述發病時性狀、主要發病原因,針對不同病害主要防治措施用藥注意事項等。
  關鍵詞:水稻最常見病害稻瘟病及白葉枯病的病癥;病原;防治措施;所用藥物
  一、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又叫稻熱病,群眾稱它為“火風”、爛頸瘟。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廣,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還使稻米的品質降低。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發病,按發生部位和表現的癥狀可以分為苗瘟、葉瘟、葉節瘟、節瘟、穗頸瘟等。
  苗瘟:一般發生在三葉期以前,病苗基部變成灰黑色,葉片變成淡紅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葉瘟:從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有少數發生在葉鞘上,其病斑有多種類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兩種。慢性型病斑在田間最常見,其形狀有點像織布的梭子,兩頭尖中間大,病斑的最外層為深褐色,中間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綠色或暗綠色水浸狀,一般為圓形、橢圓性或不規則形。病斑的類型形狀色澤等因天氣、品種和病斑的年齡而異。
  節瘟:多發生于穗以下的第1、2節位上。
  穗頸瘟:發生在穗頸部,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頸部。使穗頸變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爛。發病早的使水稻變成白穗,發病遲的使谷粒不飽滿。
  稻瘟病的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病菌的菌絲內生,從病部氣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個隔膜,其頂端可陸續產生分生孢子5~6個,多達9~20余個。分生孢子呈梨形,初無隔膜,成熟時常為兩個隔膜,密集時呈灰綠色。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長出侵染絲,侵入寄主組織危害。
  發生特點:稻瘟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當氣溫回升到20攝氏度左右時,若遇降雨,就會不斷地產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帶,引起周圍秧田或稻株首先發病,另一途徑是播種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來源。
  稻瘟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種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其中品種抗病性的相對穩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種的變化而發生變異。肥水管理的好壞是影響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氣候條件是影響病害發生流行的必要條件。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高產良種;
  2.播種前搞好種子處理,一般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2天;目前市面上還有稻籽樂、亮盾等浸種用藥,效果也很好。
  3.藥劑防治,每畝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0.1—0.15千克兌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號乳油0.1—0.15千克兌水50—60千克,或30%稻瘟靈0.15—0.2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
  二、水稻白葉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發病輕重及對水稻影響的大小與發病早遲有關,抽穗前發病對產量影響較大。水稻白葉枯病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
  病原: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或水孔侵入稻體,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
  白葉枯病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葉枯病分為葉枯型和凋枯型兩種。其中葉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葉枯型病害大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出現黃綠色斑點,斑點迅速擴展成條斑,受害嚴重時條斑可延伸至葉片基部,寬達葉片兩側。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現一次發病高峰,病株心葉首先發病,出現失水青枯,隨后其它葉片相繼青萎,最后出現死苗、缺叢現象。折斷病株莖基部,用手擠壓斷口處有大量黃色菌膿溢出。白葉枯病主要在葉子上表現癥狀,有葉緣型和凋萎型。葉緣型常見于分蘗末期至孕穗期發生,病菌多從水孔侵入,病斑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黃褐或暗綠色短條斑,沿葉脈上、下擴展,病、健交界處有時呈波紋狀,以后葉片變為灰白色或黃色而枯死。秈稻病斑為黃褐色,為灰白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有淡黃色露珠狀的菌膿,干后呈小粒狀。凋萎型一般發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葉多在心葉下1~2葉處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蟲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葉片相繼青萎。病株的主蘗和分蘗均可發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叢。
  發生特點:白葉枯病主要在種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來源,新病區以病谷種為主,老區以病草為主。帶菌稻種播種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發病。拔秧移栽時造成大量傷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個途徑。灌溉水和暴風雨是病害傳播的重要媒介。其發生、流行與氣候、肥水管理、品種等都有密切關系。
  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良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2.培育無病壯秧。
  3.科學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補肥,不要偏施或過遲施用氮肥,同時要淺水勤灌。
  4.藥劑防治:一是發病早期,每畝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連續撒施幾次;二是每畝用10%的殺枯凈0.3—0.35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7年05期《農業結構調整與水稻病蟲害的持續治理》作者:喻大召  曹雅忠  楊小軍  王少南.
  [2]農技服務 2009年03期《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與生物農藥的應用》作者:任小平.
  [3]農業與技術 2012年07期 《淺析水稻病蟲害的防治》作者:藏濤  刑志宏  李玉欣.
  [4]王乃中;朱新偉;李金兵;劉寶平;;江蘇楚州水稻紋枯病發生趨重原因分析及防治技術改進[J];中國植保導刊;2008年06期.
  [5]任水彬;水稻紋枯病的綜合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導,2012年第11期.
  [6]陳延濤;淺談水稻紋枯病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J]。金色年華,2012年第1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