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研究根據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特點,將“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運用于中職計算機應用教學中,并希望通過在廣西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中進行實踐應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針對中職計算機應用的工作室教學模式。
[關 鍵 詞] 項目工作室;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100-02
一、“工作室”教學研究背景
“工作室”教學誕生于20世紀初期德國著名的包豪斯設計學校,最初叫做“作坊訓練”。此后,美國、英國、芬蘭等發達國家的很多大學都依據包豪斯的辦學方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調整和改革,“作坊訓練”逐漸發展為“工廠訓練”和“工作室”教學。在從作坊走向工作室的過程中,它們的教學都具備了共同的特點,即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工作室教學最早誕生于陶瓷工藝領域,隨后被廣泛應用于美術、服裝、建筑、工業設計等教學領域。
我國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藝術教學改革中開始引入工作室教學模式,如六十年代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由鄭可先生主持的陶瓷雕塑工作室率先宣告成立,其成功的經驗當年被廣泛推廣。隨后全國各藝術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工作室制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越來越多的學科教學開始嘗試采用這一教學模式。
二、“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基本形式
“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是模擬真實崗位面向生產實際的開放式教學,在教學中明確學生的崗位角色,建立以實際工作項目為主軸,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崗位角色鮮明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各環節的作業要領、作業內容和考核辦法的明確化,實現能力培養的目標化。注重在具有市場性的職業環境中,圍繞具有一定市場背景的項目按照崗位作業流程完成項目的設計開發。項目式工作室教學模式運行的基礎是企業的實際項目,在無項目的情況下也可以模擬運行。
三、“項目工作室”運行的必備條件
(一)教學改革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決定教學方向、思路的根本因素,是推進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教育觀念問題不解決好,很多工作就難以推動下去,特別是改革就難以深化?!?
引入工作室教學,需要上至學校管理層,下至一線教師都要轉換教學理念,大膽創新,探尋適應市場需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現代化教學形式,自上而下地推行工作室教學改革,管理層面要為一線教師提供建立工作室教學所必需的課程改革、教材開發、師資培訓、教學經費、設備采購、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績效考核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二)課程整合
推行工作室教學必然要對現有的課程進行調整。可以通過市場調研,了解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比較集中的崗位群有哪些,分析各崗位的技能需求。選擇典型的工作項目,將各典型工作項目進行模塊化整合并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標準,將工作項目模塊進行重組并設計教學實施方案。
課程的開設與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工作項目的需求為標準,將課程內容的學習融入具體項目中,通過項目之間的關系構建課程結構。第一、二學期,項目以基礎課程的學習為主,最后以一個總的項目作為課程考核內容。第三、四學期,學生進入工作室學習,模擬工作項目轉變為生產性實訓項目,學生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
(三)教師角色轉換
教師是教學組織的核心,工作室教學的成敗,教師起著決定性作用,開展工作室教學對教師的業務水平要求更高。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需要精通自己的專業領域就可以勝任教學任務,但是在工作室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領域,還承擔著工作室的管理、運作、生產、經營等工作,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具備綜合化的知識及實踐能力。教師在工作室教學中的角色,不再是一名單純的教師,而是“教師+經理+專家”的多面角色。
因而,教師要轉換自己的角色意識,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完善知識結構,及時了解最新市場資訊,掌握行業發展動向,這樣才能勝任工作室教學的需求。
(四)軟、硬件環境支持
工作室的軟、硬件環境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學校要根據崗位、技能的需求,在進行課程開發后,進行相應的軟、硬件環境建設。
軟件環境包括課程資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師資隊伍和管理制度建設以及學校對教學改革的支持等。
硬件環境包括工作室場地及環境布局、各類實訓設備、器材、教學設備、耗材等。在計劃進行工作室硬件環境建設前,首先應調查、整理現有的硬件資源,分析哪些資源可以保留,哪些資源需要加以改進或重新整合以及哪些資源不足需要進行采購。
四、“項目工作室”教學考核評價方式
(一)建立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
引入工作室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工作室這個平臺,為學生提供參與生產性實習實訓的機會,促進學生將專業知識向專業技能轉化,學生身份向員工身份轉化,提升職業意識,培養職業道德,最終把學生培養成為具備計算機行業專業知識,能夠勝任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將不再單純以考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要求教師從多角度、全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我們采用學校評價、行業評價和客戶評價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學校評價:學校評價采用探究式評價,通過項目的設計、操作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從學生學習的狀態、服務意識、職業禮儀、營銷意識等多方向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考核。
行業評價:行業評價以社會資格認證為主,即將職業資格認證的標準作為評價工程項目完成的質量、實施教學考核的依據,使學校教學與行業要求保持一致,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客戶評價:客戶評價采用反饋式評價,產品交付給客戶后,定期對客戶進行滿意度回訪,根據客戶的滿意度對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做出評價。
(二)將考核評價納入德育考核體系
在工作室教學中,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不能僅僅針對技能的掌握,還要考核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使技育與德育相結合,將工作室考核評價納入德育考核體系中。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成為“德技并舉”的優秀技能型人才。
五、工作室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工作室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些學生在進入工作室后,基礎較差,獨立工作能力低,而工作室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需要學生面對各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當學生還是“生手”的時候,是不能獨立完成工作項目的,需要導師的指導和幫助。為了保障工作項目的質量和完成時間,經常需要導師手把手進行指導,甚至是由導師親自上手,這樣既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學生也沒有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
學生在工作室里實習時間長了,新鮮感下降,容易出現學習疲勞。遇到沒有工作項目的時候,學生不知道做什么,感到無所事事,學習積極性降低。
目前,工作室的建設、維護和運營主要還是依靠學校的投入和支持,耗材的采購都要從學校請購,這樣一來,耗材的補充無法滿足工作室的市場化運營需求,遇到業務量大時無法及時采購到所需耗材,會導致業務的流失。
(二)對策分析
1.以老帶新,建立階梯式學習團隊
階梯式學習團隊就是由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開展學習,以老帶新,學生自我管理的學習式團隊。在工作室里,學生多以課余時間參與學習和實訓,需要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因而階梯式學習團隊的打造非常重要。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得到幫助,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由學習團隊共同解決,低年級學生可向高年級學生尋求幫助,相互學習,共同促進。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是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熟感。
階梯式學習團隊有利于營造良性互動、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當導師不在的情況下,可以由組長負責工作室的管理并組織員工進行工作、學習。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導師的工作量,同時也讓學生得到了鍛煉。
2.競賽促學,為學生提供技能展示平臺
競賽促學就是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技能競賽、工作室作品展示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促進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通過組織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校每學期都會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技能節”,要求各工作室的學生比起來、賽起來,營造“大練兵”的氛圍,培養“精學苦練”的良好校風、學風。同時還開展“工作室作品展示月”,每個月由一個工作室制定一個主題,將本工作室的學習風采、作品進行展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成就感,也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了鍛煉。
在計算機日益普及的今天,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創新實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只有不斷地摸索實踐,努力適應現今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才能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綜合實踐能力較強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有機融合,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知識為基礎,是符合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晴.高職電腦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初探[D].南京藝術學院,2008.
[2]弗蘭克·惠特福德.包豪斯[M].三聯書店,2001.
[3]蔣炎.包豪斯的作坊訓練與現代手工藝教學[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2).
[4]劉青.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工作室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3).
[5]劉凌.以“工作室”為載體的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J].廣西教育,2012(5).
[6]黃江鳴,徐曉麗.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探討[J].藝術百家,2012(7).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