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書寫幸福民生新答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民生無小事,民意大如天。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源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能否在尋常的日子里,找到心安之感。這種心安之感,平陰一直在濃墨重彩地描繪著。
在這里,最溫暖人心的是,人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過去的一年,平陰創新“定制房源”“政府回購”安置模式,籌資17億元,簽訂征遷協議2580戶,建設安置房3622套;涉及5個鎮街118個村11.7萬人的黃河灘區遷建全面啟動,141棟、70萬平方米的3處外遷安置社區快速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基本完成,建成住房217萬平方米,合并村莊79個,10666戶群眾喜遷新居,農民獲得實惠,發展贏得空間。
在這里,最觸動人心的是,孩子們學有所教,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過去的一年,平陰秉承“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理念,總投資3億余元、占地253畝、設計規模66個教學班的新高中實施征遷,城鄉學校布局全面優化,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擴大,教育均衡發展“平陰模式”更加彰顯;投資5億元的深泉學院實現招生,平陰縣高等教育的空白不再,“平陰現象”蜚聲全市。
在這里,最感動人心的是,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過去的一年,平陰探索醫養結合新路子,推動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協調發展,建成養老服務設施17處、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2處,高齡津貼發放范圍擴大到80周歲,養老服務覆蓋城鄉。
在這里,最振奮人心的是,人們病有所醫。醫有所保。
過去的一年,“健康平陰”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平陰完善“智慧健康”工程,努力打造區域醫療衛生高地,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級測評驗收,婦幼保健中心開工建設;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展開,臨時救助對象擴大到城鄉所有居民。
在這里,感受到的幸福還有很多——
平陰深化融媒體創新,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互聯網+,加出一片新天地;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四德”建設,樹立社會新風尚,凝聚發展正能量;傾力辦好十件為民實事,讓全縣人民切身感受到月月都有新變化,年年都有新氣象。
走進新時代,共享幸福年。平陰還于正月初八至十六,在二七市場舉辦新春大廟會,猜燈謎、鬧花燈、民俗展演、特色美食等精彩項目盡顯濃濃年味;正月初一至二十期間,在平陰玫瑰湖濕地公園舉辦“2019迎新春玫瑰湖燈會”,30余組大型傳統花燈,盡顯春節文化魅力,同時還有民間高蹺、劃船扮玩、舞獅、刀山火海、武術、硬氣功、山東琴書、墜子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
一幅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在眼前徐徐展開,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如花朵般在心中綻放,玫城平陰正在這份特殊的答卷上奮力書寫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