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宴·青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餐桌和美食,一個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生活場景,—個是中國人最重要的非精神追求,兩者,天生存在于同—個維度,人們面對并享受它們時,有著或多或少的儀式感一從拿起筷子或舉起酒杯的那一刻,便是滿堂心花怒放。青島人的餐桌,論大席小宴,皆因人心的樸實厚道而顯得熱鬧精彩,不求精細和繁雜,單單用—個“鮮”字俘獲眾人,透著滿滿的人情味兒。
  所謂“名菜”,說穿了,無非是擁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和一致的好口碑。在青島人的餐桌上,“名菜”大多與海鮮有關,而且家家會做、道道好吃。
  辣炒蛤蜊是青島人家一道“入門級”的家常菜,也是青島最有群眾基礎的傳統菜。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百味之冠”的蛤蜊肉質鮮美無比,特別是青島本地的紅島蛤蜊更是皮薄肉鮮,配以辣椒爆炒,更是肥嫩多汁、鮮香無敵,是青島人夏日里的摯愛,吃蛤蜊、哈啤酒也算是青島特有的無雙搭配。
  另一道“入門級”的家常菜大蝦燒白菜,可謂是“入得了民間廚房,上得了大雅之堂”,甭管多高級的菜館,只要是青島本邦菜的菜譜,上面準有這道菜。大蝦燒白菜的主料簡單至極:海捕對蝦、白菜、蔥、姜、鹽等,大蝦燒白菜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但火候極其考驗廚師的功力。據說最正宗的做法是用新鮮的海捕大對蝦和膠州大白菜,蝦與白菜葷素搭配,白里透紅,味道醇鮮,尤其是白菜吸收了大蝦的湯汁,其鮮無比。
  每到七八月份,青島的蝦和海蠣子最是肥美,這時,炸蠣黃和炸蝦仁是青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軟炸的蝦仁酥香可口,Q彈爽滑,蝦肉的鮮美被面糊包裹著,直到入口才淡淡溢出,令人無盡回味;炸蠣黃基本用海蠣子肉本身的咸鮮便所向披靡,外焦里嫩,酥軟至極,入口肉汁溢出即化。
  滑爽入味、鮮咸無比的蔥拌八帶因八帶本身的觸感而富有獨特的口感,是青島人最愛的家常菜之一,也是許多本邦菜館銷量極高的一道菜,“點擊率”僅次于辣炒蛤蜊?!笆[拌八帶”4個字就是這道菜的全部過程:以青島本地產八帶涼拌本地小蔥,十分簡單卻夠美味。八帶,青島人稱之為“八帶蛸”,用蔥拌最能凸顯它的口感。此外,八帶有原汁八帶、辣根八帶、八帶汆雞蛋、蔥炒八帶、八帶炒韭菜、肉末八帶等吃法,也備受青睞。
  青島的魚丸湯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主要選用新鮮的鲅魚或者黃花魚,魚肉剁成細致的泥狀,加入一枚雞蛋清、少許胡椒粉和微乎其微的鹽,全部靠手攪來加強魚丸的彈性。湯底有清湯和酸辣湯兩種,前者清醇原汁原味,后者濃郁酸香可口,無論哪一種,都能很好地襯托魚丸的鮮美,輕輕咬一口,便只知“勁道”二字。
  隨著水產養殖的發達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蔥燒海參和肉末海參漸漸成為家宴的“??汀?。人們甚至忘記了,蔥燒海參是魯菜當中的經典名菜,它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后無余汁,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而肉末海參的搭配更增添了海參的鮮美。
  扒原殼鮑魚也是一道青島傳統名菜。宋代詩人蘇軾任登州知府時在《鮑魚行》詩中寫道“膳夫善治薦華堂,坐領雕俎生輝光,肉芝后耳不是數,醋筆魚皮真倚墻”,盛贊山東出產的鮑魚鮮美,使宴席增光,吃了鮑魚,一切珍饈都算不得什么了。扒原殼鮑魚勝在色香味俱佳,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再澆以芡汁,透明油亮。
  爆炒螺片考驗的是刀工和火候。大海螺敲碎外殼,剝出新鮮的螺肉,去掉螺膽和螺黃只留螺肉,然后用到片成薄片。爆炒螺片可以用大蔥絲也可以用黃瓜片,都能提升菜肴的口感層次。最關鍵的爆炒,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用旺火極速翻炒,時間是成敗的關鍵,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嶗山菇燉雞往往選用本地1年內的小公雞,用高湯燉制而成。雞和嶗山菇合燉,味道鮮美。由于嶗山地區這些特殊的氣候、水質條件,使嶗山松菇具備了入口松軟、爽滑等品質,風味獨特,算得上是菌類上品,尤以七八月份的松菇品質最佳。這道菜的“主角”在于松菇,入了味的嶗山菇味道比雞肉更好。
