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提高我國當前的水稻種植效益,對推進社會經濟整體發展和經濟社會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現代化農業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就水稻栽培方面來說雜交水稻技術在不斷推廣,這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水稻產量的增值,實現了我國糧食增產的發展目標。本文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總結,并提出能夠有效提升水稻種植效益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種植效益;措施
一、現階段我國水稻栽培技術解析
1.種子
水稻種植之前要做好選種工作,大部分水稻種植戶對于水稻的種類并沒有深入的了解,通常情況下都是根據以往自身的栽培經驗來選擇,一些水稻種植戶會保留種子進行培育,長此以往循環種植就會導致優良水稻種子得不到廣泛種植,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水稻總產值的增長起到了嚴重制約作用。水稻種子正確的選擇方式是:(1)選擇抗倒伏品種;(2)選擇抗旱品種;(3)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采用正確的選種方式,能夠降低水稻栽培過程中出現的風險率。
2.育苗
水稻栽培過程中育苗方式通常選用旱育苗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降低返堿情況。苗床方向應該以被風、向陽為主,要有方便的運輸條件且保證充足的水源。育苗用土的腐熟農肥與田土配備比例為1:2,同時與壯秧劑進行均勻混合,要按照200g/畝的密度進行干種播種,育苗工作結束后,要確保苗床整體平面比較平整,用地膜與無紡布將其蓋住。
3.插秧
水稻秧苗對氣溫有一定的需求,所以插秧工作盡量在合適的時間段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可以使用先進的農業技術來節省勞動力,如水稻種植可以用插秧機進行插秧,按照該機械的制定區域來放置水稻秧苗,這是保證插秧機工作效率的重要步驟,在插秧機機械插秧過程中,要保證秧門處能夠及時得到送秧機構及時、定量輸送的秧苗,秧抓能夠及時獲得秧苗,從而保證分秧機構按照水稻種植戶自身需求的栽培軌跡將秧苗種植在泥土中,完成這一工作流程后返回初始位置,循環上述作業流程。一般情況下,插秧這部分的工作都是由插秧機機械作業來完成的,水稻種植戶的工作是插秧機作業后的秧苗填充,或者駕駛操作插秧機進行田間插秧作業。
4.稻田養殖
為了從結構與功能方面來完善稻田的生態系統,可以實施稻田養殖技術,這樣能夠大大提升稻田抗病蟲害的能力,從本質上實現了稻田增產增收的目標,使水稻種植戶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目前,大部分水稻種植戶已經實施了稻田養殖技術,在增產增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一些水稻種植戶應用的稻田養殖技術比較傳統,人放天養的形式并不能得到十分有效的田間管理?,F階段我國農業技術在不斷發展,稻田養殖技術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水稻種植戶稻田養殖方式選擇的是開溝養魚,也能獲得非??捎^的經濟效益。隨著稻田養殖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能夠看出水稻種植戶在稻田栽培期間避免了農藥的使用,我們能夠在購買到“放心稻”。雖然稻田養殖技術有很多優勢,但是在應用這項技術時,水稻種植戶還需要因地制宜,以高標準、高起點為基礎,結合田間地質與氣候特征,科學合理的選擇技術,做到投入少、效益好,這樣才能實現稻田養殖技術的價值。
二、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相關措施
1.優良品種提高水稻產量
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已經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使用,并且產量也在不斷提高,稻農更應該關注我國在水稻方面的研究成果,選擇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優良稻種。目前,現代化農業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就水稻栽培方面來說雜交水稻技術在不斷推廣,在這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水稻產量的增值,實現了我國糧食增產的發展目標。應用科學的農業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水稻種植戶提升經濟效益,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實現了水稻總產值的大幅提升,為水稻栽培的選種提供了優秀的水稻種子。為了保證水稻的總產值,在栽培種植過程中水稻種植戶要定期檢測田間土壤肥力,若發現水稻肥力缺失,要及時補充水稻所需的營養成分,確保土壤的肥沃。能夠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必要的土壤肥力。
2.科學技術的應用
新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個領域技術的拓展,農業技術在最近幾年得到了不斷拓展與深化。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農業現代化技術的應用率不斷攀升,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這也促使了越來越多的水稻種植戶選擇先進的科學技術,相信科學技術能夠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對農田進行科學化管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農業提供技術支持,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在農田檢測工作中可以嘗試引入當下比較先進的技術--傳感器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種植戶及時發現田間存在的威脅,并針對這些潛在的風險問題及時做好應對措施,以此確保水稻在種植后能夠健康的生長,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得到了保障。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天氣與季節的變化,在南方地區會時常出現臺風天氣,這種天氣對于水稻的生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存在一定的威脅,所以水稻種植戶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針對不同的天氣特征做好災害防范措施,盡量減少天氣與氣候對水稻產生的影響及損失。
3.加強病蟲害防治,確保產量穩定
由于病蟲害對水稻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旦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導致病蟲害災難肆虐,就會對水稻的產量造成一定的危害,水稻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前期往往很容易進行有效控制,所以需要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一旦發現病蟲害的苗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使用一些農藥進行控制。在栽培種植過程中水稻種植戶要及時防治水稻病,這項工作需要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或技術部門給予一定的支持,針對不同的水稻病提供防治效果較好的技術指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水稻種植技術中比較重要的兩項工作是選種、育苗,選種決定了水稻的質量,育苗決定了水稻的產值,增產增收的目標主要由這兩項工作內容來實現。在水稻栽培過程中水稻種植戶需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這樣能夠保證水稻健康生長。目前,越來越多的先進稻田養殖技術被水稻種植戶推廣應用,這項先進的技術能夠從多方面實現稻田生態系統的穩定,在防治稻田病蟲害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增加水稻的產出,使水稻種植戶的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礎上,水稻種植戶可以利用當前比較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實現田間監控,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受益,還可以實施有效的田間管理,助推智慧農業的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水稻栽培技術與水稻種植效益提高方法分析[J]. 黃朝宏.南方農業. 2018(03).
[2]關于水稻栽培技術與提升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探討[J]. 梁瑞娥.低碳世界. 2017(24).
[3]廣西優質水稻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劉廣林.農民致富之友. 2019(04).
[4]淺析水稻栽培技術對產量的影響[J]. 余鴻章,楊華.種子科技. 2017(12).
[5]探討水稻栽培技術要素分析與病蟲害防治[J]. 黃志明,余少挺.農民致富之友. 2017(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