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12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 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患兒采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蒙脫石散及補液等綜合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注射液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退熱及止瀉時間、臨床療效、抗原轉陰情況、隨訪結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兒退熱、止瀉時間分別為(1.78±0.69)、(3.28±1.32)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84±1.35)、(4.58±1.28)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組患兒總有效率95.00%及抗原轉陰率8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33%、4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 可明顯縮短療程, 迅速改善癥狀, 且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干擾素α-1b ;輪狀病毒;腸炎;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蒙脫石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48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on the treatment of rotavirus ente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rotavirus enteritis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Bifidobacterium triple live bacteria, montmorillonite powder and fluid replace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antipyretic and antidiarrheal time, clinical efficacy, antigen negative, follow-up results,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antipyretic and antidiarrheal time respectively as (1.78±0.69) and (3.28±1.32) d than(2.84±1.35) and (4.58±1.28)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00% and antigen negative rate as 86.67% than 68.33% and 4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virus enteritis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rapidly improve symptoms with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erferon α-1b; Rotavirus; Enteritis; Bifidobacterium triple live bacteria; Montmorillonite powder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嬰幼兒秋冬季節的常見病, 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好發于6個月~3歲的嬰幼兒, 病原多為輪狀病毒, 該病常合并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嚴重威脅小兒的生命健康。目前, 對輪狀病毒缺乏有效的治療, 為探討有效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本科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 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 所有患兒均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診斷標準[1], 入選患兒大便輪狀病毒檢測均為陽性。將12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各60例?;純耗挲g6個月~3歲。治療組男34例, 女26例。對照組男32例, 女28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療前及治療后72 h收集患兒新鮮大便, 作大便常規、培養及輪狀病毒抗原檢測, 抗原檢測方法應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治療前大便常規:稀水樣或蛋花樣, 未見紅白細胞, 大便培養陰性, 輪狀病毒抗原呈陽性。所有患兒均根據情況進行綜合治療, 包括液體療法補液、雙歧桿菌調節腸道微生態、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等, 均未使用抗生素。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名:運德素)1 μg/次, 肌內注射, 1 次/d, 療程3~5 d。治療前、治療期間監測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等指標。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退熱及止瀉時間、臨床療效、抗原轉陰情況、隨訪結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按照1998年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標準[2], 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治療72 h內糞便狀況及次數恢復正常, 腹瀉次數減少至≤2次/d,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治療72 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 腹瀉次數減少至≤4次/d,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內糞便狀況及次數無改變或加重, 臨床癥狀無好轉或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隨訪結果:包括放棄肌內注射、病程遷延的情況。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治療后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及發熱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退熱及止瀉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兒退熱、止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及抗原轉陰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兒總有效率及抗原轉陰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兒隨訪結果比較 治療組患兒放棄肌肉注射1例, 病程遷延1例;對照組病程遷延5例, 其中1例轉為慢性。兩組患兒隨訪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兒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圍, 治療前有發熱者, 治療中亦無明顯加重,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秋冬腹瀉的最常見病毒, 病毒一般局限在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復制, 造成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 臨床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 常并發脫水及電解質紊亂[3]。近年來, 輪狀病毒可透過胃腸屏障引起病毒血癥, 導致全身多系統病變, 如心肌損害、肝功能異常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等[4]。因其好發于秋冬季節, 也稱為秋季腹瀉。目前對秋季腹瀉的治療, 雖經口服補液鹽、繼續飲食、靜脈補液、腸道黏膜保護劑及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的使用, 病死率已大大降低, 但因缺乏特效治療, 病程仍較長, 恢復較慢, 影響了嬰幼兒的健康。
干擾素為一多肽低分子糖蛋白, 是人體在各種干擾素誘導劑作用下產生的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 同時又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其除了直接抑制病毒復制外, 還可提高免疫反應和自然殺傷(NK)細胞活性, 增強巨噬細胞等作用, 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反應, 增加細胞因子的產生, 調節免疫蛋白合成, 誘導自身干擾素的產生。干擾素作為抗病毒的主要藥物, 是兒科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中治療呼吸道病毒和腸道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藥物[5]。
重組人干擾素α-1b不良反應溫和, 最常見發熱、疲勞等流感樣癥狀反應, 但均未見上述不良反應發生,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患兒疾病本身可能有發熱、疲乏、厭食等癥狀, 故輕微的不良反應可能與疾病本身的癥狀的重合而難以判斷, 而寒顫在嬰兒中罕見, 同時, 也表明嬰兒肌內注射常規劑干擾素一般可以耐受。對于重癥秋季腹瀉, 建議延長治療至5~7 d, 尚需進一步觀察。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組患兒退熱、止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兒總有效率及抗原轉陰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 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輪狀病毒性肝炎能有效縮短患兒的發熱及腹瀉時間, 縮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和病毒轉陰率, 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方鶴松, 段恕誠, 于衛力, 等. 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試行).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1992(6):273-274.
[2] 李國興. 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療效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文獻(電子版), 2013(25):135.
[3] 胡亞美, 江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856.
[4] Sugata K, Taniguchi K, Yui A, et al. Analysis of rotavirus antigenemia and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PEDIATRICS, 2008, 122(2):392-397.
[5] 董宗祈. 抗病毒藥物的進展與臨床應用. 醫藥導報, 2003, 22(5):291-293.
[收稿日期:2018-07-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