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番薯是一種營養齊全而豐富的天然滋補食品,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還可用作優質飼料等。鑒于番薯的多重價值,人們對番薯的需求日益增加,且對番薯品質的要求提日提高。鑒于此,本文總結番薯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為提高番薯產量和品質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 番薯;無公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7-88-3
番薯又名地瓜、山芋,其富含豐富的胡蘿卜及維生素B1、礦物質、糖質和食物纖維,是健康食品的一種。薯塊中的礦物質對調節人體功能作用較大,含有的鈣鎂能預防骨質疏松,鉀能降低血壓,食物纖維能刺激腸蠕動,改善通便情況。鑒于此,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人們對番薯及其薯制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基于傳統種植方式的番薯產量和質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1]。常規夏番薯種植一般是在4月清明時節進行,10月完成收獲,期間對番薯的培育管理措施較為落后,造成番薯的品質和產量不高。因此,加強對番薯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意義重大。
1 選擇優良品種
優良的番薯品種有西農431、紫菁l號、紫菁2號、脫毒徐薯18號、脫毒徐薯22號、湘黃1號、豫薯5號、豫薯10號及豫薯12號等[2]。農戶可根據用途選擇合適的品種,如高淀粉品種有徐薯18號、徐薯22號和豫薯12號;用于食用及加工薯脯,可選擇高糖、高維生素的豫薯5號、豫薯10號、水果薯、山川紫、紫心薯和徐薯22號等;用于飼料,可選擇魯薯3號、廣薯62等。如果條件允許,可推廣脫毒種苗,提高薯種的抗病性和產量。
2 秧苗培育
2.1 建立番薯采苗圃
采苗圃應建立在土壤肥沃、陽光充足、排灌方便且3 a未栽植過番薯的地塊,配合施用高效有機肥、腐熟的有機肥及生物菌肥。種薯可根據無公害需求選擇無損傷、無病蟲害、質量為250~450 g的薯塊,也可選擇脫毒種薯,以增加18%~30%的產苗量,而且番薯產量可增加20%以上。清明節開始起壟,壟高16 cm,行距40 cm,株間距20 cm,栽植密度控制在12株/m2左右。薯塊排種時要斜放,保持頭尾一致,覆土3~4 cm,栽種后覆蓋微膜,出苗后在08:00之前和16:00之后破膜放苗,并用土壓實。苗高30 cm時進行打頂,促進其分枝,使其莖蔓粗壯、葉片肥厚、頂葉整齊。
2.2 土地深耕、足肥
番薯屬于塊根作物,較深土層中有利于其塊根生長,所以栽種前應深耕整地。番薯栽種一般選擇土質疏松、肥沃、透氣性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宜。番薯為無性繁殖,無明顯成熟期,其生長時間越長,產量越高,要適時早栽,最好夏季前栽完,確保其生長期達120 d。插秧前進行土層起壟,規格為壟寬1 m、溝寬30 cm、溝深25~30 cm,深耕30~40 cm。山坡及斜坡地用等高線起壟,整地時要施用45%硫酸鉀復合肥30 kg/667 m2,施糞2~3 kg/m2[3]。此外,番薯是喜鉀作物,為提高番薯產量,應施加鉀肥。栽秧前每個坑穴施加0.5 g磷酸二氫鉀,澆水濕潤,待水滲完后再栽插暑苗。
2.3 適時移栽
適時移栽是保證番薯產量的關鍵,如果條件允許,盡早移栽可以使其生長較快,早結薯且結薯多,塊根膨大,確保番薯高產優質。如果栽種過晚,其生長期較短,結薯少且質量差,將大大降低番薯產量。另外,栽秧時可根據所選品種進行合理密植,長薯品種應稀植,反之則密植。
2.4 合理栽插
番薯栽培實行單壟雙行栽插,株距以25 cm為宜,呈三角形栽插。栽苗時要注意選擇壯苗,將老硬苗及病弱苗剔除,根據苗秧大小進行分級栽插,以促進其均衡生長。栽插深度應保持在5~6 cm,苗露不宜過長,保證苗頭直,葉面露于地面,深淺一致,避免風吹搖倒,以保證其成活率。相關試驗顯示,夏番薯的蔓頭栽插產量增加明顯,比栽插中間節蔓增產20%~30%,主要原因是蔓頭頂端生長優勢明顯,栽插后返青時間短,成活率較高,且光合能力強,使其莖葉生長旺盛,早結薯,且薯頭大。所以,應加強采苗圃的管理,多施氯肥,早打頂,使其多發頭[4]。此外,為防黑斑病等,可在插秧時將苗秧浸潤于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中,注意浸潤部不得高于基部10 cm,時間為10 min。栽插完成后及時澆水,注意不要黏帶泥漿。另外,薯苗栽插完成后,在其基部鋪蓋一層水浸泡過的麥糠或稻殼,避免太陽直曬,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薯苗的成活率。同時,麥糠或稻殼腐爛后能為薯苗生長提供養分,促進其生長,提高番薯產量。
3 田間管理
3.1 苗期管理
苗期以促進生長為主,保證薯莖葉能在7月中旬開始封壟,以促進早結薯。前期要防止地老虎侵害,捕捉或使用敵百蟲及毒餌誘殺地老虎;及時查缺、補栽秧苗,補栽的秧苗一定要選用壯苗,并帶水和施以少量氮肥,使其與先栽秧苗同步生長,從而提高番薯產量。番薯較耐寒,如遇干旱,可適量灌小水;如果出現連續陰雨天氣,要注意排澇,避免田間積水。
3.2 中期發根分枝及結薯管理
