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治療小兒1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將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小兒I型糖尿病并對其療效進行觀察總結。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間該院錄入接受治療90例小兒I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45例患兒給予單純門冬胰島素治療,觀察組45例患兒給予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對患者臨床糖尿病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并加以記錄。結果 兩組患兒空腹、餐后2 h血糖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患兒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膽固醇以及低血糖臨床發病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以上指標經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小兒I型糖尿病較單純用藥更具優勢,能有效促進小兒I型糖尿病臨床癥狀消退,值得在臨床治療此類疾病時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小兒I型糖尿病;聯合治療;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051-02
I型糖尿病屬于胰島素依賴型內分泌系統疾病,兒童為此類疾病主要患病群體,患兒臨床多表現出內部胰島素嚴重不足,需要及時進行胰島素治療[1]。故研究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間該院錄入接受治療90例小兒I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原則對所有患兒進行分組,分別給予單純門冬胰島素治療及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對患者臨床糖尿病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并加以記錄,故現將如上統計結果分析總結如下,以期得出臨床治療小兒Ⅰ型糖尿病的最佳方法。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錄入接受治療90例小兒I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原則對所有患兒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45例患兒給予單純門冬胰島素治療,觀察組45例患兒給予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所有納入研究的患兒均經本院確診患有I型糖尿病,其相關檢測結果及臨床癥狀均符合此類疾病臨床診斷標準。其中對照組納入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22例;患者年齡處于4~12歲范圍內,平均(7.27±3.67)歲;觀察組中納入患兒男性24例,女性患兒21例;患者年齡居于4~11歲之間,平均(7.19±3.84)歲。所有納入研究患兒均已排除患有其他系統、器官重大疾病、排除患有其他類型糖尿病患者。由此可見,兩組患兒在諸上陳述臨床相關基礎資料方面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可進如下研究分析。
1.2 方法
患兒入院經確診后,即時結合自身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即先行常規檢查后,對所有患兒進行常規抗凝血、降血脂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采用單純給予門冬胰島素進行治療,分別于早、晚餐前30 min,以0.5~1.0 U/(kg·d)劑量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對患兒進行皮下注射治療,持續給藥12周。觀察組患兒采用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即在對照組患兒治療基礎上,于睡前對患兒進行重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皮下注射3 mL/次,治療周期同為12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給予患兒家屬日常護理指導及健康知識宣教。
1.3 觀察指標
診療過程中,對患兒生命體征進行常規監測,及時記錄患兒臨床癥狀及相關檢測指標變化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和膽固醇(TC)水平以及臨床低血糖例數及發病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經如上兩種不同治療措施后,I型糖尿病患兒臨床各檢測指標及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分析;其組間構成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經不同治療措施后,血糖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由統計結果可見,兩組患兒治療前餐前、餐后2 h血糖水平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待療程結束后,經檢測可見觀察組患兒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小兒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膽固醇變化情況
經不同治療措施后,觀察組患兒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膽固醇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且以上指標經統計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接受不同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治療過程中臨床低血糖發病例數、發病率進行記錄統計用以比較,由統計學結果可見對照組患兒在治療期間低血糖共發病12例,其產生率為26.67%,觀察組患兒未見低血糖情況出現,可見兩組患兒在此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內分泌系統慢性病,病情綿延,無特效治療方法,患者往往需要終身服藥控制血糖,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應同時注重患兒日常生活習慣,確立良好飲食習慣,結合患者自身情況確定每日熱量攝入,避甜食;限制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2];適量進食高纖維食物,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盡肯能避免發生低血糖?;颊邞咳詹颓?,餐后2 h測定血糖,密切關注血糖變化,確保血糖平穩。耐心與患者家屬溝通,疏導患兒家屬因疾病帶來的焦躁與心理壓力,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心態,勇于面對疾病。小兒臟器發育尚未完全,抵抗力較弱,若延誤治療,則會加速病勢蔓延,加重小兒身心負擔,存在危及生命隱患,故此類疾病應引起兒科醫護人員以及家屬的高度重視,確保及時就醫,有效診療施治。臨床治療此類疾病藥物眾多,各有其優勢與不足,但對于藥物選擇原則及其作用機制方面未完全明確,有待深入研究[3]。
糖尿病患關鍵在于保持血糖平穩控制,故臨床用藥選擇十分關鍵,糖尿病作為內分泌系統常見病其病因病機十分復雜,且與多個身體其他系統密切相關,若不能及時獲得有效治療可誘發多種臨床并發癥,給患者心理帶來壓力,加重日常生活負擔[4]。由該次研究結果可見,兩組患兒空腹、餐后2 h血糖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患兒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膽固醇以及低血糖臨床發病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以上指標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
綜上所述,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小兒I型糖尿病較單純用藥更具優勢,能有效促進小兒I型糖尿病臨床癥狀消退,值得在臨床治療此類疾病時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鑫興.比較雙時相門冬胰島素(諾和銳30)和甘精胰島素(長秀霖)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北方藥學,2018,15(9):160-161.
[2] 徐艷麗.甘精胰島素聯合利拉魯肽與雙相門冬胰島素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8, 20(3):69-70.
[3] 馬劍,范惠惠.地特胰島素與甘精胰島素分別與門冬胰島素聯用治療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臨床對比研究[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1):53-55.
[4] 楊文英,徐向進,呂肖鋒,等.每日1次雙時相門冬胰島素30與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較——Easymix研究中國亞組結果[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1):1002-1007.
[5] 丁波,羅書立.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小兒1型糖尿病護理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2):86-88.
(收稿日期:2018-12-19)
[作者簡介] 崔亞梅(1976-),女,云南宣威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