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最是書香能致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書很奇妙,僅僅是一些印著字的紙張,捧在手里,沒有多少感覺,可當你翻開她,品讀她,你就走進了一個多彩的世界。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不僅能讓自己的知識豐富,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去擁抱人生。一本書,就是一段人生的寫照,細細咀嚼,潤澤心靈。
  書 療
   憂時喜時,都愿意去親近書。
   最近一段時間,迷上了重溫。那感覺,像是在重訪故人,更是在重訪自己。
   當憂傷劫持了我,早就學會了“書療”。拋掉沉重的專業書籍,不要帶任何功利色彩,寵著自己的閱讀口味,讀自己“最有感覺”的書。
   多少次,我從自家的書架上揀出雨果的那部《悲慘世界》。我要會晤16歲那年結識的小珂賽特。我要看一看,穿著破舊衣服的珂賽特,還走在去森林里提水的夜路上嗎?路過籠在蠟燭光里的玩具店的時候,她又偷眼看那穿著紫紅衣服的洋娃娃了沒有?當這個8歲的女孩提著沉重的水桶走在可怕的夜路上的時候,那只大手有沒有悄悄伸過來,使她陡然感到水桶變輕了許多?那只大手,在拿走了珂賽特水桶重量的同時,也拿走了我的憂傷。清晰地記得,我在這頁書上哭過;如今,我又重拾了那哭。感謝雨果,感謝他再一次撫慰了我。200多年了,悲憫的雨果,一直用他的作品降著悲憫的甘霖,給塵世間焦渴的人們帶來福祉。
   很久以前,讀海子的詩。看他寫:“梭羅這人有腦子/梭羅手頭沒有別的/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我懵了。在我的心里,偉大的作家總是要“救人”的,可是,海子卻說,這位作家是在“揍人”。某一些時日,正春風得意,驅遣著自己隨梭羅再一次走近他那片靜謐澄澈的湖水。當聽他說“我寧愿獨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擁擠地坐在天鵝絨的坐墊上”時,我突然就想起了海子的詩,果真就是被木棒“狠狠揍了”的感覺?。〔恍冶凰罅_言中,我不就是熱烈地向往著“擁擠地坐在天鵝絨的坐墊上”的一個至俗的人嗎?最初閱讀的時候,這個精妙的句子怎么會被我粗疏的心輕易忽略了呢?而今天,這個句子舉著一根多情的“棒木”,宿命般地揍了我。而這樣的挨揍,又是多么美妙、多么值得記述??!難怪海子說“像春天揍了我”,這樣的訓誡,凜冽中裹著暖意,讓你在一個寒戰之后不期然看見了枝上鼓脹的花蕾,你清醒極了,充盈極了。一個傲然獨坐在南瓜上的剪影,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你面前,除了膜拜,你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么。
   從臺灣來的毛老師認真地問我:“為什么那些在世博會上排隊等待的人們不帶一本書呢?”我被問得張口結舌,卻記得在去看世博的時候,往包里塞了一本書。我替那些忘了帶書的人羞慚。那些在長隊里百無聊賴地玩手機的人,舍棄了被好書撫慰一下的美好機緣。
   好的閱讀究竟像什么?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回答,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做出不同的回答吧。最近看一個評論家的“酷論”說,好的閱讀就是引燃的炸藥,它會在你心里炸出一個大坑,并在你身上留下終生難愈的無數細密難言的傷口。檢點自己的心與身,發現它們幸運地擁有著屬于自己的“大坑”與“傷口”。我想,生命若想與“淺薄”決裂,大概離不開這樣的“大坑”與“傷口”吧?好的書,會以撕裂你的方式,拯救你。
   書可療傷,書可療俗,書可御寒,書可卻暑。海子走時,帶了4本書,他肯定是打算到那邊去精讀的吧?真想知道,那根棒木,可又幸福地揍了他?
