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數學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是小學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動機;教學
數學學習對很多小學生來說可能是枯燥乏味的,擁有學習動機能夠讓學生在一定目標作用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小學生在發展思維的過程中,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的轉化,但由于數學教學有著很大的嚴密性和邏輯性,所以會產生枯燥的感覺,并且還會有一種不理解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成為小學生掌握數學技能的關鍵。以下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動力的四種方法。
1.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引發認知方面的沖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激發。學生要想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必須表現出對學習的熱愛。這份熱愛來源于動機。教師還應該設定一定的情景問題懸念,讓課堂內容有很大的轉變,學生改變了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多運用多媒體設備如ppt、會聲會影等,更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使得學習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2.在教學中穿插游戲,讓學習更有樂趣。小學生生性活潑,這一天性決定了小學生在做游戲之中學習能學的更加開心,同時知識也能記得更加深刻。在游戲中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同時小學生可以親身參與游戲之中,對數學知識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親身經歷能讓印象更加牢固,還可以鍛煉小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精心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多組織一些多彩的游戲和活動,充分調動小學生樂于學習的精神,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學生技能,鍛煉學生能力,使學生始終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使其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游戲只是一種手段,因此數學教師應避免在教學中過分游戲而忘記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應該仔細鉆研課本,挑選比較適合游戲教學的內容進行游戲教學。
3.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現。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勝任心,他們都相信自己有很強的能力來學好數學,更希望自己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展現自己,所以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為學生積極創造機會,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加強,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得到收獲,讓小學生從中擴展思維,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得到鍛煉與提高。
4.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出有效評價
學生的個性差異極大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等。所以教師要想促使學生有效的學習到知識,必須對于學生有個深刻的把握,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將整個班級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或組別,發揮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這種劃分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課程的進展和學生的發展狀況,適當及時的做出必要調整。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或方法,讓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提高的同時,保持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在不斷完成的數學任務的同時激勵著自己的進一步發展。
在課堂教學提問的過程中,通常將問題安排成三個層次,即上、中、下。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也就是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主要是以基本性的問題為主;對于中層次的學生則主要是以一般性的提問為主;稍有難度或者難度較大的提問則留給層次較高的學生。以此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答有所得。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應摒棄過分單一的評價方式,應采用多方面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對學生在過程和結果上相結合進行評價,把教師、家長、同學和自己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分數和能力相聯系的方式等。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樹立全方位了解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意識,全面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從中發現的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對于自己的不足尋找原因并進行分析,從中得到有效的策略并進行解決。教師要用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來發現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和長處,能夠讓學生擁有自信,尤其是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改變自卑的心理傾向。通過教師正確合理的引導學生改正錯誤,更自主地進行學習,對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讓學生擁有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是教師充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前提。有研究表明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有很多方法,除了本文介紹的幾種較為常見的策略外,還可以通過正確的使用表揚和懲罰,合理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競爭與合作,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制定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對學習充滿好奇心等。這些方法都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教師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應該認真研究和總結數學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但是教師也應該多加注意,因材施教這種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方法教學,并設定不同的情景,最大化、最有效地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得到激發。
教師對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是一種平等信任的互相傳達,是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好關系的基礎。只有在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生才會敢于表現出自己的差異,才會出現不同的思想和見解,講師才會從其中發現學生的亮點和不足,才會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和鼓勵,進而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 汪玲玲.淺談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構建[J].內蒙古教育.2015(26).
[2] 蔡旭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內蒙古教育.2015(26).
[3] 潘海燕.探究小學數學數與代數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
[4] 江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4(12).
[5] 劉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模式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