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水稻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只有栽培出優質、高產的水稻,才能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要想提高水稻的種植質量,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則需要采用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對以往應用的優質水稻栽培技術進行優化和完善,注重每個環節的規范化操作,對影響水稻生長的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同時,農戶還要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為水稻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诖?,重點分析了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 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09
水稻的產量對農民的經濟效益和國民的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重慶市柏梓鎮的水資源豐富,耕地面積廣闊,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35%,速效鉀含量豐富,速效磷含量低,為水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但水稻在生長期間容易受病蟲害侵擾,在影響水稻產量的同時也會降低農民的收益,因此應重視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地區的生長條件對水稻進行針對性栽培,以保證水稻的產量和質量[1]。
1 優質水稻栽培技術
1.1 科學選種
水稻品種與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其適應生長環境的能力也比較強。品種的好壞也決定著水稻生長期間的抗病蟲能力,對農產品的安全有著直接影響。農戶要重視選種工作,選擇的品種要具有良好的抗并能力,還要適合該地區的生長環境,保證在種植區域可以健康生長[2]。
1.2 育苗
在進行水稻育苗時,農戶需要結合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種植品種,選擇適合在該地區生長的品種,以此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在育苗的過程中,農戶還需要應用農業技術做好水稻苗床的處理工作,讓水稻在苗床中發芽。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密度都要進行科學控制,對于營養不足的地區,要及時進行施肥管理,確定好肥料的用量,讓土壤呈現酸性,從而才能促進水稻健康生長。
1.3 播種準備
播種環節是水稻栽培技術中的重要環節,想要保證播種質量,一定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要掌握水稻品種的發芽率,將水稻種子浸泡在水中4 h后將其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并檢測種子的發芽率。發芽數量超過總量的4/5后才能應用。在檢測水稻發芽率時,需要保證操作過程中的規范性,先對種子進行晾曬處理,讓種子細胞處于活躍狀態,再將其放入鹽水中浸泡,并確定鹽水的溫度,以提高水稻種子的發芽率[3]。
1.4 苗期管理
在水稻發芽前,要對種子生長環境中的溫度進行有效控制,在苗床的表面覆蓋一層地膜,對種子進行保溫。水稻在出苗后,需要及時掀開地膜。水稻苗在生長階段,需要實時掌握稻苗的生長情況,做好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可以通過噴灑化學藥劑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也要對雜草進行處理,保證水稻苗健康生長。
水稻苗在萌發的過程中,農戶要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控制周圍的溫度,一般要控制在30 ℃以內,在出苗后期,讓溫度保持在25 ℃左右。如果存在缺水的情況,要及時進行澆水處理;待插秧完后7天左右,要對水稻幼苗進行追肥處理;在此期間也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避免蟲害入侵。
1.5 科學整地
水稻種植質量對土壤環境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種植前也需要對種植區域進行整地處理。稻田地區的整地要求與農田存在較大的差異,要保證稻田地的平整性,并對稻田進行翻土。農戶可以借助農業機械進行翻土操作,提高整地效率;還需要做好稻田地的除草工作,避免雜草對水稻的生長造成影響??茖W整地可以優化土壤環境,提高土壤質量,為水稻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
1.6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包括施肥管理和病蟲害管理兩方面。只有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充足,才能促進水稻健康生長,農戶需要根據水稻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施肥管理。1)使用人畜糞便提高種植區域的養分水平,也可以選擇對水稻生長有利的有機肥料;在保證土壤中肥料充足的同時,也要為水稻提供足夠的水分。
2)實時監測稻田中的水分,如果缺少水分,則需要進行澆水灌溉。3)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掌握經常發生的病蟲害問題,提前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并對水稻的生長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在發現問題時要及時處理,做好控制工作。
1.7 施肥工作
水稻的健康生長一定要有充足的養分,從而一定要做好施肥工作。一般來講,水稻田在3~5年期間,要進行全面施肥管理,保證稻田中的肥力滿足水稻的種植要求。施肥期間氮磷鉀施用比例一般為1∶0.5∶0.9,然后再施加分蘗肥,提高水稻的分蘗率,增加稻穗數量。待到水稻返青以后,施肥量可占氮肥總量的1/5,因此,分蘗盛期也需要適當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劍葉的生長速度。
2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2.1 除草
稗草對水稻的影響比較大,分布范圍比較廣,為了保證水稻的生產質量,一定要做好稗草處理工作。農戶一般要在插秧7天后開展防治工作,并確保稻田中有一定量的水,可以在稻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丁草胺,控制好除草劑的用量,在保證水稻質量的同時做好除草工作。
2.2 病蟲害預防
要想有效控制病蟲害,農戶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對于經常出現的病蟲害,應提前制定防治措施,減少病蟲對水稻造成的影響。即使水稻在生長期間出現病蟲害情況,也可以通過采取防治措施對病害進行防控。要想進一步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在選擇水稻品種的過程中也需要選擇品質優良、抗病蟲能力強的水稻,同時對水稻進行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2.3 病蟲害治理
在水稻的不同生長階段,病害的種類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從而需要結合水稻病害的實際狀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理方法:可以應用物理防治法,不用投入過多的資金,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也可以應用化學防治法,通過噴灑化學藥物對病害進行治理?;瘜W防治法的應用效果比較好,在實際應用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害采用不同的藥物,例如,對于紋枯病,每667 m2可使用24%的噻呋酰胺水劑30 mL進行防治,但藥物防治會存在一定的不足,殘留的化學藥劑會對水稻和土壤造成影響,要調整好化學藥劑的用量,減少對水稻和環境的危害。
2.4 增強病蟲害防治意識
有關部門可以建立完善的農作物種植技術交流平臺,讓農民可以通過查閱信息掌握水稻栽培技術,了解種植中的要點,認識到病蟲害對水稻的為害,從而增強農民的病蟲害防治意識。防治技術和手段在應用期間也要進行更新,確保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
3 結語
在開展水稻栽培工作的過程中,農戶要選擇優質的水稻栽培技術,掌握栽培技術的流程和要點,為水稻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農戶還需要了解比較常見的水稻病蟲害,及時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做好除草和防蟲工作,應用多種方法防治病蟲害,也可以綜合應用多種防治技術,保證防治效果,為水稻健康生長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文才,吳娜芬,周潔玲,等.優質高產水稻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12.
[2] 邵旭燕.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15):140.
[3] 李小林,張美珍.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致富顧問,2016(22):62.
(責任編輯:劉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