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青梅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通過對長興縣青梅生長結果特性調查與觀測,開展青梅生產管理關鍵技術的應用研究與推廣,主要從園地選擇、品種選用、科學施肥、土壤管理、花果調節、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標準化采收等方面對青梅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青梅;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
  青梅(Prunus mume Sieb.)原產中國,集觀賞與果用于一身,梅果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絕大部分加工制作成話梅、咸水梅、烏梅等產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長興縣是浙江省青梅主產區之一。青梅是長興的特產,已有1500多年栽培歷史,現栽培面積約567hm2,與銀杏、板栗并稱“長興三寶”,成為當地農民創業致富的主要經濟樹種,年產值超億元,栽培效益和發展前景甚好。近幾年來,筆者在縣域范圍內開展青梅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創新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青梅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并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盛果期青梅產量穩定在15t/hm~以上;果品呈現安全、質優、營養價值高的特點,平均每年達到4.5萬元hm2以上,成效顯著?,F將其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標準化建園
  1.1園地選擇
  選擇低丘緩坡或平地營建青梅園,要求背風向陽、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水良好、能避免早春寒風侵襲的地方。土壤以砂壤土、壤土為好,pH值6.0左右。園地年平均溫度15~18℃,年平均降水量900~2000mm,花期平均氣溫5℃以上。由于一般梅品種的花期為2月中旬~3月中旬,花期較早,且花器和幼果不耐低溫,易受凍害,故花期短時間氣溫不低于-5℃。因梅樹對大氣中工業廢氣氟化物污染很敏感,當葉片中氟含量超過25mg/kg時就會造成落葉,新建的梅園應遠離工磚瓦廠、石灰窯、耐火器材廠和農藥廠,大氣氟化物濃度限值應為1ug/dm2以下。農田灌溉水質和土壤環境分別符合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
  1.2品種選擇
  品種是青梅栽培取得豐產高效的根本,應根據立地條件和經營目的,選用長農17、蕭山大青梅、東青、嵊縣紅梅、奉化李梅等浙江省主要青梅良種。據調查,梅本砧嫁接樹經濟壽命長的可達70~80年,短的40~50年,而桃砧梅樹僅有20~30年,為保持較長的經濟壽命,應選梅本砧嫁接苗作為主栽品種。授粉品種應根據主栽品種的花期確定,花期相同或相近,授粉品種要求花粉量多、花粉生活力強、與主栽品種授粉親和力強、結實率高,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配置比例為4:1。為方便管理和有利于充分授粉,種植時必須要求機械排列定植,切不可隨意混植。
  1.3整地定植
