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黃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白巖鎮所生產的韭黃粗纖維含量低、鮮香脆嫩,擁有與其他地區與眾不同的優良品質,已經成為當地具有地理標識屬性的重要農產品。目前韭黃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識保護農產品。實際上,白巖鎮韭黃之所以如此出名,還得益于其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從其技術角度出發,探討了白巖鎮韭黃的生產過程,并希望白巖鎮的韭黃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能夠實現面向省內外的全面推廣。
關鍵詞:韭黃;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白旗韭黃是白巖鎮特產,目前已經成為當地農產品品牌,為壯大該品牌,普定白巖鎮多年來一直都在潛心發展韭黃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不斷推進技術改良,利用無公害遮光盒代替傳統油毛氈盒進行韭黃栽培種植與軟化,全面提升了韭黃品質,實現了真正的無公害生產目標。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白旗韭黃已經占據貴陽超過80%的市場銷售份額,發展前景良好。
1 白巖鎮韭黃的品種選擇與繁殖方式
1.1 選種
在韭黃選種方面,選擇抗寒、耐熱、分株力強且具有強抗病蟲害能力的品種,同時外觀及內在品質均保持良好,例如貴陽或安順產的大葉韭菜。
1.2 繁殖
白巖鎮韭黃的繁殖方式主要有2種,即分株繁殖和有性繁殖。前者生活力表現相對較弱,壽命偏短,整體植株數量少。需連根挖去母株并切掉老根狀莖,在分篼后重新進行栽植,同時還配合了有性繁殖方法。在有性繁殖方面,則主要實施以下7步:
(1)明確播種期,當地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展開,夏播為4月下旬,秋播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
?。?)可選擇苗床播種,播種量為4~5 kg/667 m2。
?。?)針對不同時期,其播種處理方式也不同。當地在處理春播種子時,應選擇當年或前1年采收的種子,選擇在苗床上直播;如果是秋播種子,則選擇在40 ℃溫水中浸種大約12 h左右,目的是除去種子上的雜質與秕籽,將種子上的黏液清洗干凈后才能播種。
?。?)將浸泡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16~20 ℃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并保證每天用清水沖洗1~2次,等到種子中有60%左右都露出白尖后即可播種。
?。?)韭黃播種、整地都選擇向陽背風的地方,同時要求水源充足且用水方便,采用肥沃的旱地作為苗床。在播種前需要進行土地翻耕,再結合施肥做到耕后細耙。
?。?)利用有機肥配合常規化肥和復混肥,在土壤中等肥力條件下撒施大約3 000 kg/667 m2有機肥,同時撒施尿素6.5 kg/667 m2、過磷酸鉀50 kg/667 m2以及硫酸鉀12 kg/667 m2,做到深翻入土,播種施肥后施入適量的草木灰,促進幼苗健康生長。
?。?)先將苗床普踩一遍,然后再澆水,當水全部滲透后催芽播種,播種后土壤上方覆蓋細土,配合草木灰15~20 cm即可。
2 韭黃的田間管理
韭黃的田間管理涉及多項工作,其中要在管理初期做好肥水管理工作,一般選擇在出苗前2~3 d要澆水1次,確保土表處于濕潤狀態。齊苗后15 d追施1次清淡糞水,并在高溫雨季做好排水防澇工作。立秋以后還要澆水追肥2次,每次施入尿素8.5 kg/667 m2。在定植前不進行韭黃收割,是為了促進壯苗養根。如果天氣入秋轉涼,需要停止澆水。
在定植方面,則要遵循春播種、夏播苗定植、秋播苗的基本原則。定植期間一定要避開高溫和高濕季節,這是為了保證韭黃的緩苗健康生長。具體的定植方法是:將韭黃取出,剪去須先端位置,只留2~4 cm,保證新根發育有效促進。同時要將葉子先端剪掉一段,目的是減少葉面水分蒸發,并保證根系水分吸收和葉面水分蒸發的絕對平衡。同時,要在畦內按照穴距25 cm的距離,每穴留苗大約25~30株進行定植。其栽培深度應該控制在以不埋住分裂蘗節為標準。
另外,在定植后要做好水分管理,韭黃定植后要連續澆水,保證土壤始終處于見干見濕狀態。如果最高溫度已經下降至12 ℃以內,則要減少澆水,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干即可。在土壤凍前則需要充分澆凍水[1]。
3 韭黃軟化
韭黃軟化是韭黃栽培的特殊方法,其通過各種覆蓋物,保證韭黃的新生葉不會因陽光照射而形成沒有葉綠素、柔嫩黃白色的淡黃色韭黃。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掌握好軟化的時機,一般當地在韭菜長到大約20 cm時,可對韭菜施腐熟有機肥最多2 500 kg/667 m2,同時配合50 kg的三元復合肥和50 kg的磷肥,然后培土。等到韭黃長到40 cm左右時,開始實施覆蓋軟化。所選擇的覆蓋遮光物為完全不透光的軟化筒,應在割青后進行。
在采收階段則要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而定,如果外界溫度過高,要軟化10~12 d后才能采收;如果溫度較低,則要在15~20 d后才能采收??傮w等到韭黃長到50 cm左右為最佳。針對韭黃軟化技術,白巖鎮在近年來接待了不少來自省外的農業專家展開技術研討交流,希望實現雙方在韭黃無公害技術上的共同創新與進步,并真正做到將該技術推廣到貴州省以外地區[2]。
4 韭黃的病蟲害防治
韭黃的病蟲害防治可選擇物理、藥劑等多種防治模式,針對當地特有的韭蛆、潛葉蠅、灰霉病、霜霉病等。以灰霉病的藥劑防治為例,用6.5%濃度的多菌·霉威粉塵劑大約1 kg/667 m2,保持7 d噴施1次即可。晴天則采用40%濃度的二甲嘧啶懸乳劑1 200倍液均勻噴霧。
綜上所述,白巖鎮韭黃的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豐富多元,為當地生產高品質韭黃創造了前提條件[3]。未來白巖鎮還希望研發更多新技術,并將這些技術全面推廣到鎮外、省外地區,與更多同領域專家交流協作,以創建當地韭黃品牌,在進一步實現高產高收益的同時,將白巖鎮韭黃品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 1 ] 張煒,金志勇,郝瑞新.無公害韭黃生產技術[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5(06):36.
[ 2 ] 楊艷,許芬.普定縣韭黃無公害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2014(05):66-67.
[ 3 ] 王艷麗.無公害韭黃的高效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6(18):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