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該院收治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采用二甲雙胍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研究組45例使用格列美脲合預混胰島素治療,對兩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進行比較。 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6.15±1.16)mmol/L、(9.45±1.40)mmol/L、(6.20±0.89)%,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8%,明顯低于對照組24.44%(P<0.05)。 結論 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均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但使用格列美脲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效果更佳,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情況,還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高,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格列美脲;二甲雙胍;預混胰島素;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07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imepir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9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enrolled in the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remixed insulin, and 45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lime Urea combined with premixed insulin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6.15±1.16)mmol/L,(9.45±1.40) mmol/L, (6.20±0.89)%,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8.8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4.44%) (P<0.05). Conclusion Glimepir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premixed insulin can improv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but glimepiride combined with premixed insulin is better,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blood sugar, but also reduce malnutrition reaction occurs, the safety is high, and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in clinical use.
[Key words] Glimepiride; Metformin; Premixed insulin; Clinical efficacy
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導致人們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同時因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種類繁多,致使糖尿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且趨于年輕化。糖尿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該研究針對該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因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并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52~83歲,平均年齡(68.29±5.59)歲,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38±1.27)年;研究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齡54~85歲,平均(年齡68.57±5.78)歲,病程4.5~11年,平均病程(7.46±1.30)年。收集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患者口服二甲雙胍(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8219),3次/d,0.5 g/次;使用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133006),初始劑量控制于0.2~0.4 U/(kg·d),并在早餐前及晚餐后按1:1比例分配,用藥3 d后,根據患者血糖水平對胰島素劑量進行調整。研究組使用格列美脲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患者餐前10~30 min口服格列美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7672),1次/d,1 mg/次;預混胰島素使用方式如上。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情況進行比較;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腹瀉、低血糖[3]。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t行組間、組內比較;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χ2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0 0,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但單一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無法長期有效控制血糖,因此,臨床上逐漸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糖藥或胰島素藥物治療該疾病[4]。該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表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減少其不良反應發生。分析原因:二甲雙胍在臨床上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該藥物可以抑制糖原異生,能夠對葡萄糖進行分解,可有效降低肝葡萄糖的輸出,同時能對脂肪酸的氧化進行有效控制,進一步提高其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但長期使用單一藥物治療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并且有相關研究表示,二甲雙胍對胃腸道具有很強的副作用,可嚴重影響治療效果[5]。格列美脲是一種新型的長效磺酰脲類降糖藥物,不僅能對肝葡萄糖合成進行有效抑制,更能對胰島素產生刺激,使其分泌釋放。同時格列美脲能通過胰外作用加速葡萄糖進入機體細胞的代謝過程。胰島素在臨床上是治療糖尿病的首要藥物,通過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還能保護殘留的胰島β細胞,使高血糖狀態得到解除,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釋放,有效控制血壓,從而達到降糖作用。受外部環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制約,關于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補充。
綜上所述,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均能改善血糖水平,但使用格列美脲聯合預混胰島素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情況,并且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韓亞梅.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合短期內強化治療社區初診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19):3348-3350.
[2] 李政周,張漢中,陳忠寧.社區應用格列美脲分散片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12):179-180.
[3] 毛培軍,李桂玲,黃倩,等.利拉魯肽聯合門冬胰島素30治療難治性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6):1578-1581.
[4] 張坤,任巧華,吳韜,等.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17):2364-2366.
[5] 張毅飛.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4):109-110.
?。ㄊ崭迦掌冢?019-01-06)
[作者簡介] 陳芹(1973-),女,山東臨沂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內科疾病診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