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療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喜炎平注射液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的治療效果。方法 30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150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 試驗組患兒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2.00%, 高于對照組的8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發熱癥狀持續時間(1.85±0.74)d, 嘔吐癥狀持續時間(1.57±0.42)d, 腹瀉癥狀持續時間(2.45±0.85)d, 均短于對照組的(3.13±1.23)、(2.94±0.86)、(3.86±1.3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應用喜炎平注射液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進行治療, 可盡快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縮短病程,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喜炎平注射液;酪酸梭菌二聯活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57
嬰幼兒腹瀉是小兒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 患兒生長發育差, 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 小兒機體防御能力差, 腸道菌群失調是其常見的易感因素[1], 患兒腸道內感染主要是由于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感染所引起的, 其中以病毒和細菌感染多見, 病毒感染又以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秋冬季腹瀉最為多見, 患兒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大便次數增多且性狀發生改變[2]。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通常起病急, 且病程發展快, 全身癥狀根據患兒腹瀉程度輕重不一, 嚴重的腹瀉將會導致患兒發生水電解質紊亂, 嚴重脫水, 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 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3]。對于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 臨床中尚無特效藥物。本次研究通過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運用喜炎平注射液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進行治療, 探究其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1~12月期間接收治療的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300例,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150例。對照組中男89例、女61例, 年齡8個月~3歲, 平均年齡(2.24±0.75)歲, 患兒脫水程度:輕度74例(49.33%), 中度58例(38.67%), 重度18例(12.00%);試驗組中男80例、女70例, 年齡7個月~3歲, 平均年齡(2.53±0.65)歲, 患兒脫水程度:輕度70例(46.67%), 中度63例(42.00%), 重度17例(11.33%)。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脫水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選及排除標準 ①入選標準:入選患兒均被明確診斷為輪狀病毒性腹瀉;在入院就診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嘔吐以及腹瀉癥狀;入選患兒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生長發育異常, 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 合并嚴重免疫性疾病, 溝通困難, 或明確拒絕參與研究者。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對照組 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20026249)進行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靜脈滴注0.2 ml/(kg·d), 1次/d。1個療程7 d, 連續治療2個療程。
1. 3. 2 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進行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山東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20015), <1歲的患兒1袋/次, 1次/d, 口服;≥1歲的患兒1袋/次, 2次/d, 口服。1個療程7 d, 連續治療2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統計兩組患兒發熱、嘔吐以及腹瀉癥狀的臨床持續時間。
1. 5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3 d后患兒全身癥狀消失, 大便次數、性狀恢復正常為治愈;治療3 d后患兒全身癥狀有顯著改善, 大便次數、性狀有所減少或好轉為有效;治療3 d后患兒全身癥狀無改變, 大便次數、性狀無改變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中治愈71例(47.33%), 有效52例(34.67%), 無效27例(18.00%), 總有效率為82.00%;試驗組中治愈92例(61.33%), 有效46例(30.67%), 無效12例(8.00%), 總有效率為92.00%;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63, P<0.05)。
2. 2 兩組患兒各臨床癥狀持續時間對比 對照組患兒發熱癥狀持續時間(3.13±1.23)d, 嘔吐癥狀持續時間(2.94±0.86)d, 腹瀉癥狀持續時間(3.86±1.35)d;試驗組患兒發熱癥狀持續時間(1.85±0.74)d, 嘔吐癥狀持續時間(1.57±0.42)d, 腹瀉癥狀持續時間(2.45±0.85)d。試驗組各臨床癥狀持續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 尤其在秋冬季節高發, 輪狀病毒在進入患兒腸道以后, 將會直接侵犯患兒小腸黏膜上的上皮細胞, 并且在其不斷的復制過程中, 不斷損傷其黏膜微絨毛, 使其不斷縮短變平, 從而引起患兒小腸黏膜的分泌功能出現異常, 影響其腸液的吸收, 從而導致患兒發生腹瀉[4]。此外, 輪狀病毒感染后, 患兒腸黏膜新生的上皮細胞的雙糖酶活性會大大降低, 從而導致其腸道內的乳糖發生轉化障礙, 大量集聚在患兒腸道內, 從而導致患兒高滲狀態的腹瀉癥狀的加重[5]。嬰幼兒由于其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病毒感染后導致其發生免疫抑制, 抗體減少, 機體保護力和抵抗力降低, 進而發生惡性循環, 影響患兒的正常發育, 損害患兒的腸道腸外器官功能。 對于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 臨床中傳統的治療手段主要是先維持患兒水電解質平衡, 再在此基礎上對患兒進行對癥處理。傳統的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等, 容易產生耐藥性, 因此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治療效果欠佳。近年來, 臨床中發現喜炎平注射液在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的治療上效果顯著。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總磺化物, 該藥物對流感病毒、輪狀病毒等都具有較好的滅活作用, 該藥物既可以通過阻止蛋白質對DNA片段包裹, 從而殺滅或抑制病毒的產生, 也能夠通過其他的途徑發揮其殺菌、抗病毒的藥物功能。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是一種高效的腸道微生態活菌制劑, 該制劑包括了酪酸梭菌和雙歧桿菌兩種, 酪酸梭菌對酸性環境耐受, 可有效地抑制腸道致病菌, 還可調整補充患兒體內正常的菌群, 在腸道內定植有益菌, 以提高患兒的機體免疫功能。雙歧桿菌不僅可以建立生物屏障, 還能夠參與體內蛋白質合成、吸收, 兩種活菌可共同將患兒腸道內的有害菌群和毒素清除, 以恢復正常的腸道菌群, 并修復其受損的腸道黏膜, 促進患兒腸道功能恢復。
本次研究將喜炎平注射液和酪酸梭菌二聯活菌聯合運用于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的治療中, 患兒各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單獨用藥, 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2.00%, 高于對照組的8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發熱癥狀持續時間(1.85±0.74)d, 嘔吐癥狀持續時間(1.57±0.42)d, 腹瀉癥狀持續時間(2.45±0.85)d, 均短于對照組的(3.13±1.23)、(2.94±0.86)、(3.86±1.3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運用喜炎平注射液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進行治療, 可盡快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縮短病程,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男. 喜炎平注射液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腹瀉臨床分析.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5, 32(5):519-520.
[2] 傅洪瑞. 磷酸肌酸鈉聯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心肌損害的臨床效果及對患兒心肌酶譜水平的影響.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7, 34(8):741-744.
[3] 莫柱冰, 張瑞輝, 黎婉紅, 等. 對喜炎平注射液聯合復合乳酸菌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評價.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17):198-200.
[4] 吳華和. 喜炎平注射液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療效觀察.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7, 10(6):574-576.
[5] 廖匯昌, 趙珊珊, 吳幼萍. 口服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劑和蒙脫石散劑聯合治療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4):120-121.
[收稿日期:2018-09-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