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應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音樂教學的方法也需要體現出創新化和多樣化。以人為本作為現代化新課程教學核心理念,符合教育教學發展與人才培養機制。因此,音樂教師應開發教學智慧,吸收先進教學經驗,尋求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與音樂教學的有效契合點,從切入點出發實現科學理念在音樂教學的高效運用,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初中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以人為本;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31-01
一、初中音樂教學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內涵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當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育教學中更加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不像以往的傳統教學中那樣的被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耙匀藶楸尽笔撬刭|教育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就其教育內涵來講“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應該圍繞著學生的個體發展來展開,使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以人為本”理念的實施策略
1.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毫無興趣的學習必然極其枯燥,學生以一種被逼迫的心態接受來自外界的教育信息,這樣勢必無法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如果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那么他們必定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音樂學習亦是如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探究欲望,這樣才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但人的感官是相通的,如果單純的靠聽覺的傳遞來感染學生,勢必無法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應用多種教學設備,為學生創設一個極其富有感染力的學習環境,進而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
如在學習《梁祝》時,考慮到學生雖然對這個民間故事耳熟能詳,但是對具體的故事背景和情感不能夠理解和把握,可選擇情境導入法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此引導其自覺學習教材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動畫、電影、戲曲片段等。學生觀看時瞬間被帶入其中,不但專心地凝視著畫面,而且不由自主地跟著旋律哼起《梁祝》。有的學生被帶入劇情中,跟隨著劇中主人公的情感和命運而起伏而感慨。這些是教師用很多文字也無法做到的,也許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理吧。最后教師再對《梁祝》的曲調進行簡潔精練的專業分析,重新回到音樂作品中,學生就能激起共鳴,更容易記憶。
2.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一理念是教學工作者普遍認同的,興趣能夠促使學生自主自愿投入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打開心靈,進行主動性思考,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對提高教學效果意義重大,尤其是素質教育教學發展下,教師更應該積極重視興趣激發引導性教學。然而,傳統初中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運用磁帶等單一播放歌曲音樂等,致使音樂課堂顯示出枯燥乏味性,難以有效激發學生音樂熱情,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對此,教師應積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高效融合。教師應認識到,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完善背景下,信息技術也融入人類生活各個環節,尤其成為高質量教學輔助,作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應積極運用視頻、音頻等豐富音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音樂情境,將單一化音樂融入具體情境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切身感受、理解音樂情感。例如,在教學《春江花月夜》一課時,教師可以搜集相關情境視頻,為學生播放,引導出學生適宜的具體心境,帶領學生深入音樂之中感受情感;在教學《遼闊的草原》一課時,教師選取合適圖片展示給學生,再為學生播放音樂,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草原的遼闊場景,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如此,通過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有效優化教學過程,豐富音樂內容,運用直觀化教學,綜合調動學生視聽感覺,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音樂創造力。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唯我獨尊”的狀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常常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將自己的主導作用無限放大,而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在實施音樂教學時常常采取“樂理+歌唱”的單調教學形式,將樂理知識灌輸給學生后進行歌唱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甚至感到枯燥厭煩,覺得課堂毫無新意,并且自己也沒有自主發揮的空間,更無法談音樂創新。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引入小組教學,教師根據學生音樂素養、發展潛力等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引導學生在小組之內進行優勢互補,之后,在音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請小組學生積極合作進行創新性設計完成音樂展示,然后,教師可以依次請各小組學生上臺進行音樂表演,請其他小組學生積極觀看,并根據上臺表演小組成員表現進行打分,最后,教師綜合各小組得分情況為表現優秀的小組給予獎勵。通過這種新型課堂教學,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積極表現平臺,高效實踐了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及感受,莫不可用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的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進行積極的鉆研探究,在自由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音樂的創造。
結束語
初中音樂教學一直不甚樂觀,無論是教師與學生的不重視,還是教學體系的不嚴謹,都說明了對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低下。如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教育的重點,初中音樂教師應當明確音樂對學生思想道德、智慧等思維方面的促進作用,找到切實可行的有效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只要教師大膽創新,準確地把握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恰如其分地運用各種素材和方法,新課程下的音樂教育,必將展現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趙志強.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8(33):62.
[2]關存峰.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J].音樂語言教育,2018(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