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勝過好媽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看到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突發奇想,通過實例告訴我們要做好農村中學的班主任就一定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從生活,從學習,從做人方方面面教學生孩子。
關鍵詞:農村中學班主任;學生孩子;好老師;媽媽式的微笑
當我想當寫這篇文章時,我就覺得有點不妥。但是對于在農村一線工作的班主任老師體會非常深刻,在農村中學當班主任就等于在學校做了很多孩子的媽媽?,F實如此,農村的孩子多半數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媽媽沒有辦法,為了生活出外打工,半年才能回一趟家,所以農村中學的班主任就是學生的第二任媽媽。我也深切體會到50多個孩子的媽媽不好當,但是我這個好老師非常的要強,力爭要勝過媽媽。所以,我擔任起媽媽老師的責任。就像是蝴蝶一樣脫了一層皮也要蟬變。希望我也能像蝴蝶一樣,帶著孩子飛起來。讓農村的孩子能有書讀,能有好書讀,讓農村的孩子也能有媽媽的關愛,這是我畢生的事業。為了這一事業,我脫了皮,也會好好的守著學生孩子。
一:我也深知農村的班主任愛比責任更重要
因為農村中學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所以農村中學的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愛,農村中學的班主任是要承擔學生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老師,還是半個家長的。愛是一切的原動力!愛比責任更重要,如果你對一樣東西連興趣都沒有,即使我們每天都在強調責任是如何重要,你雖然有改進,但很難做到用你的所有精力去琢磨,去研究,去做到最好。只有當你愛上一樣東西的時候,你才會調動你一切的積極和能量去做好它。愛,你可以忘掉了吃飯;愛,你可以不厭其煩;愛,你不怕不懂;愛,你會全身心投入!在這一過程你的精力是最集中的,你會把你所做的一切當作是一種享受,細細品味每一個過程!
“愛比責任更重要”。發自內心的愛比被動的職責更重要。只有用真心,動真情,做實事,走進學生的心,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沒有被愛過的人怎么懂得去愛別人?老師應該用對學生的愛的實際行動,教會學生如何去愛。心中沒有愛的人,怎么能夠擔負起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建設祖國的責任呢?例如,我班上張舒凡的學生,他的家長常年在外面,經常開家長會都見不到一面的,這樣的學生,我就決定一個星期打一次電話給其父母,讓他父母多打電話關心他,還指出他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的困惑,指出他不應該給孩子買手機,讓他沉迷手機。從心底里愛每一個學生,愛比責任更重要。愛心,應是我們教育者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
二,用媽媽式的微笑比發怒更有效
有些老師當學生出錯的時候,總喜歡嚴厲地批評,結果學生不高興,自己心里更難受。微笑教育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和良好的心境;發怒、責備會使學生產生排斥、抵抗的心理。我們在課堂上以熱情的語氣肯定學生,以贊賞的眼光激勵學生,他們的心里會充滿幸福與喜悅,表現得很興奮;我們指責、挖苦、嘲諷學生,則無疑是給他們心靈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烏云。老師帶著真誠的微笑去鼓勵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平易近人,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的信任感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聽課便覺得輕松愉快,師生配合默契,從而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微笑的老師,不僅是指教師面帶微笑,更多的是指教師由從心底對學生的愛而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尊重、鼓勵、寬容……而學生,在教師的愛的滋潤下勃勃生長,自信、大膽、永遠微笑……
微笑能以柔克剛,起到“滴水穿石”的功效。對一些有意惹是生非的學生,老師不要急于找他們“磨嘴皮”,也不要急于采取“圍、追、堵、截”的辦法,更不要“請”出各路“諸侯”來助戰,而是要冷靜地觀察,耐心地等待,當發現這類學生有“閃光點”時,就恰到好處地表揚他,恰如其分向他提出希望,并始終以親切的微笑關注他,在這種微笑力量的感召下,“問題學生”粗野的“剛性”將被“柔化”。例如我班上一個孩子,因為父母離婚得了抑郁癥,住院期間我每天都去關心他,經常給以微笑和肯定后來終于走出了。終于考上了重點高中的。老師用媽媽的微笑是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愿每一位老師都學會微笑,每一天都能問問自己:“你今天對學生微笑了嗎?”我想對大家說,無論你遇到的事情有多糟糕,請始終保持微笑的臉和微笑的心情。這遠比報怨、生氣和發怒更有效。
三、用媽媽式教孩子尊師的做人準則
有些教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著自己的 ?尊嚴?。其實這不是尊嚴,只是威嚴。真正的尊嚴是敬重而非敬畏……
有些看起來很威嚴的老師學生見了他,沒有了一臉的天真爛漫,有的是,一聲嚴肅的“老師好”,然后匆匆擦肩而過。這樣的老師學生最怕也最不喜歡,不喜歡老師連他教的科目也提不起興趣。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有逆反心理,違反紀律、頂撞老師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多,甚至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威嚴,已不是萬能的,特別是面對那些嬌生慣養的千金寶貝。威嚴不能讓學生從思想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發現自己的不足。威嚴能用的上一時,卻不能貫穿始終。這樣的教育,沒有愛,就象軀體沒有血沒有肉一樣。
面對學生的問候,老師不能是禮節性的點點頭,起碼摸摸孩子的頭送上一抹微笑;看到學生在做游戲,也能動情的參與其中;氣溫驟然下降,我們感到寒冷時,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在課余一起談論學生最熱門的話題……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看見老師不再是“老鼠見了貓一般”的逃離,學生愿意走到老師身邊,或說說令他高興的事情,或說說班里的點滴故事。愛就這樣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傳遞著,老師才能感覺到真正的獲得了孩子們給予自己的尊嚴。這不僅僅是教師的尊嚴、更是朋友的尊嚴。威嚴能用于一時,可學生給予你的尊嚴能讓你受益一生。例如我班上有個叛逆的學生,上課在玩書簽,我說老師也很喜歡書簽的,他就把書簽撕了,我就告訴他尊師的重要和做人的準則,后來這個孩子送我好多書簽的。老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衰樂。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教書難,教農村中學的書更難,做農村中學的班主任更加難更加。希望我這文章能讓農村的班主任有所收獲,把愛傳遞下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