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基脲聯合干擾素治療糖尿病合并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羥基脲聯合干擾素治療糖尿病合并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效果。 方法 選取該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合并PV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1例,觀察組采用羥基脲聯合干擾素治療,對照組采用羥基脲治療。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5%,顯著高于對照組76.2%(P<0.05);兩組F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b、RBC、PLT、HCT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 結論 羥基脲聯合干擾素治療糖尿病合并PV能有效抑制骨髓成纖維細胞的增殖,改善癥狀和預后。
[關鍵詞] 羥基脲;干擾素;糖尿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07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ydroxyurea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polycythemia. Methods Forty-two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V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1 patients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ydroxyurea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ydroxyurea.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2%) (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P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Hb, RBC, PLT and H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ydroxyurea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fibroblasts and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pro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V.
[Key words] Hydroxyurea; Interferon; Diabetes; Polycythemia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對多種疾病的發展、治療和預后密切相關。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V)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細胞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發病率不高,但也非罕見性疾病,約占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22%[1]。對合并PV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兩種疾病相互影響,相互惡化,導致PV病情進一步加重,發生各種轉化和并發癥[2]。目前,PV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為探討PV合并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該科對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合并PV患者采用羥基脲聯合干擾素治療并觀察,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收治的42例糖尿病合并PV患者,經血常規、血氣分析、骨髓分析等檢查確診,對該次治療均知情同意。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各21例,觀察組男13例,女8例,年齡30~67歲,平均(54.6±1.2)歲,糖尿病病程平均(9.2±1.9)年;對照組男14例,女7例,年齡33~68歲,平均(53.2±1.5)歲,糖尿病病程平均(8.9±1.7)年?;颊呔谐鲅?、血栓形成、皮膚瘙癢癥狀,伴脾臟腫大8例。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
患者均控制血糖,對照組給予羥基脲(0.5 g/片,國藥準字H14020411)口服,初始劑量為15 mg/(kg·d),根據癥狀緩解情況調整劑量至10 mg(kg·d)維持治療一個月后緩慢減量,維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干擾素-α2b皮下注射,300萬U/次,隔日1次,根據癥狀緩解情況逐漸減量為每周1次。
1.3 觀察內容
觀察治療效果及治療后FPG、Hb、RBC、PLT、HCT情況。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擬定的療效標準[3],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情況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n(%)]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工。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5%,顯著高于對照組76.2%(P<0.05)。見表1。
2.2 治療后FPG及各項血液指標變化
治療后兩組F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b、RBC、PLT、HCT較對照組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從“談癌色變”變成了“談糖色變”,糖尿病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據調查顯示[4],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高達11.6%,約1.14億人,較過去20年我國糖尿病人群增長了近7倍,而且因糖尿病導致的各種并發癥及合并癥發生率占糖尿病人數的90%以上。目前,我國糖尿病發展和控制形勢不容樂觀。PV屬于骨髓增生性疾病范疇,由于這種克隆性的紊亂,導致正常形態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在缺乏特異性刺激條件下發生異常累積,紅細胞和血小板升高,血流減慢,血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毛細血管被動擴張,引起血管栓塞。文獻報道[5],PV患者中30%~40%可發生血栓栓塞,明顯高于正常人。當糖尿病合并PV發生時,血液粘滯度進一步增高,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羥基脲和干擾素是治療PV的主要方法。羥基脲是人工合成的核苷二磷酸還原酶抑制劑,可抑制NNA合成[6],控制造血干細胞,減少紅細胞生成,從而減少紅細胞和血小板增多,并對PV骨髓抑制有較強的作用,但本藥在停藥后容易復發且緩解時間短,在應用時應根據血象變化調整藥量并維持治療。干擾素具有廣泛的生物學特性,可與細胞表面的特異性α受體結合,參與多種生物效應,調節細胞周期,增加細胞分裂,提高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促進細胞凋亡,同時抑制異常造血細胞及骨髓成纖維細胞的增殖,減輕骨髓纖維化,提高治療效果。報道表明[7],80%的患者應用干擾素后可獲得血液學反應,減少癥狀,但少數患者使用時因其毒性受到抑制而需要早期停藥。對于糖尿病合并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血糖控制對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起到重要效果。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5%,顯著高于對照組76.2%(P<0.05);治療后兩組F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b、RBC、PLT、HCT較對照組均顯著下降(P<0.05),與劉潔等[8]報道的兩組患者Hb、RBC、PLT、HCT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總緩解率(96.7%)高于對照組(73.3%)等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羥基脲聯合干擾素治療糖尿病合并PV能有效抑制骨髓成纖維細胞增殖,改善臨床癥狀和預后,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霞,韓艷秋,骨髓增殖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治療的最新研究[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7,40(1):46-50.
[2] 閆俊芝,張占英,探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的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2(66):176-177.
[3] 李慧,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臨床診療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8,7(21):236.
[4] 李曉菲,馬滿玲,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新藥研究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6,8(31):276.
[5] 李亞茹,陳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分子生物學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白血病·淋巴瘤,2017,26(7):440-444.
[6] 馮廣加,龍志國,羥基脲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骨髓增殖性疾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3(4):102.
[7] 李亞娟,王醫術,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9(25):104.
[8] 劉潔,陳哲,張斌,等.羥基脲聯合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療效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5(19):44-45.
?。ㄊ崭迦掌冢?019-01-05)
[作者簡介] 崔璐(1981-),男,吉林長春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血液內科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