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加強中職數學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中職生因為數學基礎薄弱,通常對數學課程學習的興趣并不濃厚。由于數學學習興趣相對匱乏,造成數學解題能力偏弱,數學成績的提高也就面臨很大阻礙。當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時,積極性受挫,漸漸對數學也就喪失了興趣。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在不斷下降,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從中職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入手,提出部分行之有效的對策,希望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成績。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數學;解題能力;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190-02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能夠對個人綜合思維能力起到提升作用,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石。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科學分析,解決所遇難題。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重建數學知識體系。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將數學解答思路詳解給學生,啟發學生,讓其發揮自主學習能力,解決所遇問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數學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更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盡管如此,傳統數學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學生主體地位無法體現、教學方式僵化等。因為學生學習方式較為被動,主觀能動性無從發揮,就造成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一、中職數學學生解題中存在問題
(一)知識內容相對單一
中職生相較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本身對學習的興趣較小,接收知識時也是比較被動的,因此這就導致學生自身的知識量并不能很好地應對考核,沒有將書本知識更好地與實際相結合。
(二)知識體系機械化
學生學習過程中,尤其是中職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教師對其知識的傳授,如果還是采用傳統方式開展,是不足以解決中職生所面臨問題的?;诖?,教師應該從多方面與學生進行互動。在我國應試教育影響還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教師從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還沒有科學的認識。因為學生在學習中,更多是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位置,其在學習中的能動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在考試的要求下,學習帶有了一絲功利性,一旦考試結束,所掌握的知識可能就會快速遺忘,而且概率較高。與此同時,知識的延伸性以及擴展性等都略顯不足。
(三)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因為學習中,學生更多是被動接受的狀態,在中職階段的知識體系中,輸出要大于輸入,學習心態不足,自主學習意識還不夠強烈。這是因為中職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的欲望不大,其自身也缺乏對課外閱讀學習提升自我能力的認知。大部分學生有自暴自棄的心態存在。
(四)知識體系相互脫離
中職階段的課程知識應該是互通的,雖然獨立存在,但若是否認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就會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彼此脫離,知識體系的圖紙就變得極為空洞。知識體系被稱為體系的原因就在于本身應該是立體、多元的組合形式。中職生因為所學的知識是局限性的,對知識之間的聯系還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在自我結構體系的建設中也有較大困難。
二、中職生數學解題能力提升對策
(一)建立有效的“錯題集”
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僅是讓學生通過老師的教學掌握到某一方面的知識,更是要讓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并且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形成自學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綜合能力水平。“錯題集”的建立就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記憶和理解的方式糾正學生錯誤思維,使其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筆者根據教學實踐中學生數學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下面方式來提高學生對錯題集的使用。
1.分類整理
中職教育階段數學題目類型更加多樣化,學生在錯題收錄過程中,應當根據題目類型進行分門別類的收錄,這樣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更方便針對同一類問題進行復習和鞏固。針對相同知識點的問題,學生可以收錄幾道重點的錯誤習題,加深自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2.不斷復習
溫故而知新,學生時常復習對以前學的知識,來鞏固自己學習成果?!板e題集”建立的根本意義就是為了讓學生不在重復的一個地方犯錯誤,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經?;仡^看,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要忽略原來的錯誤,實時更新自己的數學思維。
3.編制習題
為了幫助學生不再重復犯錯誤,可以在“錯題集”中選擇重點的習題,進行重新編排,在不改變知識點的情況下,變換題目內容,讓學生進行解答,從而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點,是否對原來的錯誤思維有所改正,考核“錯題集”使用效果。
4.定期交流
每個人所犯的錯誤可能不盡相同,但是由于中職生以及同一班級的學生都是在同一個教師的授課指導下,因此往往他們所犯的錯誤具有一定的共性,通過定期檢查或讓做的較好的學生分享解題心得,從而達到減少學生出現錯誤的目的。
(二)加強課后解題總結
