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化及水稻種植效益提升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經濟、政治、科技和農業等諸多專業領域都發生了一定改變,特別是對于水稻種植技術來說,其自身農業科技優化十分關鍵,從而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水稻種植效益。要充分認識到技術優化,從而科學合理增產增收,有效提升其自身種植效益,提升水稻年總產量等方面情況。需要明確其自身在種植過程中至為關鍵的注意事項,做好田間管理。本文就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化及水稻種植效益提升策略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技術優化;種植效益;提升策略
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隨著現如今時代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之后,為了進一步滿足時代背景下人口糧食需求和經濟發展需求,積極發展農業技術十分關鍵,其自身價值和意義非同小可。現代農業科技不斷發展進步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到實際種植過程及種植工作中每一個環節,對其自身環節給予高度關注和充分重視,從而有效提升每一環節管理及田間管理工作有效性,有針對性地進行種植效益提升。
一、水稻種植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分析
1.水稻種植過程分析。水稻是我國極為重要一類農作物,同時其自身經濟價值和經濟意義更是非同小可,一般在進行播種過程中都會使用插秧機,對于一些偏遠地區,農業科技有待進一步提高和發展、普及,其自身所采取方式則是手工插秧。不管是采取機械方式還是手工方式,在這一過程中都要注意其自身間距等方面問題,確保均勻適中,其自身生長才可以得到一定保障,順利緩苗,適應外界環境。在緩苗過程中,要注意天氣和水溫情況,這些情況對于生長緩苗等方面有著一定程度決定性影響。氣候、水溫、天氣等情況,都會對作物生長帶來一定程度影響,所以要充分考慮到天氣等方面情況,根據天氣差異,選擇一定時間段進行插秧,還要規避天氣溫差較大的情況出現為緩苗帶來極為不利影響。例如,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早稻插秧時間一般都是在四到五月份左右,然而在這段時間中,局部地區處于春季,天氣變化較為明顯,晝夜溫差較大,很多緩苗期幼苗適應不了這樣的天氣,從而產生大面積死亡。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必須要充分給予高度關注和重視,在緩苗期充分關注到水溫問題,對水溫、天氣、氣候等方面問題給予高度關注和充分重視,控制水溫,控制氣候變化,避免對幼苗產生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在緩苗期過后,就需要根據需求進行施肥,確保稻苗生長,要確保施肥均勻和適宜,如過多則會導致燒苗、死亡,過少則會出現營養不足。所以在進行施肥過程中,還要對施肥量、施肥時機給予高度關注和充分重視,準確把握時機、把握劑量。由此可見,在進行種植過程中,往往有諸多因素影響,進一步影響水稻種植質量等情況,要對其自身注意事項給予高度關注,進一步提升其自身種植綜合情況。
2.水稻種植注意事項分析。一般來說,在進行播種插秧之后就需要盡早開展田間管理,充分注重環境對于水稻自身可能產生的影響,將施肥、除草和病蟲害問題盡早進行觀察和處理。水稻生長并非是一種單一因素,相反,其自身因素多種多樣,要充分關注到不同因素的不同影響,將所有可能對水稻生長帶來影響的因素都進行有效控制。由此可見,在進行種植過程中,極為關鍵、極為重要一部分內容就是在于,要進行合理有效田間管理。田間管理要根據水稻生長不同時期、不同需求,對癥下藥采取施肥,對其自身生長速度帶來一定程度幫助,針對不同生長時期進行有效施肥,采取適合肥料。除了肥料之外,還需要進行有效除草,除草過程中還要避免變動土壤,避免對農作物產生一定程度不良影響和傷害。還要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提升相關田間管理工作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還有諸多技術需要進一步進行優化,從而提升水稻種植效益。
二、水稻種植技術優化及種植效益提升策略分析
1.早稻田間管理技術提升策略。早稻田間管理一直是相對關鍵、相對重要一部分內容,其自身價值和意義非同小可,要對相關技術給予高度關注和重視。一般在該類管理技術中,加強水分管理控制是十分重要一部分內容,尤其在進入幼穗分化期時,要進行間歇性灌水,建立一個兩到三厘米左右的水層,利用淺水進行灌溉。例如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果存在一定程度水資源缺乏,那么也要盡可能保障滿足該類需求,還需要根據實際稻苗情況進行一定施肥。要在即將抽穗的早稻上進行一定程度追加施肥,一般一畝地追加施肥兩千克左右尿素,也可以進行噴施葉面肥。而對于要進入幼穗分化期的中輸早稻,則一般每畝地要施三到四千克左右尿素,并追加施相同公斤數氯化鉀,從而保證其自身穗率、穗粒數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確保其自身管理綜合效果進行一定程度提升。除了這部分內容之外,還需要對病蟲害進行積極有效防控,所有農業、林業及農作物等方面情況,病蟲害防控都是極為關鍵、極為重要一部分內容。特別對于水稻種植來說,病蟲害是十分常見一類問題,同時往往也是不可避免的一類問題,所以積極有效防治十分關鍵,要充分認識到病蟲害自身危害情況,有效進行治理,避免病蟲害影響自身產量等方面情況。尤其該類作物產量受病蟲害影響十分之大,尤其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如果發生病蟲害,產量會大幅度減少,質量也會一定程度減少。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六月上旬就會迎來梅雨天氣,在這期間病蟲害會加重,要充分關注到其自身病蟲發生動態情況,主要防止二化螟、稻飛虱等病蟲害,可以采取生物方法等,必要時可以適量采取化學藥物等方法,從而有效提升該類病蟲害防治有效性,避免為實際早稻產量帶來一定程度不良影響,同時其自身早稻質量等方面問題,也需要通過對于病蟲害防治與控制,從而實現質量和產量雙方面有效提高,提升整體種植效益。
2.一季稻田田間管理技術提升策略。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一季稻季節差異較大,要根據不同情況施加有效管理,從而提升整體種植效益和種植質量、種植產量等情況,要對已經栽種了一季稻進行重點管理。要重點進行保苗,通過灌溉方式,如有存在移栽情況,則需要保持有水層,確?;羁谩3酥?,要根據水源情況,采取淺水灌溉,以保苗為基本原則,旱情接觸之后則馬上進行淺水灌溉。對于進入分蘗期一季稻,則需要進行有效追肥,追肥則要分為分蘗肥、穗肥兩種,每畝追加大概六千克左右尿素,五千克左右氯化鉀。這部分內容十分關鍵,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有效施肥,也是整體水稻種植效益提升中相對較為關鍵、較為重要一部分內容。另外一方面,還要利用降水時機,來進行有效栽插,加大基本苗。要嚴格做好相關秧田管理,根據實際需求,做好水分、溫度等諸多方面管理,在干旱季節要保障生理需水,避免其自身總體生長受到一定程度不良影響。
三、結語
如上所述,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化及其水稻種植效益提升,需要圍繞著水稻種植過程中實際需求、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加強相關田間管理,從而有效提升實際管理工作有效性,有效增產增收,避免產量、質量受到田間管理不足而產生一定程度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梁瑞娥.關于水稻栽培技術與提升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探討[J].低碳世界,2017(24):00271-00272.
[2]陳建宇,岳桂元.如何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效益[J].中國農業信息,2017(15):00062-00063.
[3]王宏.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效益的措施探究[J].南方農業,2018,v.12(12):00038+00040.
[4]張連海.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種植效益[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00149-001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