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規劃中的防洪治澇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氣候差距十分顯著,在我國東部和南部地區由于收到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影響,全年降雨充沛,但是在廣大的西北地區全年降雨量嚴重不足,當地的水資源十分貧乏,因此,建設水利工程成為進行水資源調節的重要措施,其中就包括進行防洪治澇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紹了進行水資源調節的防洪治澇的規劃目標以及規劃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水利工程規劃中進行防洪治澇設計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水利工程;防洪治澇;設計研究
1 引言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開展了多個基礎水利工程項目,水利工程項目的開建對于防洪治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每到夏季我國的南方地區多個城市將會進入雨季,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可能會引發洪水災難和城市內澇,不僅影響了當地群眾的日常生活,嚴重將會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水利工程對于洪澇防范具有突出的優勢,因此水利工程項目的規劃建設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關注,完善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是進行防洪治澇的重要前提保障。
2 防洪治澇的規劃目標和必要性
2.1 規劃目標
洪澇災害常常比較容易發生的地區都是離河流地區距離較進的低洼地帶,針對這類地區進行防洪治澇設計一定要基于現有區域的特點出發,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要具有完整的設計目標、規劃原則以及具體施行措施等。防洪治澇的規劃設計包括“流域規劃”、“河段規劃”以及“區域規劃”三部分。其中流域規劃的基礎是所在地的江河流域,規劃的角度要遵循長遠目光;“河段規劃”是把當前現有的河流橫截面作為規劃的唯一目標;而“區域規劃”是以整個區域的所有水利資源為規劃目標。通過考量整個區域的洪澇狀況,是驗證水利工程的防洪治澇規劃設計是否具有可行性的主要手段,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治澇能力,是進行水利規劃設計的根本目標。
2.2 必要性
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形成的水流超過了河流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制就會出現洪澇災害,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其后果是無法估計的,肆意的洪流會沖垮城市道路,破壞農田莊稼,對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侵害,如果沒有進行必要的衛生防疫工作,洪水過后更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瘟疫災難,所以開展防洪治澇是很有必要性的。
3 水利工程中防洪治澇規劃設計流程
3.1 科學調研
防洪治澇的調研對象主要是一些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所以在進行水利工程防洪治澇設計的時候首先需要對沿河流地段的低洼地區以及河床薄弱點進行現場調研,測量并記錄現場區域相關地質數據信息,并結合當地洪澇災害發生的次數和規模尋找誘發洪澇災害的主要因素,對于尋找的誘發因素進行歸納總結再進行深度分析,并依照當地群眾的現實需求進行調研總結,為水利工程的防洪治澇提供最完善的理論數據基礎。
3.2 制定標準
在完成科學調研工作后需要進行水利工程設計的防洪治澇標準制定。進行標準制定工作的時候需要根據現實的洪澇災害程度以及洪澇災害發生地距離群眾的安全距離而定,對于同一地區的防洪治澇項目也要進行細化考量,綜合多方顧慮,制定一個最符合當地現實需求的的水利工程規劃設計防洪治澇標準。
3.3 構建體系
在構建水利工程防洪治澇設計規劃體系的時候需要考慮多個方面,除了上述的調研和標準制定以外,還要考慮體系構建的整體性,要處理好不同影響因素的影響能力差異對防洪治澇體系構建的制約,現有的許多水利工程建設都需要進行移民安置問題,這也是進行水利工程建設中最為突出的利益問題,比如“三峽移民”等。因此需要嚴謹分析多個因素條件,均衡突出的問題,構建的水利工程防洪治澇設計規劃體系要禁得住歲月的考驗。
3.4 環評及綜合效益評價
說到底,對水利工程進行防洪治澇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洪澇災害對群眾生活生產影響,提升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所以在進行防洪治澇規劃設計的同時不能犧牲我們的生活環境,要兼顧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在特殊條件下,可以適當降低規劃設計標準或者是增加額外規劃預算也不能犧牲生態環境。比如在進行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大量的建筑垃圾,這些建筑垃圾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防洪治澇規劃設計的時候,也要考慮生態環境保護,重視河流對于生態的調節作用,此外由于年均效益數據對于水利工程防洪防澇能力效果的表現并不完善,因此實際問題需要聯合往年數據中的典型洪澇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計算,通過防洪治澇的對象等因素對歷史每年的效益進行科學估算,得出真實反映洪澇災害損失和社會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的相關影響關系,分析的經濟效益結果可以當做防洪治澇效益的一個分支。
3.5 報告編寫
水利工程的防洪治澇的規劃報告應該包含工程所在地流域的自然狀況、經濟基礎、水文環境以及往年洪澇等分析結果,詳盡的報告內容有防洪工程項目以及其他工程項目實施情況、工程投資建設以及當地移民安置等。進行水利工程防洪治澇工程建設大大減少了發生洪澇災害的幾率,保障了居民擁有一個穩定的生活,可以說水利工程是一項真正造福于民的偉大工程。但是在進行工程建設施工階段,也會出現許多的不利的結果,水利工程建設通常對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勢地形要求比較高,必要的時候會進行移民工作,所以在項目規劃設計中會給當地居民帶來影響,此外進行水利工程建設也會更改原有河流的流向以及基本河流形態,這對河流中的生物也會帶來影響。河流形態的變化會改變河流中原有生物的基本生活狀態,部分不適應的河流生物會逐漸走向滅亡,這對該水域中生態系統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是進行防洪治澇工作的必要基礎,我國近年來基礎水利工程建設進展十分快速,對于水資源的功能調節也愈發完善,構建水利工程防洪治澇規劃設計體系,可以有效保證水資源的科學合理分配,不僅降低了城市發生洪澇災害的幾率,更讓處在旱季地區的人、畜得到了正常的飲水供應,可以進行干旱、洪澇共同調節作用,水利工程完善了對水資源的合理運用,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廣泛的綜合價值。
參考文獻:
[1] 林曉峰.淺析農田水利工程規劃中的抗旱防澇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7):184.
[2] 李亞煒.生態環境因素是水利工程規劃中應注意到的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7).
[3] 黃明利,張志恩,譚忠盛.我國城市防洪排澇地下深隧規劃設計與施工方法[J].隧道建設,2017(8):946~9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