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監測及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妊娠合并糖尿病屬于妊娠期的一種常見病癥,該病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對孕婦與胎兒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如果疾病進一步進展引發酮癥酸中毒,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對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監測與藥物治療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孕婦妊娠期用藥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部分孕婦都會拒絕治療,導致疾病進展。本次研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疾病監測與藥物治療。
【關鍵詞】 妊娠;糖尿病;藥物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 R969.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87-02
妊娠合并糖尿病屬于一種范圍比較廣的疾病,一種是在原有糖尿病患者基礎上合并妊娠,另一種是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指的是在患者妊娠前并沒有糖代謝異常的現象,或者存在潛在糖耐量減退的現象,糖尿病出現的時間在妊娠之后,根據統計分析,在糖尿病孕婦當中有80%孕婦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對孕婦與胎兒的影響較大,而對胎兒的影響程度與孕婦血糖控制水平有關,該病在我國也有上升的趨勢,其發病率在2%左右,并且容易誘發妊娠糖尿病加重,對母體構成威脅。
1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監測
1.1 自我血糖監測 在劉洪艷等[1]研究中提出,自我血糖監測的測定操作比較簡單,能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進行反映,在臨床應用比較頻繁。但是這種方式在監測血糖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誤差,并且無法對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總體水平進行監測,因此需要對其HbAlc水平進行測定。結合孕婦妊娠期的血糖控制目標,而由于孕婦的發病程度不同,對血糖監測的時間點與控制標準也有所不同。
1.2 HbAlc水平監測
在徐歡歡等[2]研究中提出,HbAlc水平的主要成分主要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的結合,HbAlc的形成屬于一種非酶促反應,在人體當中,HbAlc水平比較穩定,能對患者近3個月的血糖水平進行反映。在患者經過飲食控制與胰島素控制之后,血糖水平會穩定在一個正常水平以內,而采用HbAlc水平監測則可以對近期血糖水平進行監測。但是這種監測方式早期容易受到血紅蛋白更新速率的影響,在妊娠晚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會導致HbAlc水平降低,因此對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HbAlc水平監測也無法對其近期血糖真實情況進行反映。
1.3 糖化血清蛋白監測
在胡新榮等[3]研究中提出,糖化血清蛋白屬于一種葡萄糖與血漿白蛋白的非酶促反應的產物,能對近3周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不會受到貧血與紅細胞生成素的影響。這種監測方式比較適用于病程短、血糖波動大以及貧血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但是目前在國際上并沒有公認的糖化血清蛋白界值,因此無法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2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2.1 胰島素治療
在王靈霞等[4]研究中提出,胰島素屬于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在人體內屬于一種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還能促進患者的糖原、蛋白質等物質的合成。在臨床治療中一般用于糖尿病的治療,而妊娠糖尿病就是一種適應癥。按照胰島素與來源分析可以將其分為動物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以及人胰島素,其中在人胰島素當中代表藥物為諾和靈,而胰島素藥物的代表物為諾和銳。從胰島素藥物的作用時間上分析主要分為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以及長效胰島素等,在臨床應用當中得知,胰島素類似物指的是通過對生理性胰島素分泌的模仿,從而降低患者出現低血糖現象,其應用效果比人胰島素要好。
2.2 門冬胰島素治療
在樂長青等[5]研究中提出,在胰島素治療中,根據藥物治療方式可以對其分類。其一是門冬胰島素,其藥物名字為諾和銳,在妊娠藥物分級當中可分為B級,相對于普通的胰島素而言,其藥物的吸收效果較快,藥物起效比較迅速,作用時間比較短,對患者餐后血糖能進行有效控制。在實踐研究中發現,在患者應用1h之后患者血糖下降明顯,在藥物注射后如果沒有及時進食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應用效果較好。
2.3 口服降糖藥治療
在楊秋霞等[6]研究中提出,在口服降糖藥應用中,首先為磺酰脲類藥物,其中包括了氯磺丙脲、格列吡嗪、格列波脲、格列喹酮、格列齊特等藥物,這些藥物在妊娠藥物中的分級為C級,但是有人將格列本脲藥物在妊娠藥物中分為B級,這種藥物主要是有選擇性的在患者胰島β細胞當中應用,能促進患者胰島素的分泌,一般在成年后發病者當中應用,但是對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在該藥物運用后容易出現死胎的現象,因此一般禁止使用。但是根據動物試驗研究得知,在大量藥物應用之后未出現致畸現象。相對于胰島素而言,格列本脲很少通過胎盤,因此在孕期巨大兒與肺部并發癥上沒有明顯差異。其臨床治療效果與胰島素的治療效果相同,其總有效率一般在80%到84%之間,并且母體出現低血糖的現象較少。
2.4 雙胍類藥物治療
在許小英等[7]研究中提出,對于雙胍類藥物而言,主要有二甲雙胍、苯乙雙胍,其中二甲雙胍藥物最為常用,在妊娠藥物當中分為B級藥物,此類藥物的藥物吸收率在50%左右,特別適合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一般在餐中服用,但是部分患者會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但是在以前這種藥物妊娠期婦女禁止使用。根據臨床實踐得知,將運用二甲雙胍患者與胰島素藥物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其中二甲雙胍患者的總有效率在90%以上,但是二甲雙胍藥物治療患者的先兆子癇發病率與胎兒死亡率都明顯高于胰島素組患者。因此二甲雙胍藥物與胰島素藥物在臨床治療效果上無顯著差異,同時也是唯一應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藥物。
2.5 促胰島素分泌劑藥物治療
在韓坤煒等[8]研究中提出,促胰島素分泌劑藥物主要有那格列奈、瑞格列奈,這類藥物在妊娠藥物中分為C級,非磺脲類短效口服胰島素分泌藥物屬于最新型的藥物,促胰島素分泌作用相對于磺酰脲類藥物較快,患者餐后血糖的下降速度也比較快,根據臨床實踐表明,瑞格列奈沒有致畸性,目前還沒有關于那格列奈的應用信息,只有少數病例報道,臨床效果不明確,因此妊娠期婦女以及12歲以下兒童禁止應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首選藥物為胰島素,而人胰島素藥物在妊娠藥物中分級為B級藥物,胰島素類似物在妊娠期婦女當中應用安全性較好,口服降糖藥的應用效果與安全性也比較好,根據目前研究得知格列本脲屬于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參考文獻
[1] 劉洪艷. 二甲雙胍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用藥效果評估及報道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0):15-16.
[2] 徐歡歡. 心理護理對糖尿病孕婦治療依從性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1):248-249.
[3] 胡新榮, 王坤, 曹錦彥, et al. 個體化營養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孕婦治療效果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7(7).
[4] 王靈霞. 飲食聯合藥物治療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J]. 基層醫學論壇, 2018(17).
[5] 樂長青. 不同藥物聯合使用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可行性分析[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6, 16(6):49-49.
[6] 楊秋霞, 方倩. 胰島素泵短期強化干預聯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6, 36(9).
[7] 許小英, 朱偉燕, 龍碧娟. 酚妥拉明聯合硫酸鎂治療孕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孕產婦的臨床分析[J]. 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6(12).
[8] 韓坤煒, 張慈, 張素萍. 雙C療法聯合循證護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11):122-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