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涼地區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在糧食安全中具有特殊地位。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市水稻種植面積逐年在減少,農民對水稻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掌握少,在生產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產量低、品質差。因此,在高海拔冷涼稻作業區發展優質高產水稻對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優質水稻 ; 高產 ; 栽培技術
一、選用水稻優良品種
水稻優良品種除具備水稻新品種的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產量高,耐寒性,適應性廣,品質好,抗逆性強五個方面特點。目前,適合推廣應用的優質稻品種主要有:鳳稻29號、云粳25號、云粳34號等品種。
二、做到適期播種
水稻播種期與氣候、耕作連作制度、品種特性、病蟲害發生期及勞動力的安排密切相關,在生產實踐中,安排適宜的播種期就能協調好上述各因素,達到趨利避害,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的目的。我市一般在3月15日-3月25日播種。
三、優質水稻壯秧培育
1.種子處理。播種前水稻種子處理主要有:做好曬種、選種、種子消毒、浸種和催芽等程序
?。?)曬種方法一般是將種子薄薄地攤開在曬墊上或水泥地上,曬種1—2天,勤翻動,使種子干燥度一致。
(2)通過選種使種子純凈飽滿,發芽整齊,水稻種子一般用清水進行選種。
?。?)播種前必須進行消毒,采用25%施???000倍藥液浸種3天。浸種是使種谷較快地吸足達到正常發芽的含水量(40%左右),促進發芽整齊,達到稻種萌發要求的最適水分。
?。?)催芽要求達到“快”(2-3天催好芽)、“齊”(發芽率90%以上)、“勻”(芽長整齊一致)、“壯”(芽色白,無異味,芽長半粒谷,根長一粒谷)。
2.主要育秧方式和技術要求
?。?)露地濕潤育秧。主要技術要求:①選擇適合的秧田,精細整地。秧田應選排灌方便,土質松軟、肥力較高、雜草少和無病源的田塊。②秧田要施足基肥,精細播種。畝施用腐熟優質廄肥1000—1500千克,或施用尿素、碳酸氫銨15千克/畝作氮素基肥,結合耕地時施下;基肥還須施用普通過磷酸鈣30千克/畝,硫酸鉀10千克/畝,在整廂前施下。③根據芽期、幼苗期和成苗期的秧苗生長特點,精細管理。采用“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馬水”的灌水技術,保持秧板土壤濕潤和供氧充足。
?。?)旱育秧。旱育秧是在旱地條件下育苗,苗期不建立水層,主要依靠土壤底墑和澆水來培育健壯秧苗的一種育秧方式。①選好育秧苗床:宜選擇肥沃、松軟、耕作層深厚,排灌方便的田塊作秧田,以利培育壯秧和便于拔秧,施足基肥,澆足底水。 旱育苗床水要澆足澆透,使苗床0—10厘米土層水量達到飽和狀態。②秧床與大田比:秧齡45-50天的,以1:10-13為宜。③選擇晴好天氣,均勻播種,播種后壓實,及時覆蓋薄膜。④水分管理:播種時要澆足澆透水分,一般三葉前必須嚴格控水,堅決不能澆水,以達到促根控苗防病的效果。⑤秧田追肥:中后期如有脫肥現象,要適當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鉀肥各3千克。
四、優質水稻大田生產技術
1.優質水稻移栽技術
?。?)插植方式。優質水稻插植方式宜采取寬行窄株的條栽方式,或寬窄行條栽。后者有利于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增加植株有效受光量,提高光合生產率,有利于改善田間小氣候,擴大溫差,降低溫度和減少病蟲害發生。
?。?)插植規格和密度。栽插時株行距要求在3×4(寸)或2×5(寸),低肥力田每畝移栽5.5—6萬叢,中肥力田每畝移栽5—5.5萬叢,高肥力田每畝移栽4.5—5萬叢。雜交稻株行距要求3.3×6(寸)或4×5(寸)
?。?)適宜秧齡與栽插質量。在適期早插的基礎上,注意提高移栽質量。插秧要做到淺、勻、直、穩。淺:即淺插,能促進分蘗節位降低,早生快發;勻,是指行株距規格要均勻,每穴的苗數要勻,栽插的深淺要勻;直、穩是指要注意栽直,即栽得淺又要求栽穩,不漂秧。
2.優質水稻施肥技術。根據優質水稻的需肥持性及各生育時期的需肥規律,一般有以下2種施肥方法
?。?)“前促”施肥法。在重施基肥的基礎上,早施、重施分蘗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長前期有豐富的速效養分。特別是氮肥,能促進分蘗早生快發,確保增粒多穗。一般基肥施用量占總施肥量的7O%-80%。其余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即全部施用。
