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升水稻經濟效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研究皖安慶市境內水稻生長規律及其當地氣候特點,找尋綜合提升水稻經濟效益方案。通過對水稻種植技術方面與管理方面展開探討。分別對葉齡種植技術、三控種植技術和其他種植技術分別進行闡述。為同行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經濟效益
  為了研究皖安慶市境內水稻生長規律及其當地氣候特點,找尋綜合提升水稻經濟效益方案。通過對水稻種植技術方面與管理方面展開探討。分別對葉齡種植技術、三控種植技術和其他種植技術分別進行闡述。為同行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水稻種植技術優化途徑
  1.葉齡種植技術
  所謂葉齡種植技術在植物學觀念解釋為:通過研究水稻器官同伸規律與水稻主莖葉片實際生長情況的對比延展性進行不同生長期的合理肥料添加并配合不同環境因素下的栽培技術。在綜合節點控制法范疇內進行高效種植實現最終的產量與質量雙贏。該項技術發展至今天已經較為成熟,筆者所在單位現在已經建立有大數據量化觀測臺進行葉齡觀察點的模型化預測與導入,并根據后續實際生產情況進行種植技術的改進與升級,最后在確定水稻葉齡變化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與水稻生長綜合診斷。
  2.三控種植技術
  水稻種植“三控”技術是指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控苗技術、控肥技術、控病史技術,結合水稻實際生長情況以及三孔技術的基本原理,優化種植水稻,提高水稻生產效率。其主要過程包括控苗技術的優化;控肥技術的優化;控病蟲技術的優化。具體運用過程較為經驗化,鑒于不同地域運用手段與成效不同。筆者在此不做過多評述。
  3.其他種植技術
  除了優化上述兩種水稻種植技術外,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還應注意優化水稻管理技術、育苗技術等其他技術。通過優化水稻種植相關技術,可以提高水稻種植水平,有效控制育苗、水稻種植、水稻管理、水稻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為了使水稻長勢良好,進而大大提高水稻的品質和產量。
  二、提升經濟效益策略
  1.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全面提升稻田管理水平。經濟效益決定上層建筑,想要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已達到提升水稻經濟效益的目的首先是農民的技能培訓。傳統思維認為,種地靠天。只要風調雨順加上勤除草、多施肥、重打蟲就是科學種植,就能獲得高產。而種糧大戶更是認為,運用機械化手段進行高速耕種,只要注重化肥農藥的使用就是高水平的稻田管理了。以上思維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已經不能被完全采納。當前我們必須明確稻田的管理是在露天與自然環境有著充分關系的。所以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耕種節點的優化測算、如何進行天氣預報式的施肥配給,打藥功效預計也是當前農民朋友最應當進行培訓的。農民作為第一責任人,天天與秧苗打交道。在經驗積累上往往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如何運用新工具、新工藝和新方法進行土地精細管理、水稻質量提升是他們匱乏的。筆者認為管理上可以采取農民夜校的方式加強他們的理論知識培訓,現場實際操作上可以進行農技站技術員上門指導進行農藥、含水和各項工藝參數的調整。一些關鍵時間節點的育種育苗工作可以進行技術外包,在種植大戶能承受的成本范疇下進行協同解決。共同提高經濟效益。
  2.運用農業保險體系,全面減小種植戶經濟損失。筆者工作所在區域地處雙季稻北緣地區, 兩季稻溫光略顯大足, 但一季稻溫光有余。所以該區域內水稻種類較多,且在農民自由支配下各生產階段時間節點不同。再者因為水稻種類的多樣性,多種天氣會對水稻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經過筆者觀察統計,低溫冷害, 高溫熱害, 連陰雨、干旱和暴雨造成的澇災對水稻減產影響較大。且因為天氣環境的不確定性,無法進行有效的人防技防。當前地區性農業保險公司因為種種原因也只能進行暴雨、洪水、內澇、風災、 雹災、凍災、旱災范疇下導致的水稻倒伏、莖稈折斷、被淹、不能正常成熟或死亡進行有限賠付,如若遇到大型天災或者病蟲鼠害造成水稻的減產或 絕產損失其賠付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其次氣候的不適宜等“慢性病”誘發的大面積減產也不能得到保險公司的相應賠付。所以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運用政府帶頭,部門監管的方式在農業保險體系中進行補貼,將不利氣候導致的水稻有效穗減少、結實率和千粒重降低形成的減產進行規模性分級農業保險賠付,同時將水稻兩遷害蟲大爆發以及適溫高濕條件下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造成的水稻減產也納入農業保險,可以在經濟上有效防范自然災害對水稻減產的經濟影響。
  3.規模種植前提下的政府扶持與產業引導,全面推進經濟發展。政府扶持可以在經濟與政策兩個層面進行扶持,筆者具體考量如下:(1)對于大規模平坦土地,政府應該進行統一引水,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運用機械化方式進行科學管理。而耕地區的道路、溝渠、曬場、倉儲配置等基礎設施要舍得投入并進行統一使用,在充分利用的同時進行定期維護。充分提高災害應急處置能力。(2)在當前簡政放權規劃下繼續進行農田農民自愿流轉,政府扶植支持。在政務兩分的前提下進行經濟效益為前提的科學種植考評。(3)充分考慮農民利益,在水稻種植大戶引領下實行標桿表率作用。在經濟考評與政府扶持為雙重引導下通過種植大戶進行農業技術推廣,使全員具備高素質、高科技的職業農民。(4)引領補貼機制,改變傳統觀念,在執行當前種糧補貼方式的前提下積極推行農業機械租用補貼制度,全方位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優先吸引青壯勞動力回鄉務農。
  三、結語
  從我國水稻栽培的現狀來看,我國水稻栽培的現狀并不好。通過深入分析,確定水稻種植不良與種植技術落后密切相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依靠科學技術來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比如葉年齡種植技術,水稻種植“三控制”技術,以提高水稻種植技術的有效性,良好的水稻種植,為高產水稻和收入創造條件。總之,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是實現水稻高產優質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張連海, 富錦市長安鎮農業服務中心, 富錦市長安鎮農業服務中心,黑龍江富錦,.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種植效益[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7(1):149-149.
  [2]陶保雄.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對水稻種植效益的影響略述[J]. 農技服務, 2017(6).
  [3]李軍.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對水稻種植效益的影響略述[J]. 農家參謀, 2017(20):52+57.
  [4]譚周, 梁滿中, 陳良碧, et al. 水稻輕型優化栽培技術體系的經濟效益[J].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2, 25(1):71-74.
  [5]張和平.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種植效益[J]. 新農村:黑龍江, 2017(27):43-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