  根據園地的地形地勢進行整地,對于平地或坡度<10。的緩坡地,進行全墾整地,深度30cm以上;如在坡度>10。的山地建園,必須修筑梯田或挖魚鱗坑,以防水土流失。定植前先挖好定植穴,穴規格為0.8m×0.8m×0.6m,每穴施基肥,施腐熟餅肥1-2kg或腐熟欄肥5kg,加鈣鎂磷肥0.5kg與土拌勻,并覆土10cm。定植時間在落葉后至翌年3月上旬,宜早不宜遲,以秋末栽植較為理想。定植密度應根據不同的品種特性和立地條件確定,一般500~650株/hm2,土壤較肥沃的園地,株行距4m×5m;土壤較瘠薄則株行距4m×4m。定植時,苗木適當淺栽,嫁接口位置須高出地面10~20cm,根部適當覆土,形成“龜背狀”,栽植后澆透定根水。定干時,距地面40~50cm留6~7個飽滿側芽短截,剪口應平滑傾斜。定植后,及時檢查成活情況,出現死苗應及時補栽。
  2標準化管理
  2.1土壤管理
  青梅定植時,僅是壕溝或大穴中的土壤得到了改善,每年應結合秋施基肥做好深翻擴穴的土壤改良,深12~15cm,給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促進梅樹的生長。在園地深翻改土的同時,梅園應廣種綠肥,選擇有利于養地肥地且與青梅無相同病蟲害的淺根性矮稈作物或豆科植物,如花生、大豆、毛葉苕子、白三葉草等進行套種,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有機質,套種作物應在樹冠以外。翌年4月中旬將綠肥翻埋土中,翻埋時間以早為好,以免影響根系的吸收能力。梅樹根淺,對水分敏感,既怕旱又怕澇。在伏秋干旱季節,如水分補給不足,葉片易向上卷曲,嚴重的造成落葉,應及時灌溉,并做好土壤保墑;雨季雨水較多時,易積水爛根,應及時排水防澇。
  2.2科學施肥
  梅樹施肥根據樹勢、產量、肥料種類和土質而不同,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3~4次。施肥時在樹冠滴水線處開挖環狀溝或放射溝,溝內施化肥深度20cm、有機肥30cm以上,施肥后即覆土,餅肥和廄肥均需充分腐熟。幼樹定植當年,在新梢抽發后每株追施尿素0.1kg;第2年至結果初期,在萌芽前每株施三元復合肥0.5 kg;基肥在每年9月中旬~10月中旬施,株施餅肥1.0kg或廄肥5~10kg,加鈣鎂磷肥0.5~lkg。梅樹進入結果期對鉀元素需求量較多,浙江省土壤普遍存在鉀含量不足現象,需增加鉀肥的量,N:P:K比例為1:0.4:1.4。結果樹的施肥,視不同生育期和產量而異,一般青梅產量9~15t/hm2的施標準氮225kg/hm2;花前肥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在11月中旬~12月中旬施三元復合肥300~600kg/hm2,以提高完全花比例,補充樹體營養,提高坐果率;6月中旬施采后肥,可施三元復合肥900~1200kg/hm2,宜早不宜遲,以氮為主,磷鉀為輔,以恢復樹勢,增加養分積累,促進花芽分化;9月中旬施廄肥22.5~30Yhm2或餅肥2.25~3t/hm2作為基肥;4月下旬~5月上旬可追施1次果實膨大肥,可施三元復合肥225~450k~hm2,以助長果實硬核后迅速生長發育。4月下旬~5月初,也可根外追肥,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0.3%尿素混合液2~3次,間隔7~10d。
  2.3整形修剪   2.3.1整形。青梅極性強,往往在枝條先端少數芽抽生長枝,以下抽生中等長枝條,中部以下的芽抽生短枝。青梅隱芽壽命長,枝干上隱芽易萌發,短截、折斷的枝干基部隱芽易萌發且多抽生徒長枝,這種枝條生長旺盛,可用來更替老枝起到更新復壯作用。梅樹干性不明顯,難形成有中心主干的樹形,故常以自然開心形樹形整形。苗木經定干后,剪口留的芽當年能萌生5~6根枝條,選其中3~4根方向位置適當、生長勢相似的新梢作為主枝。第2~4年,主要是培養主、副主枝和結果枝組,3~4個主枝應保持生長平衡,強枝短留,弱枝長留;每個主枝上著生相對的2個副主枝,間隔約30cm,主枝和副主枝上的其它枝條適當短截或長放,以便培養形成結果基枝,通常經過4~5年整形,樹形基本完成,樹高控制在2.5m以下。