?。?)前穩、中促、后保施肥法。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減少前期施肥量,使水稻穩健生長,著眼于依靠主穗增產,本田期不要求過多分蘗。中期重施穗肥,以充分滿足稻株對氮素營養的吸收,促進穗大粒多;后期根據田間長勢長相,適當施用粒肥,一般在抽穗后5-10天每畝撒施尿素2-3公斤或每畝用尿素1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2公斤兌水100公斤做葉面噴施,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積累,提高結實率和粒重。要達到前期早生穩長,中期不瘋長,后期不早衰、不過頭。
3.稻田水分管理技術
?。?)水稻不同生育期對水分的要求與灌溉方法。在稻田返青期要保持一定水層、為秧苗創造一個溫濕度較為穩定的環境,促進早發新根,加速返青。水稻分蘗期土壤水分在飽和含水到淺水層之間,稻田土壤晝夜溫差大,光照好、可促進分蘗早發、單株分蘗數多。稻穗發育期需水量最大,占全生長期需水量的30-40%,適宜采用水層灌溉。但淹水深度不超過10厘米,維持深水層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出穗開花期要求有水層灌溉。 灌漿結實期宜采用間歇灌溉,保持土壤濕潤,使稻田處于水層與露田相交替的狀態,做到“以水調氣,以氣養根,以根保葉”。
灌水方法是以生理需水為基礎,結合生態需水來制定,總的灌溉原則是有水活蔸。淺水分蘗,中期擱田,濕潤長穗,干濕壯籽。
?。?)曬田的作用及技術。曬田時期主要根據苗數決定,即“夠苗曬田”,當全田總莖蘗數達到計劃穗數(即有效總莖蘗數)時進行曬田;曬田程度要根據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數足、葉色濃、長勢旺和肥力高的田應早曬,其標準為,田邊開大裂口,中間開“雞爪裂”,葉片明顯落黃:反之,應遲曬、輕曬或露田(晾田),輕曬標準為,田邊開“雞爪裂”,葉片略褪淡;晾田則只排干水,土壤濕潤。
五、優質高產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1.常見的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等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蔓延快,危害嚴重。防治不好會減產50%以上。當葉稻瘟中心病團出現時,每畝用生物農藥10%枯草芽孢桿菌20—30克加水50公斤噴霧防治。葉瘟一般在發病初期用藥;穗頸瘟以預防為主,在抽穗初期和齊穗期各用藥1次,病情嚴重的稻田應隔7-10天再用藥1次。
(2)白葉枯病。白葉枯病在我市稻田發生較多。水稻感染白葉枯病后,輕微時影響谷粒灌漿,秕粒增加,嚴重時會引起稻株枯萎倒伏,產量損失很大。藥物防治于發病初期每畝用72%農用鏈霉素15—20克加水50公斤噴霧防治,白葉枯病一般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前5—7天噴霧防治,病情嚴重時,可連續噴施兩次。
?。?)稻曲病。該病僅在穗部發生,危害稻穗。病菌侵入谷粒后破壞病粒內部組織,形成菌絲塊,逐步增大,直徑可達0.7-1.5厘米,包裹穎殼,形成墨綠色或黃褐色球狀物。防治措施。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在水稻孕穗至齊穗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可減輕該病的發生程度。三是藥劑防治。每畝用20%井崗霉素40—50克兌水50公斤對穗部噴霧,稻曲病一般在抽穗前5-10天用藥防治。
2.常見的水稻害蟲有:稻飛虱、粘蟲等
?。?)稻飛虱。稻飛虱可以遠距離遷飛,具有暴發性和突發性。是我國和許多亞洲國家水稻生產上最重要的害蟲。①蟲害規律。稻飛虱喜歡群集在稻株的基部,吸取稻株汁液,同時排出大量蜜露,使稻叢基部變黑,葉片發黃干枯。雌蟲用產卵管刺裂稻莖的表皮組織,將卵產于組織內。稻株被刺傷處常呈褐色條斑,嚴重時稻株基部莖稈腐爛,植株枯死。常造成大片水稻倒伏,輕者減產二三成,嚴重時可減產五成以上,甚至造成顆粒無收。②藥劑防治。當百叢蟲量達1000頭,每畝用70%吡蟲啉4—6克兌水50公斤,針對稻株中部下部噴霧。
?。?)粘蟲。當百叢蟲量達到10頭以上時,于1—2齡期,每畝用5.7%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0—15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