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開始注重課程體系、內容以及方式的改革,尤其是對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育來說,作為高職教育的重點,對學生專業技能與知識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此,針對工作過程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    鍵   詞]  工作過程;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184-02
   工作過程其實就是為了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來進行的一項比較完整的工作程序。在結構上是比較穩定的,也是不斷發生著變化的。所以,在高職機械制造技術教育中,要從工作過程出發,保證課程的系統化,同時還要做好技能與理論的結合,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完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好專業知識。
   一、做好課程定位
   相關部門在教育發展中提出了指導方案,其重點就是要做好課程開發,加強課程與未來工作之間的聯系,從企業中的工作任務入手,建立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所以,在教育中要從落實教育內容與促進課程改革等方面出發,在堅持適度、夠用等原則的同時做好教育完善工作,確保教育合理化開展。工作過程作為企業的重要環節,有著綜合性的特點,所以在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明確任務與制訂計劃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解決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獲取相關知識。實踐活動的參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也可以提升相關的能力,實現學習的目標。在高職教育中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主要是針對制造類專業開設的課程,同時也是學生要進入工作崗位中所必須要掌握的課程。從培養目標上來說,它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工作崗位中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掌握好專業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也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性并實現長遠發展目標[1]。
   二、課程設計
   (一)理念
   想要進行課程開發,要先掌握好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這樣才能確保人才教育的合理性,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企業對崗位能力的要求已經成為課程開發的重點。所以,通過對課程內容進行評價來確保課程開發標準的合理性。那么,在教育中要從設計理念出發,清楚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以工作崗位為最終導向,確保教育的合理性,運用項目來輔助開展教學,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目標。只有建立出適合的課程體系,才能確保教育的合理性,才能培養學生的專業性,才能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2]。
   (二)思路
   從研究中可以看出,現階段機械制造業中對人才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不僅要掌握好專業知識,同時也要能夠勝任工作。所以,在高職學校教育中,為了將學生培養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要主動進行課程設計,確保思路的合理性,在堅持以崗位能力為目標的同時做好教育指導,運用項目教學來輔助課程開展。比如,運用情境教學,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真切感受知識的存在。所以,在進行情境設計時要主動分析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好工藝過程與裝備,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職業素養。此外,還要引入企業中的真實產品的生產過程,讓學生主動觀察與實踐,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只有堅持以“知識夠用”為原則,在做好教育組織的同時落實崗位要求,教師也要及時做好示范教育,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將實訓與參觀相結合提高教育的合理性[2]。第一,做好內容的選擇。對于課程教育來說其根本就是要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提供平臺支持。只有能夠為專業、技能與崗位提供支持,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所以,在教育改革中要深入到企業中去,通過進行調查與收集獲取相應的產品與信息,并將其納入到教學中去,給學生創建工作情境,確保知識、能力與素質訓練的實用性。只有真正培養好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教育的目標。第二,從教學過程出發將其轉變成為工作流程,讓學生在參與學習中感受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更好學習專業知識[3]。
   三、做好課程組織與安排
   通過設計學習情境,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也可以確保教育的有效開展。所以,在教育中要對課程內容劃分成為車磨削加工、銑鉆削加工以及組件裝配三個領域。從學生的知識層次出發,確保教育的循序漸進性,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隨著零件復雜程度的不斷提高,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機械工藝知識,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與分析能力。所以,在教育情境中,要從工藝規程的制訂出發,做好主線教育工作,確保學生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在掌握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明確相關標準與要求。只有培養好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讓學生掌握好未來的崗位要求。如在給學生創建教學情境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專業知識,通過掌握好常見且典型的定位方式,做好準確分析,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只有擬定好工藝路線,才能提高后續學習的便捷性,才能真正掌握好機械加工工藝??梢哉f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探索欲望,也可以讓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好專業知識[4]。
   四、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創新教學模式
   對于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來說,有著極強的實踐性,而且在教學中主要包含了理論教育、分組練習、技能訓練三個環節。所以在教育中要從一體化教學模式出發,做好教學過程的控制工作,確保教學的有序開展。首先,做好課程教學設計。從零件制作過程入手,及時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以此來構建出有效的教育情境。對教學情境與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在掌握好技能要求與對人才要求的基礎上來做好零件制作工作,及時對崗位能力分析,確保課程劃分的有效性。只有給學生安排出適合的學習任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落實實踐內容。在實踐教學中主要是針對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來說的。所以,在面對單項技能訓練時,要從機械加工操作規范與技能要求等方面來進行,運用一體化教學方法,在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開展單項技能訓練時,要從崗位技能要求入手,做好組織與訓練工作,保證項目的合理性。只有真正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也要做好教育指導工作,運用指導計劃與規范要求等來引導學生。在開展綜合技能訓練時,則要從零件制作過程出發,運用任務、項目教學模式來開展學生教育,確保技能訓練能夠滿足工藝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后,做好生產性教學設計。在高職技術教育中,要從生產育人思想出發,做好課程深化工作,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與能力,在端正學生工作態度的基礎上來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未來的職業發展[5]。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教育中要運用好多元教學方法,保持教學的生動性與活躍性,幫助學生保持學習積極性,如案例分析、六步教學等。第一,在案例分析教學法中,需要教師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并運用準確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組織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案例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重點,培養學生的統籌能力。在組織學生進行案例探討時,還要鼓勵學生質疑他人的想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第二,工學結合教學法。一體化教學法所針對的就是校內外實訓基地,所以不僅要向學生講述理論知識,也要組織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確保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在教學中引入實際案例,能夠轉變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提升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課程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的實際工作情況,對自身的未來發展能夠有正確的認識。所以,教師要做好教育培養,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轉變成為實際的工作能力,在提升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運用一體化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運用知識,同時也可以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車刀結構知識時,就可以從演示講解上進行,在講解完成后還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6]。
   五、做好課程評價
   課程考核中所關注的是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所以在教育中要做好評價工作,運用過程考核與期末考核等方法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首先,結合項目過程來進行評價。通過對不同的模塊項目進行考評掌握好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確??己说尼槍π?,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其次,做好專業能力考核。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針對方案內容完整度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來說的。通過對各項內容與資料的分析,以此來保證教育的持續開展。最后,關注學生創新能力。通過協調各個環節來解決問題,以此來實現對學習資源的準確利用,確保學生真正掌握知識[7]。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職教育中要從教育發展上入手,做好理論與方法的協調工作,同時還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創建出真實的教學情境,實現學習與工作的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吳鐵軍.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12(3):78.
   [2]何毅.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思路芻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4(12):149.
   [3]董必輝.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單元教學設計[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105-106.
   [4]金田,劉鈺.探究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思路[J].2015(10):89.
   [5]王劍鋒.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標準設計[J].中國科技信息,2011(6):176-177.
   [6]羅杜宇.基于工作過程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簡說[J].職業教育研究,2010(2):74-75.
   [7]王秀明.基于工作過程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J].中國機械,2013(13):172-173.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8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