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其產量直接決定了農業生產效益,因此在實際中必須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提升水稻的產量,而利用水稻栽培技術可以針對地區實際情況及種植條件來進行水稻的培育,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稻生長效果,使水稻產量可以達到預期的標準要求。并且在水稻種植中采用栽培技術還可以使種植方案及管理工作更加科學的展開,使水稻栽培可以實現高產的目標,達到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高產
水稻屬于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而這也決定了水稻在實際中的種植范圍較為廣泛,同時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水稻種植已經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栽培體系,這也為水稻種植生產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為了進一步研究水稻栽培技術其對高產所產生的影響,以下針對水稻生產特點及生產要求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此作為依據提出了在水稻種植中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科學運用的措施。
一、在水稻種植中栽培技術水稻高產的影響分析
1.改善水稻種植條件。在進行水稻栽培之前必須要做好選地、整地等工作來保證種植環境、種植條件可以滿足水稻生長需求,而通過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養分結構、水肥條件等進行調整,使其可以達到最適宜水稻生長的標準。在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中根據地區土壤情況來對其養分結構進行改善可以使土壤所供給的養分滿足水稻高產的要求,利用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生長種植條件進行改善是水稻栽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使農業生產效率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提升水稻存活率。在水稻栽培中水稻苗的存活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生產效益,而為了提升水稻的產量則需要利用栽培技術來保證水稻苗可以正常的生長。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水稻苗的移植、插秧、栽培等提供技術保障,合理的控制水稻苗的種植深度及種植間距等,并針對水稻苗的狀態來進行施肥及灌溉,這樣可以使水稻苗更好的適應生長條件,在保證其存活率的基礎上提升水稻產量。
3.保證水稻種植質量。水稻的結穗量直接決定了其是否達到高產的標準,而在結穗期為了保證結穗的充足則需要利用水稻栽培技術來加強管理。利用水稻栽培技術可以針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水肥的配比,這樣可以使水肥的應用符合水稻生長需求,以此來防止在水稻種植中出現不結穗的情況。同時水稻栽培技術可以針對水稻常見的病蟲害來進行預防及控制,降低水稻在生長期間病害的發生幾率,從而在提升水稻種植質量的基礎上使其可以達到高產的目的。
4.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在水稻種植中要想使其可以達到高產的效果則需要嚴格的對其水肥的應用進行控制,并做好相關的田間管理工作,而通過水稻栽培技術則可以針對水稻種植的實際情況來對各個種植環節進行控制,從而保證在水稻的在選種、栽培、移植、定植等環節都可以按照栽培技術的要求來科學化的進行,使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依據栽培技術的內容來進行,從而進一步的提升對水稻種植各項環節進行的控制效果,為水稻高產提供基礎保障。
二、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科學運用的措施分析
1.種子的選取及處理
(1)選用優質稻種。水稻品種的選擇會直接決定其實際的種植質量及產量,因此需要根據種植區域其農田土壤的養分結構、濕度、溫度等來考慮稻種是否適合種植。對于水稻需要選擇優質、高產的品種來進行種植,保證其在實際中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等能力,以此來為水稻栽培的質量提供基本保障,使其可以切實的達到高產的目的。
(2)稻種的處理。在進行稻種的浸種催芽之前需要對其進行篩選、消毒,以此來篩除掉劣質的稻種。首先需要將稻種放置于陽光下進行翻曬,通常時間需要持續兩小時左右,之后將稻種放于鹽水內進行篩選,這樣可以去除掉干癟的種子,然后對稻種進行消毒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對消毒消藥劑濃度及種子浸泡時長進行控制,避免在消毒過程中對種子發芽率產生影響,稻種的消毒處理可以避免攜帶病蟲害問題的種子被種植。在完成稻種的處理后需要對其進行浸泡催芽,多數情況下稻種的催芽主要是在春季進行,在浸種催芽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溫度進行控制,其周邊環境最高溫度不應超過30攝氏度,浸種催芽時其生長溫度控制在27攝氏度左右為最佳狀態。
2.整地及水稻移栽
?。?)整地。整地工作的展開主要是對土壤進行翻耕及清理,并進行基肥的施放,以此來使農田可以更好的滿足水稻的栽培要求。通常情況下在土壤翻耕中需要根據種植作物來確認其具體的翻耕深度,在水稻栽培中其翻耕深度應在10cm-16cm左右,并且需要保證農田土壤達到松、平、軟的要求。在水稻栽培中應對農田土壤養分結構進行檢驗及確認,這樣才能根據其實際情況來進行基肥的施用,一般在水稻栽培中主要是應用腐熟有機肥作為農田的基肥,同時也可以根據農田情況來適當的添加磷肥、鉀肥。在整地中還需注意對草根、雜物等進行徹底的清理,防止其影響水稻的生長。
?。?)移栽。在水稻移栽的過程中需要對其密度進行控制,其在極大程度上會影響水稻的產量。一般合適的密度才能保證水稻的成穗率和總粒處于較高水平。在傳統手插秧苗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淺、穩、勻、直,且秧苗不應過夜?,F階段,拋秧技術的普及極大程度地降低了移栽的勞動強度,只要注重天氣的選擇,便可很好地實現高效高產的移栽。
?。?)灌溉。在栽培水稻時,需要尋找淺水區域,實施合理灌溉。通常灌水的時機是稻田自然干之后。在生長過程中,若早期秧苗遇到了低溫天氣,應當在晚上對稻田采取補水措施,使稻田整體的溫度保持適宜。栽培水稻若干天后需要先除草再開耕,確保耕耘到每一棵秧苗,促進水稻茁壯、健康生長。
?。?)施肥。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要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狀況科學安排施肥方案,從而使肥料在水稻成長過程中發揮最大化作用,并對施肥方案做持續優化和調整。根據農田實際情況來設計目標產量,計算全期氮、磷、鉀施用指標,并根據指標采取“前促、中穩、后?!钡脑瓌t,進行合理的水肥管理。下面根據中等肥力,產量500公斤的生產要求進行的具體施肥方法。增施有機肥,在秸稈回田的基礎上,每畝施用有機肥5-10擔堆漚過磷酸鈣25公斤。重施孕穗肥,水稻進入幼穗分化后,一般不施用肥料,但若出現明顯缺肥現象可畝施尿素3-4公斤,或復合肥5-8公斤,促使水稻穗大粒重。
3.病蟲害防治。應用栽培避螟、振頻式殺蟲燈等農業和物理防治技術,全面推廣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病蟲草害防治用藥次數減少15公頃次以上,單位面積農藥用量下降30%以上,全生育期避免重復使用同一種類農藥。藥劑防治要做到防治指標與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藥,保護與利用天敵相配套,達到降低農藥用量、減輕環境污染等目的。
三、結語
在水稻種植中為了使其可以達到高產的目的,需要選取優質的種子并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同時還需加強田間管理并對病蟲害問題進行預防,以此來保證水稻可以良好的生長。并且對于水稻栽培技術還需不斷的進行完善及優化,針對實際的水稻種植條件及種植要求來對栽培技術進行調整,以此來確保栽培技術的適用性,這樣可以進一步的提升水稻栽培技術應用效果,為水稻的高產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成林,王麗妍.分析中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J].農業與技術,2018(8).
[2]沈士堂.高產水稻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8,589(20):59.
[3]胡民主.不同生態環境下栽培技術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吉林農業,2017(2):71-71.
[4]陶保雄.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對水稻種植效益的影響略述[J].農技服務,201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