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抗抑郁治療抑郁癥合并糖尿病的觀察及預后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抗抑郁治療對抑郁癥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76例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采用口服降糖藥物或(和)胰島素降血糖、飲食控制、改善微循環等常規治療,治療期間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抗抑郁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血糖控制效果,同時觀察兩組預后情況。結果 觀察組療程結束后HAMD評分(16.75±6.89)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6.32±6.8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空腹血糖(5.23±1.18)mmol/L、餐后2 h血糖(8.62±1.26)mmol/L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75±1.43)%與對照組(5.42±1.92)mmol/L、8.24±2.03)mmol/L、7.82±2.0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觀察組GQOLI-74評分為(82.69±7.69)分,對照組為(71.05±10.0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抗抑郁治療,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狀,且對患者血糖效果影響較小,有助于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抗抑郁治療;抑郁癥合并糖尿病;療效觀察;預后分析;降糖效果;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87.1;R74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018-02
  抑郁癥患者受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影響,內分泌異常發生率也較高,患者合并糖尿病者較多,臨床治療難度進一步增加,臨床結局變差??挂钟糁委熓且钟舭Y合并糖尿病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多數抗抑郁藥物可影響患者血脂、血糖代謝,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較差,因而抗抑郁治療的實際應用受到一定限制。為進一步探明抗抑郁治療對抑郁癥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的影響,該次研究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76例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患者,對比分析了抗抑郁治療的實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76例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兩組患者均符合CCMD-3關于抑郁癥診斷標準,且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糖尿病診斷標準[1]。兩組患者中已排除近1個月內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者;自殺傾向;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者;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等。觀察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58.13±15.03)歲,病程3個月~6年 ,平均(3.08±2.91)年。對照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44~73歲,平均年齡(58.49±14.52)歲,病程4個月~6年 ,平均(3.18±2.81)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物或(和)胰島素降血糖、飲食控制,改善微循環及基礎疾病治療等。治療期間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抗抑郁治療:鹽酸舍曲林片(國藥準字H20051791,25 mg),50mg/次,1次/d,療程為8周;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
  1.3  觀察指標
  1.3.1  抑郁癥狀評分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2]評估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評分總分為56分,評分越低,表明抑郁程度越輕。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評分。
  1.3.2  血糖監測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水平,對比兩組指標變化。
  1.3.3  生活質量評估  采用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3]評估患者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生活質量情況,該量表分為4 個維度(74 個條目),總評分0~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0. 0 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x±s)表示,進行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抑郁癥狀改善效果評估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療程結束后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血糖指標控制效果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估
  治療前,觀察組GQOLI-74評分為(59.56±10.19分),對照組為(60.43±8.17)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觀察組GQOLI-74評分為(82.69±7.69分),對照組為(71.05±10.0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抑郁癥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心理應激反應,也是現代人常見的精神障礙,發病率較高,臨床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抑郁癥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占比較高,其主要原因為抑郁癥導致皮質醇分泌亢進,進而產生拮抗胰島素,并促進血糖升高,同時還可促進患者胰高血糖素升高,影響胰島素功能,多種異常內分泌改變共同誘發了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抑郁癥不僅降低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增加了疾病嚴重程度,降糖治療抵抗發生率較高,患者預后較差,而抗抑郁治療實施可對降糖治療產生影響,因而需慎重選擇抗抑郁治療方法。鹽酸舍曲林是臨床常用的抗抑郁藥物,屬于選擇性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慮效果,臨床應用效果較好,但是其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治療中應用效果尚有待分析[4]。近年來,部分文獻報道顯示,鹽酸舍曲林在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抗抑郁治療中效果良好,對血糖指標影響較小,抗抑郁治療安全有效[5]。該次研究也發現,觀察組療程結束后HAMD評分(16.75±6.89)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6.32±6.8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鹽酸舍曲林抗抑郁效果可靠。該次研究還發現,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空腹血糖(5.23±1.18)mmol/L、餐后2 h血糖(8.62±1.26)mmol/L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75±1.43)%與對照組(5.42±1.92)mmol/L、(8.24±2.03)mmol/L、(7.82±2.0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鹽酸舍曲林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無明顯效果,臨床應用價值較高。此外,該次研究觀察兩組患者預后發現,療程結束后,觀察組GQOLI-74評分為(82.69±7.69)分,對照組為(71.05±10.0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抗抑郁治療改善了患者生活能力,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對于患者預后改善較為有利。
  綜上所述,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抗抑郁治療,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狀,且對患者血糖效果影響較小,有助于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張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的舍曲林聯合心理治療及效果評估[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6):25-26.
  [2]  許盈盈,葉勵超,蔡乾坤.抗抑郁治療在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伴抑郁焦慮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5):182-183.
  [3]  任宇,方銘,俞俊,等.糖尿病抑郁共病治療管理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雜志,2018,36(4):297-300.
  [4]  符陳超,李勤.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相關研究進展[J].海南醫學,2018,29(13):1861-1865.
  [5]  趙小玲,郭文濤,代鳳琴.鹽酸舍曲林抗抑郁治療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糖脂代謝及心肺運動試驗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5):656-660.
  (收稿日期:2018-12-26)
  [作者簡介] 潘志超(1979-),男,山東海陽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精神病學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2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