 ?。ㄗ髡邚堺愨x,選自《天下閱讀·品位》)
  含英咀華
   讀書是一種精神享受。一個角落、一本書,就能筑起一個完整而繽紛的世界。作者熱愛讀書,她通過簡潔精練的故事,精妙、充滿智慧的議論,真實而具體地寫出了讀書給自己帶來的種種感受和啟示,使讀者讀之身心沉靜,思緒飛揚……
   作者善于引用,如引用海子的詩,將海子閱讀梭羅作品的感受及自己閱讀海子詩句、梭羅作品的感受融為一體,深刻地點明讀書能夠使自己清醒。
  手握一卷書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遍e事,其實是鬧心的事,太多了,像毛線團,越扯越亂,越團越大,真讓人累。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秋有明月,冬有白雪,長亭短亭,哪一亭不是光陰如玉,明媚如畫?偏偏有閑事在那牽著、扯著,嘀嘀咕咕,翻腸攪肚,真厭煩。無事生非,閑事增煩惱,一個接著一個。
   拋開閑事,似乎也簡單,就是不理了,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這要看個人定力了,也就是常說的淡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像翻越崇山,有點難。
   鄭板橋的主意就好實現多了,他肯定也受了閑事的一些苦,要不然寫詩給人家,也不會一開頭就說:“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精神?!?
   書卷多情似故人。書是有情有義的,不像閑事,總來惹是生非,令人心思不寧。閑事高高擱起,手握一卷書,就像和老朋友閑談,親切歡顏,輕松愉悅,再沒有這樣的好事了。書房里,一卷卷書整整齊齊地立在書架上,宛若高朋滿座,無案牘勞形,無絲竹亂耳,談笑間,光陰已緩緩成了一曲《高山流水》。
   清代著名戲曲家李漁曾在家鄉浙江蘭溪建了一座亭子,當地財主以自己贊助資金最多,給亭子取名為“富貴亭”。寫出《閑情偶寄》的李漁當然不滿意這名字,后改名為“且停亭”,并為亭子寫了一副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
   “且停亭”,名字取得好,對聯也寫得好,高出“富貴亭”十萬八千里。富貴能消弭煩惱嗎?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且停停。于丹說,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許那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甚至不是具體的一段光陰,一盞茶、一杯酒、一段琴曲、一片山水意境,都可以走進去,體會生命中的一種從容。
   我覺得這“且停亭”就是手中的書卷,一程一程地讀下去,萬卷在胸,自然而然眼界就高了,跳脫出了小局限,人生也就走向了適宜從容。
   有人不屑,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如果你當真這么想,那也是沒辦法的事。隔了那么久,誰拎得清這是古人的自謙,還是一時的牢騷呢?如果動機不純,一心想在書卷里找到黃金屋和顏如玉,也恐怕要失望的。你若是當真喜歡上了書卷,書卷更不會虧待你。殊不知,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卷會在心上給你鋪一條寬寬的道,會在你的頭頂擎起一片盈藍的天,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闊綽的人生格局來對抗一路酸甜苦辣。
   書香繼世長。一個人身上最好的氣質是書卷氣,那是物質之外的,精神層面上的,一出場就別致有格調,卻不盛氣凌人,那是一種柔和的光澤。書卷氣不是天生的,而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和陶冶,天長日久的滲透,靈魂漸漸就有了書卷的芳香。一個家庭呢,立足于社會,最好最體面的介紹詞便是書香世家。聽到“書香”二字,內心會不由自主升騰起敬意。而聽到富貴人家,羨慕的成分就多了些,不會生敬心。
   書香,和精神一樣,無形,卻至高無上,主導著人生的走向。
   (作者耿艷菊,選自《河北工人日報》2018年8月1日)
  含英咀華
   讀書是一種情致,在書香的縈繞中讓心田開滿鮮花,讓人生多一份恬淡和自由。文中,作者舉李漁將“富貴亭”改為“且停亭”的例子,闡釋了讀書的慢性情;又說“書卷多情似故人”,寫出了人與書的特殊關系;“書香繼世長”,說明讀書永遠是人的精神支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9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