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植樹造林的技術與管理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植樹造林能夠美化環境,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但我國在植樹造林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和問題,必須分析原因并采取恰當的措施解決,才能及時調整對策,實現植樹造林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植樹造林;綠化技術;管理措施
1植樹造林的要點
1.1選擇合適的種植方法
栽種樹木要注意樹木的生長期,如果在春天種植,要特別注意樹木的種植順序,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柳杉、赤松、黑松等樹種,經過梅雨期,常綠闊葉樹種就能長出新芽,這時種植最為合適。種植還要選擇合適的陣型,一般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在平地上種植,陣型也可以是三角形,能夠適當增加樹木的種植密度,但要控制好密度,根據土地情況和樹種特點靈活增減,例如要多種植陰性樹種,如果土地貧瘠則要適當多種植,以提高土地的防風固沙能力。
1.2整地質量
整地是植樹造林前一定要做的工作,通過整地,清除地塊中的雜草、雜木等無用物質,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植樹造林的條件,為樹木增加光照量。白天陽光照射,地塊溫度會上升,而經過整地后,地塊溫度上升更加均勻,為樹木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能夠提高樹木成活率。整地可理掉原來土壤中堅硬的土塊、石頭等,改變土地結構,提高樹木的整體成活率。整地可人工清理,也可機械清理,將清理的雜物集中火燒處理,如果雜草過多,可噴除草劑進行清理。
2植樹造林技術的選擇
2.1播種造林
播種造林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目前播種造林法仍被廣泛應用的造林方法,但這種方法對環境、土壤和林地的要求都較高,特別是種子發芽和樹苗成長期間,需要完善的護理。選擇發芽率較高、籽粒飽滿的樹種,常見的有核桃、馬尾松和油松等。種植前要篩選種子,清理掉不能發芽的種子,然后消毒,一個種植坑內可以播撒多個種子,待種子生長成幼苗后,再人工選擇健壯的樹苗進行培育,生長期間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和陽光。
2.2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就是將樹齡低、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的幼苗移栽到合適的土壤中,植苗造林也是我國應用較為廣泛的造林方法之一。植苗造林的特點是苗木帶有根系,在正常情況下栽后能較快地恢復機能,適應造林地的環境,順利成活;在相同的條件下,幼林郁閉早,生長快,成林迅速,林相整齊,并可節省種子,適用于絕大多數樹種和多種立地條件,尤其是雜草繁茂或干旱、貧瘠的地方。移栽前要確保幼苗根系完整,帶有以前地塊的土壤,如果移栽目的地距離較遠,還要在樹根上套上塑料薄膜,減少水分蒸發,保護幼苗根系。如果根系缺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并進行除蟲、施肥和除草養護。
2.3分殖造林
以樹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稱分生造林。該法無須育苗過程,具有省工和成本低的特點。主要有插條造林、插桿造林、分根造林、折疊分蘗造林、和地下莖造林。常見的有竹子、楊樹和松樹等,分殖造林也是較為常見的造林方法之一,但是這種方法對土壤、地質和樹種本身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對扦插技術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將樹木的枝干、樹根等扦插到含水量豐富、地質松軟的地塊上繁殖,能夠遺傳母體的優良性狀,不需要太長時間的培育。
3加強植樹造林管理的措施
3.1加強苗木撫育
為樹苗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技術人員除了要注意土壤的疏松度、雜草、肥效等,還要定期對樹木進行修剪、噴灑農藥等進行護理,特別是在樹木成長的關鍵階段,苗木撫育更是必不可少。
3.2退耕還林
土壤沙化是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表現之一,沙化的土壤不再有保持水土的能力,因此積極推行退耕還林,是防治土壤沙化的重要舉措。政府部門應該有計劃、漸進地推進退耕還林,在已經退耕的地區加強植樹造林工作,有效提高樹木覆蓋率,促進生態環境恢復,緩解水土流失問題,為地表水提供更多的保護。目前,貴州的退耕還林是一項重要策略,為保證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退耕還林勢在必行。
3.3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資源的一種重要營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對加快綠化速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樹木能夠緩慢地自我修復,因此要定期封山育林,加大力度打擊盜砍盜伐行為,讓樹林逐漸恢復生機,促進當地生態環境平衡恢復。選擇合適的樹種并合理搭配,提高山區的生態效益。
在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日漸嚴峻的情況下,應選擇合適的植樹造林技術,加強種植管理,發展我國林業建設,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的雙向發展,逐步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平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