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芻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作為一個小學學校的管理者,要做好學校管理的工作十分不易,工作完成的質量好壞,恰恰是該小學教學質量好壞保證的一個基礎,如果被切實地落實,那么全校教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力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學校也自然而然地發展了。落實這一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在日常工作中堅決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筆者在此通過對傳統管理模式的分析,對“以人為本”在小學學校管理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小學 學校管理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學校管理人員對日常工作管理采用的方法便是學校的管理理念,在改革開放的當今社會,學校要在這樣的形勢下提高小學的教學質量,那么必須在傳統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加入“以人為本”這一元素,將“以人為本”作為學校一切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筆者通過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得出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針對這些弊端來提出如何應用“以人為本”的幾點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為接下來小學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1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大部分教師依照學校制定的教學管理細則來安排教學活動,而學校安排的活動細則是一套十分詳細的規定,這樣一套規定制約著教師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學生的性格特點去開創和創新教學方式,抑制了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對應這套管理細則而生的評價教師的方式也會過于單一,都是由學生的成績好壞來評價一個教師教學的好壞,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教師不得不將提高學生整體成績作為最首要的目標。因此,教師教學思維中的創新思維便受到了抑制,使得教學模式愈加僵化,而教學模式的僵化,無論對于學校還是學生,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僅是對教師的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對于學校的評價標準也過于單一,近來幾年,評判一個小學好壞的標準便只是單一的升學率。小學是一個讓小學生培養良好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階段,學校在這個階段本該順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注重個人素質的培養,不應讓小學生承擔如此重負。在一個以成績好壞論英雄的學校,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認知自然,認識社會的能力發展便受到了限制,當學生的行為偏離“取得好成績”這一目的時便會被教師喊停。甚至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自己也認為成績是萬能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2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
  2.1管理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如若要在傳統管理模式中加入“以人為本”這一元素,校領導作為學校管理制度的實施者,必須把“以人為本”放在管理原則中的首位,在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時,要深入教師層,家長層,甚至深入學生層進行切實地調研,不斷在原有的規章制度上進行完善,對學校的財務工作做到透明公開,讓學校上下對于管理者都有充足的信任,如此學校的管理工作便可以和諧的進行。
  2.2對教師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
  當新的教學方式已經初步成型時,便不可再單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判標準,而應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將教師互評,家長評價教師,學生評價教師,管理層評價教師這幾個方面的評價綜合起來作為教師的評價機制。
  2.3實施管理制度時,應以柔性的方式執行
  學校的管理細則永遠是一些剛性的不可更改的規則,但是落實到日常工作中時,卻因該以柔性地方式執行,不可因為制度而制約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將“以人為本”滲透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學校應以發展的目光看待教師,對教師進行定期地培訓,關注教師的個性化發展,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積極吸取教師的意見,平等地對待每個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能充分感覺到來自學校的尊重和信任,于是便會全情投入到學校安排的各種工作之中,從而感染學生,帶動全校一齊發展。
  3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學校管理策略
  小學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學生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今我國的小學仍舊缺少著“以人為本”的現象,甚至有些小學校長在小學內充當著“皇帝”一般的角色,師生都只能執行校長的命令,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個性得不到抒發,學習壓力日益加重,日積月累下來,學生便會厭倦學習,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著影響。也正是因此,“以人為本”才會顯得如此重要,“以人為本”強調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者有機結合,彼此互相尊重,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展小學的管理工作。因此,學校領導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須要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全方位地考慮各個角色的需要,讓學校的管理不再是如今常見的“一言堂”,是一個小型的“民主集中堂”,也只有這樣,教師,家長,學生才會樂于配合學校工作,從而使學校管理工作能更順利地進行,學校也能發展得更好。
  舉個例子:如今的大多數小學的學校管理者為了升學率高一些,只注重語文、數學、英語三科主科的培養,導致像美術、音樂,體育等科目的培養一再為主科培養讓步,甚至到了稍微高一點的年級,這些副科的課程被取消。小學本應是孩子多元發展的時候,學校管理者卻并未尊重孩子本該擁有的多元發展,只讓孩子為了成績而學習,這樣不以人為本的行為,會導致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使副科教師對于教學也沒有了熱情,家長只把成績當成孩子學習的目的。這樣的小學,又怎談得上是一個好小學呢?如若學校管理層在編排課程時多考慮教師、家長甚至學生的意見,在鼓勵孩子們取得好成績的同時也支持孩子們進行該有的藝術培養和身體鍛煉,尊重每個孩子多元化的發展,這樣的小學,不正是我們一直期待的小學嗎?
  4結語
  在如今的小學學校管理中,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適用,我們應隨著時代的變化為其注入“以人為本”這個新元素,使之成為新時代的小學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之間互相尊重,共同為小學生建設一個可以讓他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發展自己個性的小學校園。
  參考文獻
  [1] 郝建華.小學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24.
  [2] 陳建蘭.小學學校管理如何做到“以人為本”[J].學周刊,2017(11):160-1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0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