  2.3.2修剪。梅樹生長期修剪的主要方法有摘心、抹芽、拉枝等,時間從春季萌芽后到落葉前的整個生長季節內進行。休眠期修剪的主要方法有疏剪、短截、回縮等,時間從落葉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進行。幼樹期的修剪主要結合整形完成,掌握“輕剪多留”的原則,以擴大樹冠和培養結果枝組為主,冬季修剪時,盡量少短剪,多輕剪長放;生長季則以夏季摘心、扭梢、拉枝等方法加以控制。結果樹的修剪,除保持主枝、副主枝的培養外,主要調控生長枝與結果枝組的比例。采用扭梢、拉枝、別枝等方法控制枝干背上強枝,防止發生徒長枝;疏剪樹冠內部的徒長枝、過密枝,保持通風透光;適當疏剪一部分過密的中、短果枝,過長的長果枝適當剪截,促使其抽生中短果枝;剪去生長適中的生長枝1/2~1/3,促使其先端抽生2~3個強枝,中、下部形成短果枝。衰老樹須加重修剪進行更新復壯,對根系和骨干枝尚好的衰老樹,可采用骨干枝短截的更新復壯方法,促使骨干枝上隱芽萌發,抽生強健新梢,重新形成樹冠;對于尚有一定產量的衰老樹,可采用局部側枝回縮更新方法培養新側枝,每年更新一部分,經2~3年全樹更新完成。
  2.4花果調節
  據產區統計,青梅自然授粉坐果率極低,平均坐果率僅為4.19%,人工授粉可提高到9.47%。現有梅園為方便管理,以主栽品種為主,授粉品種常常數量不足,為保持豐產穩產,選取親和力強、結實率高的品種花粉,在花期連續人工噴粉2~3次;也有高接授粉品種或花期臨時采集授粉品種的花枝掛在園里,有一定效果。青梅花期多低溫多雨天氣,影響昆蟲傳粉活動,是梅產量不穩的主要原因。因此,梅園應進行人工授粉,一般在盛花期用0.2%硼砂+0.3%磷酸二氫鉀+0.2%尿素+花粉的混合液葉面噴施,可顯著提高坐果率;對于青梅早花品種和早開花年份,為避開低溫,延遲開花,常在11月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葉面噴施50m~L的赤霉素,可以延緩盛花期5~15d。另外,有條件的梅園在花期放養蜜蜂15~30箱/hm2,也可顯著提高坐果率,花期氣候不良時,可多放。梅樹一般不疏果,疏果常減少當年產量,但花量、果量過多時,也需疏花疏果,以促進花芽形成,減少不完全花、落花和第一次生理落果,防止大小年。疏果一般在4月上旬,樹勢強的多留果,樹勢弱的少留果,每一短果枝留1~2個果,中長果枝每5~6cm留1個果。
  2.5病蟲害防治
  青梅病蟲害主要有瘡痂病、膏藥病、炭疽病、蚜蟲類、刺蛾類、太谷桃仁蜂等。此外,還有流膠病和由大氣污染引起的早期落葉等。對這些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保護和利用瓢蟲、寄生蜂、食蚜蠅等天敵。選用無病蟲害的苗木;加強梅園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冬季及時清園和修剪,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剪除病蟲枝、枯枝以清除病蟲源和傳播源。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或用誘捕器、粘蟲板等誘集滅殺蚜蟲、蛾類等害蟲。梅樹對農藥特別敏感,尤其對樂果、波爾多液、鋅銅液等農藥反應強烈,常引起嚴重的落葉落果?;瘜W防治優先選用微生物源農藥(多抗霉素、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植物源農藥(煙堿、除蟲菊酯、印楝素等)、昆蟲生長調節劑(滅幼脲3號、抗芽威、噻嗪酮)、礦物源農藥(石硫合劑)等防治病蟲害,農藥使用應符合國家標準GB/T 8321.1-2000(所有部分)的規定,采收前30d不噴施任何藥劑。
  3標準化采收
  根據不同加工品對梅果不同成熟度的要求確定采收期。制作脆梅類的,要求果實充分膨大,果皮表面出現特有光澤,種仁已形成且充實,即約七成熟時采收,時間在5月上旬;制作軟梅類的,要求果皮表面顏色開始褪綠,約八成熟時采收,時間應在5月中旬;制作梅醬類的,要在果實果皮表面顏色略呈黃色,即八成以上成熟時采收,時間在5月下旬;制作烏梅干的,則要在果實完熟轉軟,有少量自然脫落時采收,時間一般在6月上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6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