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結合實際,總結了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包括品種選擇、浸種催芽、建床播種、苗床管理、整地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改善辣椒產量和品質、提高種植者的經濟收入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3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62-01
  辣椒,屬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VB、鈣、鐵等物質,能促進唾液分泌、提高食欲、促進消化,還可防腐、殺菌與調味,深受消費者喜愛。現將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1    品種選擇
  選擇符合安徽當地氣候與土壤特征的辣椒品種進行栽培,所選種子應粒大飽滿、抗病力強、無蟲洞。
  2    浸種催芽
  曬種1~2 d,清除秕種子與雜質,然后進行溫湯浸種,即將種子置于55~60 ℃熱水中浸泡10~15 min,嚴禁攪動,撈出后置于30 ℃溫水中浸泡4~6 h,再清洗干凈種子表層黏質。浸種后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種子20~30 min消毒,然后用透氣紗布裝好種子,于25~28 ℃環境下催芽,每日用清水淘洗2~3遍,待有7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3    建床播種
  選擇2~3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建苗床,苗床寬1.0~1.5 m,對苗床土壤進行深翻,并撒施適量三元素化肥與多菌靈、敵百蟲等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控,后將土壤摻勻,床面整平[1]。于晴天無風時撒播種子,播前澆足底水,播后床面覆土0.5 cm厚,再插拱桿蓋膜,將四周壓實,通常小拱棚頂高40~50 cm。
  4    苗床管理
  保證光照充足,做好溫度控制,適當通風,不旱不澆水,分2次疏苗,首次是在可見2片真葉后,第2次在可見5片真葉時進行)。定植前3~5 d,將扣膜與其他覆蓋物揭去,煉苗。
  5    整地定植
  整地時,先施加油渣3 t/hm2、優質腐熟農家肥60~75 t/hm2、磷酸二銨300 kg/hm2,深翻細耙,使肥料與土壤混合充分,后按壟寬80 cm、溝寬50 cm、壟高15~20 cm的標準起壟覆膜。通常情況下,春椒于每年4月10日左右定植,夏椒于5月底前定植,定植前澆足水。每壟栽植2行,線椒和朝天椒株行距分別為30~35 cm×65 cm、45~50 cm×65 cm,種植密度分別為4.20萬~4.62萬、3.00萬~3.45萬株/hm2),每穴栽2株,株型小的,適當密植;株型大的,需稀植。
  6    定植后管理
  6.1    溫度管理
  辣椒栽培時高溫高濕環境更利于緩苗,白天、夜間溫度分別以25~30、18~20 ℃最佳,7 d后長出新根,代表緩苗結束[2]。此后,白天溫度不可超過30 ℃,避免幼苗徒長。初花期溫度控制也很重要,正午前溫度以26~28 ℃為宜,午后盡量維持28 ℃;當夜間溫度下降至17~18 ℃時,應蓋草簾。
  6.2    肥水管理
  定植水澆足后,坐果前無需再澆水。緩苗后若土壤干旱,可采取膜下暗灌。當辣椒3 cm長時,可結合澆水追加磷酸二銨375 kg/hm2、尿素150 kg/hm2。在盛果期后,應間隔7~10 d澆1次水,并間隔15 d追肥1次。
  6.3    植株調整
  辣椒花果期,盡早抹掉各葉腋出現的葉芽,去除側枝,同時摘除老葉、黃葉、病葉[3]。
  7    病蟲害防治
  無公害辣椒栽培病蟲害防治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原則,注重農業防治、物理防治方法的使用;采取化學防治時,應選擇低毒、低殘留、高效的農藥品種,正確選擇用藥時期,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做好藥劑的交替使用,以防產生耐藥性。安徽地區辣椒栽培中,常見病蟲害有猝倒病、疫病、病毒病、蚜蟲、棉鈴蟲和煙青蟲等。
  7.1    農業防治
  一是不可與茄科作物連作;二是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催芽和消毒處理;三是采用高壟栽培;四是及時做好病葉、老葉清除工作。
  7.2    物理防治
  于晴天正午棚內溫度在40~42 ℃時進行高溫悶棚,時間控制為40 min,利于蟲害的防控。
  7.3    化學防治
  猝倒病于發病早期,使用72%錳鋅·霜脲(克露)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70%丙森鋅(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灑。疫病使用50%瑞毒酮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72%錳鋅·霜脲(克露)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52.5%抑快凈水分散劑1 500倍液交替噴灑或灌根防治。在病毒病防治上,一是噴灑5%蚜虱凈乳油2 000倍液防治白粉虱、蚜蟲,阻斷傳播媒介[4];二是苗期、定植期與開花期應用1.5%菌毒清1 0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交替噴灑防治,間隔5~7 d噴1次,連噴2~3次。
  在蚜蟲防治上,用2.25 kg/hm2敵敵畏與112.5 kg/hm2土混合后于田間撒施,在晴天正午閉棚悶殺一晚,撒前確保土壤干燥,但該法不可在幼苗期、盛花期使用;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灑。防治棉鈴蟲、煙青蟲等蟲害可使用蘇云金桿菌6號液劑1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青青樂)乳油3 000倍液,或5%氟蟲脲(卡死克)乳油1 500倍液交替噴灑。
  8    及時采收
  辣椒果實足夠膨大、果肉變硬、果皮發亮時即可采摘[5]。采摘時間通常為每年8月上旬至12月上旬,結果盛期,間隔3 d采收1次。
  9    參考文獻
  [1] 孫紅菊,楊楠.辣椒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13):62.
  [2] 楊光林.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6):140.
  [3] 黃琦.秋延后大棚辣椒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6,36(35):53.
  [4] 呂偉芳.大棚辣椒栽培及病蟲害防控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12):193-194.
  [5] 黃仕明.辣椒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7(8):38-40.
  作者簡介   陳益(1978-),男,安徽繁昌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