按照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理念,人類對未知的事物在潛意識下具備想要學習的欲望,而學習可以說是學習者發揮內在潛能的過程。對此,就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地位更多是在學習過程中得以體現的,教師的任務是不僅是給學生傳授新知識,還有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為他們提供科學合理的解題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學生就可以根據個人的學習習慣等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教師只需發揮引導作用即可。 與此同時,按照有意義的學習觀來說,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才能體會到學習對自己的幫助與意義,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解錯題的情況,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日常的錯題加以重視。課后,針對錯誤題型等進行反思與總結,進而從中尋求錯誤的原因,培養學生高效解題的能力;另外,還要培養學生正確解題的方法,讓其考慮自身學習需求;經過反思與總結之后,學生可以從中獲取新的解題思路,起到發散思維的作用,進而有效解題的錯誤率降低。這項教學活動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為主,以此能夠使學習更加持久和深刻。所以,加強學生對課后解題的總結,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降低解題錯誤的概率。
(三)加強針對指導訓練
通常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知識水平有限,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加之題目類型不同,所犯的錯誤也略有差異。主體性教育理論中提出教學應該做到以實際為依據開展教學,遵從學生的主體差異,不僅要能夠發揮學生的個人才智,還能夠做到重視個體差異,對主體觀念進行反思。這就需要教師課堂教學結束后,于課后的輔導中,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輔導,按照學生實際所犯錯誤的類型,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不但要能夠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深入的剖析,還要盡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且要在實踐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部分學生典型的薄弱環節,教師要盡可能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例如,從形式上來說,一元二次不等式“aх2+bх+c>0”,不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成立是附帶一定條件的,即二次項系數不為零。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這能夠讓學生通過課后針對性的指導訓練,鞏固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而讓學生可以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教學中,在此基礎上提升個人能力。
(四)提高審題清晰能力
以主體性教育理論提出的“雙主體論”基本觀點來說,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教師雖然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只是引導作用,并不能作為學習中的主體。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真正參與其中,在落實主體性地位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個人綜合能力,提高個人素質,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對考試題進行審題,是體現學生參與、自我主體落實的關鍵部分,也是解題的第一步。解題之前,只有先審清題意,才能夠確定具體的解題思路,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對題意完全理解透徹的基礎上,明確解題的方向,并根據題意,制定正確的解題方案。
例 已知關于х的不等式為mх2-2х-m-1>0,如果所有實數х不等式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圍。
分析:本題屬于中職一年級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學中的一道常規題型,從形式上上看題目的設置可以劃分為三個條件:第一,關于х的不等式;第二,mх2-2х-m-1>0;第三,不等式恒成立,所得出的結果就是m的取值范圍。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作為指導。在對題目進行解答之前,給學生能夠留出足夠的時間,鍛煉學生審題的能力,讓其求出所需要的結論,總結出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首先嘗試對這道題進行解答,并且與同學進行交流,進而最大化地發揮發散自己的思維。學生在討論與交流過后,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引導。教師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第二和第三個條件為依據,制定明確的解題思路,為科學制定方案奠定基礎。進行方案的制定時,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若m=0,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否滿足第三個條件;第二,若m≠0,一元二次不等式y>0恒成立的條件就是圖像都在х軸下方。所以,圖像開口向上的時候,和х軸無交點,也就是△<0,這樣就可以求得解。
數學作為基礎的運用學科,對于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中職學生由于數學學習興趣缺乏,導致自主學習能力差,數學成績不好,這就對中職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可以采用“錯題集”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有針對性學習,減少學習阻力,采用符合中職學生學習模式的教學方式來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李丹村.關于培養中職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6):83.
[2]廖桂蘭.需要層次理論在激發中職生數學學習動機的運用[J].廣東教育,2011(11):38-40.
[3]營麗.關于終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1(6):274.
[4]夏宇峰.淺談中職生數學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1(12):126-127.
編輯 張 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