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建筑室內裝飾中的裝配式施工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現階段,建筑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工程施工建設也擁有了發展的空間,人們對建筑室內裝飾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為了滿足用戶的實際需要,在開展室內裝飾裝配施工的過程中,就應該從多個層面分析,展現出良好的施工質量。本文從建筑室內裝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了建筑室內裝飾中裝配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建筑室內裝飾;裝配式施工技術;問題;技術要點
文章編號:2095-4085(2019)03-0132-01
從當前我國建筑室內行業的發展現狀來說,施工技術和現場管理顯現出了較低的效率?;诖耍瑧搶κ覂妊b飾裝配式施工技術進行合理的分析,開展施工安全管理,防止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最終從整體上提升工程施工的效果和質量。
1建筑室內裝飾施工存在的問題
1.1施工水平低
從當前我國建筑室內裝飾施工的現狀出發,在實際發展中積累了相應的經驗,技術工藝朝著成熟的方向發展。但是,在開展施工的時候經常是以小型機器產生為前提,主要體現在了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上。在進行建筑室內裝飾施工時人力是主要的力量,想要跟上裝配式施工,還需做出更多的努力。要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和優化。在施工中運用完善的施工技術和工藝,滿足裝配式施工的具體要求。
1.2工程質量低
當前,我國建筑室內裝飾施工的水平朝著更高的方向提升,但是在裝配式施工上卻存在一定的不足。人力資源成為了重要的內容,在施工的時候若是出現.了問題,就會對工程施工結果產生不良影響。在作業效率低的情況下,工程質量和實際標準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崗位工作人員數量變得越來越少,對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3資源浪費嚴重
建筑室內裝飾施工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比較強的隨意性,在工作模式的影響下,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監管制度。這樣,在工程運行中就缺乏有力的管理。施工中涌現出比較多不規范的操作,出現了很多資源的浪費。同時,施工現場管理不夠充足,出現了材料堆積等問題,不能合理運用空間,施工作業在無序開展的情況下,降低了施工的效率。
2建筑室內裝飾中裝配式施工技術要點
2.1內隔墻施工
在進行內隔墻施工的過程中,應運用輕質隔墻結構施工的材料,在這其中經常運用巖棉和輕鋼龍骨。針對外部就可以運用涂裝板,這展現出了比較好的隔音效果,對施工技術也提出了比較低的要求,在安裝上比較簡單。在具體開展施工的過程中應從室內空間的具體特點出發,開展合理的設計。同時,還應該和用戶進行有效溝通,從施工的實際要求出發,對龍骨的位置進行準確定位。最后,還應該對裝飾層面運用加固處理技術。通過8mm厚度的涂裝板進行合理處理,針對縫隙問題就可以運用硅酮玻璃膠進行補救[1]。這樣,就會讓墻面變得更加光滑,并擁有一定的穩定性。除此之外,在進行衛生間的隔墻施工,就要合理的創建防水壩,在地面和底面之處運用加固處理技術,在對其密實度進行監測的情況下,保證其在今后使用的時候不會發生漏水問題。
2.2地面施工
在建筑工程運行的過程中,經常把關注點放在采暖地面施工上,以具體的情況選取合適的施工技術,讓處理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針對采暖地面往往是運用模塊式快裝技術,在進行作業的過程中,要對地腳組建和平衡層等進行技術控制。在地暖模塊,主要運用的材料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等。其展現出了較強的保溫效果,而且隔音效果也比較好。在實際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還應該從地面的平整度出發,讓每一個施工的環節達到相應標準(2。在平衡層和飾面層的施工中,往往會運用石棉硅酸鈣板,從具體的規范出發,對滲透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檢查,運用合理的處理形式。
2.3管道施工
為了讓建筑工程的給水質量得到提升,一些建筑工程往往把關注點放在集成管道模式上,在面對這樣的室內裝飾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從管道系統的實際特點出發,制定出完善的施工計劃。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應使水管道計量表閥門和用戶的水分支管的位置進行合理和嚴密的拼接。在進行管道鋪設的過程中,應該讓管道直線呈現出相互平行的狀態。針對不同的管道,在進行銜接的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處理,保證在銜接處不會出現問題。在密封的連接下,就會防止出現漏水的問題。同時,在進行冷熱水管鋪設的過程中,也應該以具體的方法為基礎。在其中,對各項的參數進行合理控制,讓線路位置變得更加準確。
3結論
綜上所述,在建筑室內裝飾中裝配式施工技術成為了關鍵內容。實際施工的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從整體上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在結合施工具體需求的情況下,能夠以此為基礎對施工工程進行優化和研究。通過多種新型技術和材料的運用,推動室內裝飾施工行業的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賀清波試論建筑室內裝飾中的裝配式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8,(46):56-57.
[2]周興官、淺析建筑室內裝飾中的裝配式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8,(04):107,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