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在建設工程監理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高職高專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建設工程監理課程提倡信息化教學,即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為指導,運用多媒體、云班課、虛擬仿真、BIM建模等信息技術手段,開發課程資源,優化課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加深其對課程知識點的領悟,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工程建設監理;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01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06
建設工程監理是高等職業教育工程監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工程類職業崗位必須掌握的內容,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在教學過程中,改革傳統教學方法,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掌握工程施工現場各工序、分部分項工程及單位工程的監理原則、依據、任務、內容、方法、程序和要點、規范,以及操作規程,掌握現代施工技術的應用,做到專業技能與生產實際的雙結合。
一、工程監理信息化教學的背景
目前,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的國家戰略,傳統監理教學課程已不能滿足實際市場需求,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復合人才,建設工程監理課程體系的教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建設工程監理課程應以“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崗位需要為導向,提倡信息化教學;以工程監理職業素質為出發點,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信息技術為支持,通過企業調研,成立土木類高職高專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和評價課程體系,提高工程建設監理課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信息化教學方法的改革
工程建設監理是土木工程類專業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能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計、施工和監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結合課程教學實際,引入信息化教學方法[2],增加“三大目標控制”專題,增加監理常用標準表式專題,增加合同范本和相應法律法規專題,增加針對各專業的監理內容,增加安全監理專題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將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小任務,每個任務的課堂講解控制在15 分鐘左右,在每個任務講解完成之后利用云班課的形式給學生設計一些課堂活動,包括工程案例分析、討論(分組討論)、投票問卷、頭腦風暴、測試等學習情境,學生對這種新形式的教學很感興趣,課堂參與度比較高。
三、課堂教學設計
(一)依據《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應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過程始末,在授課時要合理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根據《課程標準》,立足于高職學生的實際,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淡化理論性過強的章節,以學生職業發展為本;二是細化教學目標,以實際中的真實案例作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情境;三是加強人文教育,提倡課前育人三分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四是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突出建設工程監理教學的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二)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難點
一方面,選好教材,分析教材內容,明確重難點;另一方面,結合專業教育特點,整合教學內容,刪除不常用又晦澀難懂的理論術語,增加工程案例。結合學生實際,在課程教學案例中引入施工現場真實案例、注冊監理工程師考試案例、注冊建造師考試案例,補充現有教材案例,擴充課堂知識,通過分析、解答案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合理設置教學環節
建設工程監理課程的課堂教學情境,以具體工程案例作為教學載體,將學生置于問題中,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環節。設置合理、簡便易學、操作性強的學習環節,教師通過對問題的解讀,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課堂教學環節設計的重難點,根據學情需要,將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并使這些環節在整體上具有邏輯性、遞進性。在日常課程教學中,結合新規范、新標準、新工藝要求,引入工程實際,合理設置三到四個教學環節,理論聯系實際,起到豐富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設置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設置有內涵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學習情境的內涵體現在:首先,活動要有針對性,能夠很好地切合所學知識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同時,留有一定的學習空間,便于學生自行思考解決問題。其次,活動要精細化。在活動情境創設中要充分考慮活動的具體步驟,如何開展活動且做到步步深入、環環相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再次,總結反思。點評學生的活動表現,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滲透學習內容到情境活動中,提高活動的開展水平。
(五)教學環節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和學生活動實際,反思課堂教學設計,讓課堂教學設計緊扣教學大綱,科學化、合理化、精確化,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四、結語
近年來,通過對建設工程監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應用活動式教學法,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加課程的討論、探索,在討論、探索和翻閱資料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學生的課堂地位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從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講者轉變為管理者、輔導者,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毛風華.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監理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河南建材,2015(2):181.
[2]金陵.課堂是這樣“翻轉”起來的[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7):29.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張重英(1984.1— ),女,漢族,甘肅榆中人,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理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