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作物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保證糧食的安全就是保證國家的安全,但是病蟲害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生產和發展。就農作物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特點和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科學的防治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農作物;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當代農業以廣大人民的智慧為依托,結合現代化的生產技術,使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農作物種植方面,病蟲害依舊不容小覷。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是農作物種植的基礎性工作,是確保農業產量提高、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方式。本文就農作物種植以及病蟲害技術的特點和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的防治方法和建議。
  1   農作物病蟲害的原因
  病蟲害問題在農作物生長中是比較普遍的,導致病蟲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微生物和昆蟲等。農田是一個人工建立的小型生態系統,群落結構單一,但是里面存在的各種植物生物以及微生物共同制約著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若環境遭到改變,很可能會使有害生物入侵,在適宜的條件下,有害生物可能會泛濫成災,改變農田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病蟲害具有規模大、破壞性強的特點。
  2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現狀
  首先,是沒有調查好各個生態系統的環境變化。由于農作物病蟲害的問題比較普遍,沒有準確的調查報告,就不能科學地進行病蟲害防治。相關領域的人手稀缺、資金不足,某些地區甚至出現斷層現象。相關從業人員專業技術不夠扎實,缺乏經驗。其次,對病蟲害預測方面的科學技術還是不夠發達,相關情報不能夠及時準確地進行預測。再者,農作物種植的品種相對較少,群落單一,模式固定。對于同一塊農田來說,每年的農作物種植都是相對固定重復的,就會多次引發病蟲災害。最后,農藥質量不過關,對抵抗害蟲沒有效果。濫用農藥會使害蟲基因突變,產生新的抗體,從而使農藥不起作用。
  3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通俗地說,就是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一種生物。該技術大致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例如用寄生蜂消滅螟蟲、用細菌消滅田鼠等。引進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但是要注意天敵控制數量,不能破壞農田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利用生物防治是減少破壞和病蟲害防治最好的方式。
  3.2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就是利用物理或機械作用對有害生物的生長繁殖進行干擾,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物理作用包括溫度、激光、紅外線輻射等。防治貯糧中的病、蟲,可將貯糧先在倉外利用夏季日光暴曬,或冬季低溫冷凍,然后迅速入倉密閉,使高、低溫持續時間較長而殺死病蟲。機械作用是使用現代化的機械器具,對有害生物進行傷害或捕殺,如粘蟲板、粘蟲網等。
  3.3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就是使用化學藥品來防治有害病蟲,主要是使用農藥防治。利用農藥的生物活性,對有害生物的生長發育進行抑制或調節,使其生命活動受到阻斷,從而將有害生物進行殺傷。使用農藥具有高效、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等優點,但是農藥使用不恰當,會使農作物產生抗藥性,經人畜食用之后會引發中毒等現象。過量使用農藥會造成環境污染,農藥流經的地區還會對其他生物造成殺傷,破壞生物多樣性。因此使用農藥一定要注意糧食安全,確保科學合理的使用。
  4   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途徑
  首先,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人才培養建設,在相關領域引進一批高素質人才,更好地為農作物種植服務。始終踐行科技興國戰略,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之上改革創新,發明高端的機械器具,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益以及農產品的產量。研制更加高端的情報預警系統,做好病蟲災害的情報預測,科學把控病蟲災害。再安排實力較強、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有效地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其次,改善種植模式,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輪換種植,不能只單一地進行某種農作物的種植。加強對病蟲災害規律的研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再者,要加強對農民科學防治病蟲害的意識。通過專業的培訓,讓其有科學的防治意識,對農藥副作用有一定了解,不再濫用農藥。同時要讓農民了解病蟲習性和特點以及對付各種病蟲的方法,還要讓他們明白輪換種植的優勢,從根源上進行病蟲害防治。最后,要加強對農藥的監管力度,確保農產品的質量,盡量生產環保綠色的農藥,不能對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病蟲災害是一場持久戰,要規范農藥市場,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產品。
  5   結論
  病蟲害是農作物種植中不可避免的災害,要在了解病蟲特性的基礎上,掌握其生活習性和規律,采用科學的防治技術,進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者化學防治,確保優質高效的同時,也要綠色環保,對人友好、對環境無污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3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