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教學點滴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18-0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課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過去的教師“一言堂”變成了師生共同參與,積極互動的“群言堂”,課堂多了動感、生氣與活力,有時孩子們的真知灼見,真是讓人欣喜不已。我主要是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創設學習情景,使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探索、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思維活躍了,敢于質疑,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樂于表現自己。學生也在獲取數學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都有了明顯變化。一個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形成。
  一、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一種動力,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總會積極主動的、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而覺得學習的輕松。因此,學生學習的最佳境界在于以興趣激發動機,促進思維和想象,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以至獲得成功的快樂。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與舊知,已知與未知時刻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造成沖突。我利用這一矛盾沖突精心設疑,創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誘發學生思維動機的問題。這樣就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從而主動深入地學習。如我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時,在復習“2、5的倍數特征”的基礎上設疑:“是否個位上的數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呢?”然后請學生用“1、2、3”這三個數字組成三位數去驗證、去探究、去發現。這樣抓住學生認知矛盾設疑,能迅速把學生帶進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2.創設操作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盡量利用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創設了一種愉快的情境,讓學生感到每節課都有新意,都有新鮮感。“動手操作”這種學習方式由于能吸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所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要提高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局面。
  1.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位置,還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好師生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我在教學“兩位數的乘法”這一課時,注重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學生在以前學習“一位數乘法”這一課時,已經明白了用第二個因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各個位上的數字相乘的算理。針對這一情況,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溫故知新,并讓學生口述算理,在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計算乘法,從多種算法中啟發學生用筆算,從而使學生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探索交流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感知——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課件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了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律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所謂習慣成自然,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為一種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它將對于人生、事業、生活起著經常性、永久性的作用。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養成一種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1.培養學生傾聽的學習習慣。
  小學孩子由于年齡小,還有的學生活潑、好動,因此不會聽課,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傾聽”就是“用心細聽”,是人們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耐心的傾聽,更要培養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
  2.培養學生說的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課堂上我抓住了學生說的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說話聲音響亮,并注意教給學生說的方法。在一名學生說的時候,我要求其他學生也在心里跟著說,而且還要做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糾正。久而久之,學生掌握了每種題說的方法,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與現實世界中,并被廣泛應用與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可以激發形成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培養正確數學觀。例如,我在學完了平面圖形圓后,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學生通過剪、拼,再運用平移、旋轉等方法設計出許多美麗的圖案,最后再評選出好的作品,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讓學生覺得數學并不枯燥,還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教學工作是一個需要不斷總結、完善的漫長過程,它沒有終點站。以上只是我教學中的點滴體會,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將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度,繼續跋涉在這一漫長的道路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