夏番薯栽秧后30~35 d是其生長中期,對秧苗發根和分枝影響較大。此階段要以控制為主,秧苗返青后開始中耕松土,打溝培壟,先深后淺,深鋤壟溝,淺鋤壟面,封壟前鋤第3次后,使用100 mL的50%乙草胺兌水50 kg接近壟溝進行噴霧,封壟后及時清除雜草,以有利于莖葉早發、早結薯。同時,進行保水保壤,保持土壤疏松,增加其通透性,維持水分充足,調控莖葉的平衡生長。栽培后15~20 d開始番薯前期的追肥,以氨磷鉀肥為主,輔加過磷酸鈣、鉀肥,追肥后及時澆水,保持田間濕度為60%~75%。也可在薯蔓串壟時均勻鋪灑一層麥糠或稻殼在壟上,以保持土壤水分,且腐爛后作為肥料,提高番薯產量。
3.3 防澇排水,防止翻蔓 5—7月屬于高溫多雨的澇季,要注意番薯生長期的排水,防止田間積水,調整土壤含水率,避免水分過多對塊根膨大產生影響。大雨過后要查看莖葉和翻蔓情況,葉片重疊、翻轉、密集等現象會影響莖葉光合作用,翻轉會造成莖蔓折斷出現腋芽,分散其營養成分,影響塊根膨大,導致番薯產量降低。8月下旬應開始間斷性適量噴灑乙烯利、多效唑、番薯膨大素等兩三次,以抑制莖葉過大生長,使莖蔓變短,也可適量噴灑磷酸二氫鉀、過磷酸、惠滿豐等微肥,防止植株早衰,提高其產量[5]。
3.4 莖葉盛長期管理
7—8月是番薯莖葉盛長,葉面生長達到最大時期,要注重促進和控制相結合。番薯植株進行光合強,營養物質多,生長較快,避免徒長,封壟后噴灑多效唑一兩次,對過度生長的莖葉進行適當剪除[6]。
3.5 塊根膨大期管理
8月下旬,番薯處于生長后期,其莖葉生長緩慢直到停滯衰退,其主要養分和生長重心向地下轉送。因此,應加大力度維護莖葉的生長,保證營養正常向塊根輸送,促進塊根膨大。此外,保證此階段土壤含水量為60%~70%,如果天氣久旱無雨、土壤干旱,莖葉會早衰,影響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與積累,從而影響塊根膨大,降低番薯產量。所以,要及時澆筑小水,注意收獲前20 d不宜澆水。如出現秋澇,要及時排水,防止番薯腐爛。處暑前后適量使用磷酸二氫鉀兌水進行葉面噴肥,以防止葉面早衰,促進塊根膨大[7]。
4 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番薯病蟲害有黑斑病、莖線蟲、蠐螬、薯天蛾、卷葉蛾、甜菜夜蛾、黏蟲和斜紋夜蛾等。
4.1 莖線蟲
選種前應進行植物檢疫,選擇抗病強的薯種,預防莖線蟲。
4.2 黑斑病
夏季雨水漸多,土壤易黏重,番薯易產生黑斑病。而且夏季溫度偏高,黑斑病傳播性強。其傳播途徑為薯苗、肥水及病薯。為防控黑斑病,可在栽種時使用代森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浸種10 min,以防止病害傳播。
4.3 蠐螬
蠐螬可咬食薯塊表面,影響番薯質量。應保持田間無雜草,避免金龜子等產卵,土地春閑時可灌水滅殺蟲卵,培壟前施用辛硫磷,以有效防控蠐螬。
4.4 薯天蛾、卷葉蛾、甜菜夜蛾、黏蟲
在番薯3齡前,適量噴灑乳油、敵百蟲晶體、菊酯類農藥等防治薯天蛾、卷葉蛾、甜菜夜蛾、黏蟲。
4.5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一般出現在番薯生長中后期,可在其生長期及以前使用晶體敵百蟲或菊酯類低殘留農藥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病蟲害的藥物要選擇低殘留、無公害的藥物,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劑。
5 適時收獲,合理貯藏
夏季過后氣溫持續在20 ℃以下時,番薯葉開始萎縮變黃,可進行刨根取薯收獲,宜在晴天進行,避免雨水黏土。如需貯藏,在10月(即立冬前),將收獲的番薯于太陽下晾干,讓其表面的泥塊自然脫落,或抹下泥土,將病薯及損傷的番薯剔除,再入窖貯藏。入窖前,應清潔薯窖,將窖壁刨一層土后用硫磺熏蒸消毒滅菌,番薯浸蘸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晾干后入窖,以預防軟爛腐壞。
6 建立無公害生產檔案
建立夏番薯的生產檔案,記錄其生產全過程,包括產地環境、土壤情況、產量指標、培育技術、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措施、收獲時間,也包括對番薯的銷售及市場定位。
7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加深了對番薯價值的認識,人們對番薯的需求隨之增大。例如,黃心番薯和紅心番薯色澤紅潤、氣味香、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無公害番薯除此之外,還含有豐富的硒元素及花青素,保健功效較好。隨著番薯需求量的增大,種植面積也在逐漸擴大,亟待研究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支持番薯生產。
參考文獻
[1]王晨英.紅薯高產栽培技術[J].新農村(黑龍江),2018(17):97.
[2]李芳.夏紅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7):53-54.
[3]劉竹梓,夏錦慧,黃先群,等.夏季覆膜栽培對紫芯紅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5(4):71-74.
[4]王斌,王云玲.紅薯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農業科技通訊,2018(12):109-110.
[5]張婷.紅薯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8(21):79-80.
[6]劉瑞鋒.脫毒紅薯高產種植技術[J].新農村(黑龍江),2018(20):101.
[7]張玉.淺談提高我縣紅薯產量的幾點技術意見[J].農民致富之友,2018(19):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