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科學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126-02 中圖分類號: S31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是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基礎。隨著近些年來各種農作物品種的更新和種植技術的發展,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發展形勢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同時,各種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更使得農業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要實現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加強農作物科學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
關鍵詞:農作物;科學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但是隨著近年來氣候環境的變化和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當前農業種植同以往相比出現了較大變化,農業科技的進步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通過使用科學的種植手段和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產量。本文將就農作物科學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研究。
1 農作物科學種植技術
1.1 地膜覆蓋技術
我國現階段在農作物種植領域普遍采用的技術方式為地膜覆蓋。由于北方季節溫度變化較大,所以這種技術在我國北方地區較為普及。使用該技術的原因為北方地區冬季溫度較低,土地在春季需要化凍,這時候所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從而使得地表溫度較低,影響種子的發芽率,而采用地膜覆蓋技術有助于提升地表溫度。與此同時,北方地區冬季相對南方地區較為干燥,空氣中含水量和土壤中的水分都相對較少,而種子在發芽階段需要一定量的水分供給,應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增加地表水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1]。除上述原因外,地膜覆蓋技術還有助于地表溫度的回升,縮短農作物種子的生長周期,有利于土地的輪作種植。
1.2 大棚栽種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提升,為農作物的種植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大棚種植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的過程中。目前為止,大棚栽種技術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種植技術之一。這種技術的應用范圍極為廣泛,上到瓜果蔬菜,下到花卉樹木?,F階段,我國蔬菜水果市場上,各種蔬菜、水果的供應已經不再局限于季節性供給,而是趨于四季長存。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棚種植技術的廣泛普及,由于大棚技術有效地改變了自然天氣中的光照時間、溫度、濕度等,為反季水果以及蔬菜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條件。而大棚技術的應用也實現了農作物多熟的設想,明顯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時間效率和經濟效益。
1.3 無土栽培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也開始在農作物領域正式投入并使用無土栽培技術。結合實際應用情況分析可得,無土栽培技術保證了農作物對于土壤的需求,對空間進行了合理的開發利用,擴大了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為豐產提供了可能性。除此之外,該技術減少了農作物遭受病蟲害的可能,研究發現,有一些病蟲害是土壤帶來的,而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抑制這類病蟲害的發生。
1.4 多樣化種植技術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不僅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為農田的保護提供了保障。由于之前在進行農田種植活動時不注重對耕地的保護,使得大量耕地成為荒坡等劣質土地,所以在進行農作物的種植活動時,需要明確土壤適合栽種的農作物種類,從而進行合理種植。農作物輪種時間的安排也需要更加科學合理,依據農作物的生活習性,選擇適合且同地種植的作物,盡可能地提高農作物的種植種類和種植效率。
2 加強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單純采取殺滅措施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治理過程中起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要實現治理效果的提高,必須在發生病蟲害之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例如,在對農作物進行種植之前,應對其進行相應處理。采用一些防治病蟲害的藥物對種子進行浸泡,保證在種植之前沒有致病菌滋生。同時,在每年秋收之后要對耕地進行翻整。一方面可以對農田中的細菌害蟲進行殺滅,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保墑能力,提高土壤中活性物質的含量,使得農田中的落葉等有機物加快腐爛,形成腐殖質,為來年種植農作物提供良好的條件。
長期在同一地塊種植同一種農作物,會導致農田中致病細菌和害蟲大量滋生。因此應進行合理輪作,搭配種植,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農田土壤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對病蟲害的預防[2]。此外,現階段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過程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農藥噴灑。雖然這種方法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發生農藥濫用的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在使用農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科學方法進行,在保證不會破壞環境、不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基礎上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
3 加強農田管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
在農作物種植的各個時期都需要進行田間管理。通過有效的田間管理,可以實現對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其通過破壞病蟲害的生長環境來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對農田的田間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要及時對農田中的雜草等進行清理,消除害蟲以及致病菌的生長環境,保證農作物正常生長。其次,在農作物生長的各個時期要及時進行澆水施肥,提高農作物的長勢和抵御病蟲害的能力,使得病蟲害發生時不會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失。最后,在種植過程中要采取輪作的方式,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同時避免由于長期種植一種農作物而造成土壤中營養物質不均衡的情況發生。
4 病蟲害防治措施
4.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一種原始但是較為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式。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捕殺害蟲、種子消毒殺菌、誘殺害蟲等?,F階段在我國一些地區還采用地膜覆蓋等方式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有些地方專門在農田中設置滅蟲燈。這些方法大多簡單易行,同時防治效果較好,對農作物本身也不會造成影響。
4.2 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手段。近年來,由于病蟲害的種類日益增多,抗藥性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也在逐漸升高。要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手段,因此植物檢疫方法應運而生。通過對植物進行檢疫,可以有效地對農田中病蟲害的種類、數量以及特點進行了解,從而在防治過程中就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同時,通過采取該方法,可以對農田中需要使用的化學農藥用量進行確定,避免以往盲目噴灑造成農作物藥物殘留較高的問題,降低了長期用藥使得病蟲害出現的抗藥性問題,實現了防治效果的提升。
4.3 化學方法
作為一種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手段,化學方式是現階段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通過使用一些化學藥劑,可以有效實現對農田中病蟲害的治理,但該方法僅適用于相對較大面積的農田?;瘜W藥劑在使用過程中有以下幾種弊端:首先,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劑容易導致農作物產生抗藥性,反而增加了農作物病蟲害威脅的可能。其次,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很多農民沒有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因此對藥劑用量和藥劑噴灑范圍控制不足,造成農作物農藥殘留情況嚴重,影響農作物質量。因此,在使用這一方法時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實現化學藥劑的最大利用率。
5 總結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農作物科學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發現,只有采取有效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倡科學種植,才能保證我國農作物高產、穩產,實現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李紅,李前海.淺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J].大科技,2014(14).
[ 2 ] 楊普云.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環境和社會成本[J].中國植保導刊,2014(23).
?。ㄊ崭迦掌冢?019-03-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