  青島人的心中,默默藏著一本菜譜,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廚藝的晉級而日漸豐厚:蔥燒海參、海鮮小豆腐、汆西施舌、炸烹大蝦、肉沫海參、油爆(爆炒)海螺、紅燒蹄筋、蔥油鮑魚、蔥拌八帶、蔥燒蹄筋、大鍋蒸海鮮、烤大蝦、干烤大蝦、咸魚餅子、干燒鯧魚、熘魚片、爆炒烏魚花(兩吃)、雞茸干貝、炸蝦仁、嶗山菇燉雞、清汆黃花魚丸子、燴烏魚蛋、紅扒肘子、嶗山辣炒公雞、卷心菜炒海鮮(螺)、海鮮水炒蛋、蔥香銀鱈魚、茄汁鮑魚、辣炒蛤蜊、大蝦炒白菜、醋溜瓦塊魚、鲅魚獅子頭、章魚獅子頭、煎蒸刀魚、清蒸加吉魚、燒鯧魚、鹽水大蝦、生涮海鮮鍋、干貝冬瓜球、干鍋魚頭、紅燒五花肉比管、拔絲地瓜、扒三色魚丸、手剝蝦(立蝦)、雞茸干貝、煎蒸黃花魚、烤牡蠣、烤鲅魚、烤魷魚、烤偏口魚、烤帶子、烤鰻麟魚、炸豆腐丸子、爆炒魷魚花、蔥香蝦仁、砂鍋碟魚頭、蒸蝦醬、拌活海參、生腌蝦虎、老醋蟄頭、白菜心拌海蜇、尖椒絲拌安康魚、臘八蒜拌扇貝、蔥絲拌老板魚干、麻辣海帶、拌八帶、芥末菠菜毛紺、香椿拌海水豆腐韭菜拌鲅魚肉、鲅魚醬、紅燒魚、蛤蜊土豆餅、比管燉豆腐、炸蠣黃、脆皮帶殼蝦、麻辣蟹鉗(釘螺、小鮑魚)、涼拌活海參、海米熗芹菜、拌涼粉……青島人用地道的青島食材,演繹出一桌美味誘惑。
  魯菜祖師易牙
  要說中國的烹飪技藝變遷,可謂是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祖國寶貴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問也產生了諸多為后世敬仰的廚神。如在網絡上也有評選中國十大名廚的說法,列舉了許多“美食達人”,這說明在不同的時代,名廚們的作為也是各有特色,在繁榮中華飲食文化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最為顯著的。
  不過,在“廚神”界,被公認的,又有歷史記載的則是這3位:彭祖、伊尹、易牙。他們或有烹飪理論流傳后世,或有高超烹飪技藝載入史冊,在中國烹飪開創時期占有重要地位,成為廚師的始祖。彭祖被視為“烹飪鼻祖”,伊尹享有“烹調之圣”,而齊桓公的御用廚師易牙則與魯菜息息相關。
  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于煎、熬、燔、炙,是調味專家,也是齊桓公的御用廚師。關于易牙的故事,最著名的是“易牙烹子”:一次桓公對易牙說:“寡人嘗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被腹搜员臼菬o心的戲言,而易牙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一心想著賣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歡心。國君何等尊貴,絕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來他看見自己4歲的兒子,選了用自己兒子的肉?;腹谝淮挝缟派?,喝到一小金鼎鮮嫩無比,從未嘗過的肉湯,便詢問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著說是自己兒子的肉,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殺子以獻主公。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內心很是不舒服,卻被易牙殺子為自己食的行為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桓公寵信易牙。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味,在做菜上勇于創新。因為他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F今仍在流行的“打牙祭”俗語,本義就是指南方的廚師們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食向祖師爺易牙祈禱。
  易牙與齊國彭城的淵源使他留名于今日的飲食文化中。易牙選擇當地的食材,通過各種烹飪技術,創造性的發揮,才有了魯菜的發展。齊國菜是中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后來成為中國的四大菜系之一——魯菜,以其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制作精細享譽海內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魯菜,淮揚菜也跟易牙有著密切的關系。淮揚菜是中國蘇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覆蓋揚州、鎮江、淮安一帶,淮揚菜制作要求“選料嚴謹,注意刀功、火功,強調本味”:菜肴質量要求濃而不膩,爛而不糊;原汁原味,原汁原湯,原汁原香;清香平和,南北皆宜。淮揚菜的廚藝,源遠流長,而易牙就曾在這一帶傳授烹飪技藝。
  在烹飪實踐中,易牙也很注重食療。易牙很崇拜彭祖的烹調技藝,曾三到彭城學習烹飪技藝,并對其食養后有所創新,創制了“易牙五味雞”。而山東名菜“魚腹藏羊肉”,也與其相關。北方水產以鯉魚為最鮮,肉以羊肉為最鮮,此菜兩鮮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澤光潤,外酥里嫩,鮮美異常。
  有資料顯示,現在的火腿也是易牙創造的,當時易牙叫“火肉”,配方與現在的火腿相差無幾,食療湯菜有瑞香湯、桂仙湯、紫云湯、鳳池湯等一直延續至今150余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8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