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題在線
盼,是一種急迫的心情,一種美好的期待,每個人的生活中無不充滿著“盼”的情景。
請以“盼”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注意內容充實,寫出真情實感。
范文展示
盼
◎曹宇茜
我覺得這件事沒有盼頭。
我將目光投向窗外那株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植物。
那是一株二月菊。
幾天前,媽媽捧著它,對著放學晚歸的我歡快地說:“這是一株在二月開放的花,花朵可美了,你就好好盼著吧?!?
我的目光匆匆掃過去:真是一株招人喜愛的植物,綠葉纖纖,瘦莖亭亭,清秀淡雅,像個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這一下子就激起了我對它的保護欲,我想起早晨上學時被凜冽的風吹到麻木,想起二月以來的每一天都是春寒料峭,想起綻放在溫室中的花朵……
我接過媽媽的話:“它會開花?估計沒有多大盼頭?!?
收回目光,書桌上堆著一沓又一沓的試卷,試卷上密密麻麻的字猶如群蟻排衙。拾掇拾掇回憶,填滿試卷空白的艱辛歷歷在目。我開始害怕起來:“過去的路已經如此辛苦,未來之路還有多少曲折?”想起那些在階段性復習測評中躍出的黑馬,我開始彷徨——一直以來的腳踏實地,如何能趕得上他人的一蹴而就?
過了幾天,學習之余,我偶爾抬頭,又看到了窗外的二月菊,此時的它,花枝上好不容易積攢了幾個花苞,但也是搖搖欲墜。盛開?遙遙無期!
負能量像一個可怕的夢魘纏繞著我,我難以掙脫,每一次呼吸都變得分外困難。我覺得自己也在搖搖欲墜,手中拼命想抓住什么似的。此時此刻,我突然熱切地盼望二月菊盛放,盼它不懼風塵,不懼陰晴,堅定而又從容地盛放,仿佛只要這樣,我的成績就能夠在班上脫穎而出似的。
一個清晨,晨光熹微中,一抹風中跳躍的亮黃將我惺忪的睡眼打開,那一瓣瓣細長的花瓣在風中舒展。那些搖搖欲墜的花苞,竟然咬著牙挺過了寒流,拼盡了日夜存蓄的氣力——綻放了!
二月菊,人們給它取名二月菊,那么它綻放的命運早有安排。
說到底,花是花,人是人。我不會像花一樣可以年復一年地綻放,人生道路上沒有重來的機會,但這獨一無二的人生之路,這屬于我的道路,我愿意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我會一直努力,并且,盼著在六月綻放出更美的自己。
?。ń魃细咧袑W)
師生討論
羅老師:一般來說,敘事類作文應避免平鋪直敘,盡量使作文的情節波瀾起伏,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讓其欲罷不能。曹宇茜同學的《盼》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我們來說說其中用了哪些技巧吊起讀者的胃口。
廖汀蘭:這篇作文開篇就吸引了我?!斑@件事”是什么事?為什么“沒有盼頭”?這兩個懸念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往下讀。
羅老師:設置懸念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所以,富有敘事經驗的作家往往在一開篇就設置懸念。例如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開篇就說:“老師安妮·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讀者會問:為什么這一天會是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發生了什么?截然不同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更高明的敘事者,會在題目中就設置懸念。例如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一看題目,讀者就不禁要問:既是“悲劇”,何以“偉大”?借助懸念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這點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曹宇茜同學開篇設下懸念后,接下來又使了一招,大家發現了嗎?
江君嫻:是插敘吧?插敘媽媽捧著二月菊的喜悅和“我”初見二月菊時對其產生的喜愛和保護欲。
羅老師:這個插敘有什么作用呢?為什么要加上“初見”呢?
江君嫻:這個插敘使得作文多了一層波瀾。加上“初見”是因為“我”后來對二月菊的感情有變化,先是對它能如期綻放產生懷疑,當它出乎意料地綻放時,“我”感到驚喜。這些情感變化使得作文情節泛起了更多的波瀾。
羅老師:說得好!江君嫻同學發現了把故事講得引人入勝的又一關鍵——波瀾?!盀槿速F直,作文貴曲”,作文中的波瀾可以是情節的波瀾,也可以是情感的波瀾?!笆幤稹辈懙姆绞接泻芏啵鐟夷?、插敘、鋪墊蓄勢、欲揚先抑、誤會巧合、意外突轉等。
技法鏈接
下面介紹幾種使作文的情節波瀾起伏的方法:
1.懸念法。在陳述事件時,設置懸念的方式有很多種:(1)利用倒敘設置懸念。先將事件結果陳述出來,引發讀者對過程的期待,然后再陳述經過。(2)打啞謎。陳述時只透露出一點點信息,故意不說明白,使讀者產生疑問。(3)通過誤會設置懸念。(4)通過環境描寫、氣氛渲染設置懸念。
設置懸念時要注意:(1)懸念設置要自然,符合生活的真實性。(2)要有“設”有“解”,不能只“設”不“解”,那樣會使讀者不知所云,也就失去了設置懸念的意義。(3)設“懸”要巧,揭“底”要妙,最好能將謎底留到最后。(4)要與伏筆配合運用,光有懸念,沒有伏筆,就會失去真實性。(5)結局要做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果謎底揭開后,內容不合邏輯,這種懸念就露出斧鑿之痕了。
2.節外生枝法。節外生枝是指在不應該出現問題的地方又產生了新的問題。節外生枝通常的形式是:情節沿著正常軌道發展——情節的發展偏離軌道——情節的發展回到軌道。節外生枝常用的方法有:(1)人為原因。當事件發展到某一個環節時,一個人的出現,他的行為或者說的話打斷正常情節的發展節奏,使情節的發展發生變化。(2)意外原因。當事件發展到某一個環節時,因為意外的原因,情節的發展發生了變化。(3)自然原因。當事件發展到某一個環節時,因為自然的原因(如天氣、災害)使情節無法繼續向前發展,當這些因素消除之后,情節又回歸正常的軌道。
運用節外生枝法的目的是使事件波瀾起伏,但要以自然可信為前提,要合乎生活的邏輯,切不可為了使情節有波瀾而刻意打斷情節的自然發展。此外,運用節外生枝法要與伏筆相配合。伏筆主要起暗示作用,使事件的發展更合乎情理。
3.突轉法。所謂突轉,就是情節突然偏離初始預設或是讀者猜想的方向,轉到其他方向去了。在敘事性作文中設計突轉的方法主要有:(1)在構思情節時,要用故事去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但情節卻沒有向讀者設定的某個特定的方向發展,而是出現反轉,反轉到讀者始終沒有想到的方向。(2)在構思情節時,先誘使讀者向某一方向猜想,但結果卻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了。雖然不是相反的,但卻是讀者始料未及的。這種突轉叫偏轉。偏轉同樣能讓讀者產生一種意外的心理。事情的發展方向越是偏離初始方向,帶來的意外也就越大。
運用突轉法要注意:(1)突轉有時要與伏筆配合使用,不然就可能讓讀者摸不著頭腦。沒有伏筆,后面的情節就會失真。(2)要“轉”得自然,不露痕跡,不能為了使情節有波瀾而沒有理由地突轉。(3)在一篇作文中盡可能多設計一些突轉,這樣才能使作文一波三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