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效果。方法 68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 每組34例。對照組采用抗病毒等常規治療, 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及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分別為(2.37±2.75)、(3.22±1.68)、(5.76± 1.75)d, 實驗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分別為(1.59±1.98)、(2.01±1.29)、(3.31±1.34)d。實驗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患兒中顯效20例, 有效12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患兒中顯效16例, 有效10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6.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21, P<0.05)。結論 在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進行治療時, 采用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縮短患兒的發病時間、嘔吐時間、腹瀉時間, 并且能夠提高治療效果, 促進患兒盡快康復,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消旋卡多曲;西咪替丁;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致病因素是輪狀病毒, 秋季以及冬季是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峰時期, 輪狀病毒主要會對嬰幼兒的腸道產生侵犯, 導致嬰幼兒出現腹瀉的癥狀[1]。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發病時間有一定的潛伏期, 約3 d左右, 當患兒發病時, 大部分情況下病情發展較快, 導致嬰幼兒的排便次數增多以及排便量增多, 排便次數可達到10次/d左右, 嚴重時甚至達到近20次/d?;純哼€會有一定程度的發熱, 部分患兒會出現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還會使嬰幼兒出現嘔吐等癥狀[2]。嬰幼兒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發展嚴重時會導致出現胃腸出血、腦炎等病癥, 對患兒的生活以及身體發育產生極大的阻礙作用。但是對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治療現在依舊缺乏特效藥, 現在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對患兒進行抗病毒治療以及胃腸黏膜保護治療, 治療效果較差[3], 不能及時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延誤治療的同時還有可能使其病情加重, 從而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所以高效的治療方式對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2014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8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采取兩種治療方式進行治療, 探究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的治療效果, 以期為更多的患兒提供更加高效的治療方法, 從而促進患兒的康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 6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8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 每組34例。對照組患兒中, 男14例, 女20例;年齡7~ 30個月, 平均年齡(12.6±6.1)個月。實驗組患兒中, 男18例, 女16例;年齡6~33個月, 平均年齡(13.4±6.8)個月。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經過嚴格的診斷確診為小兒輪狀病毒腸炎, 并排除其他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的疾病。在進行實驗前所有患兒的家長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實驗所有環節均依據規范的實驗環節進行, 并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的監督以及指導下進行, 可以確保實驗的規范性以及準確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兒采用抗病毒等常規的治療方法, 主要對患兒進行抗病毒以及補液治療。進行抗病毒治療時口服黃芪等抗病毒藥物, <1歲的患兒5 ml/次, >1歲的患兒10 ml/次, 均 2次/d。進行補液治療時口服補液鹽溶液, 避免患兒由于腹瀉嚴重而出現脫水癥狀[4], 共治療7 d。
1. 2. 2 實驗組 患兒在進行抗病毒以及補液治療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诜共《疽约把a液鹽溶液的方法同對照組, 在此基礎上, 依據患兒的體重決定消旋卡多曲藥物的用量, 以1.5 ml/kg的用量口服, 3次/d, 持續服用4 d;再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對患兒注射西咪替丁, 以10 mg/kg的濃度進行注射, 1次/d [5], 治療3 d, 共治療7 d。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的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及治療效果。
1. 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參考文獻[3], 依據患兒的臨床反應將患兒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對比 對照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分別為(2.37±2.75)、(3.22±1.68)、(5.76±1.75)d, 實驗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分別為(1.59±1.98)、(2.01±1.29)、(3.31±1.34)d。實驗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兒中顯效20例, 有效12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患兒中顯效16例, 有效10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6.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21, P<0.05)。
3 討論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是一種在兒童中發病幾率較高的消化道疾病, 并且在我國的發病率極高。此類疾病發病迅速, 在臨床中表現為腹瀉、嘔吐等癥狀, 病情嚴重時還會使患兒出現脫水, 高熱等癥狀, 對其身體發展起到阻礙作用[6]。并且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傳染源較多且復雜, 主要傳染源有口部傳染以及糞便傳播, 當與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進行接觸時也會傳染。在我國, 每年有大量的幼兒死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 所以對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預防以及早期的高效治療非常重要[7]?,F在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對患兒進行抗病毒治療以及補液治療, 但是這種治療方式不能夠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且治療時間長, 不能及時緩解患兒的病情, 從而導致患兒的病情惡化。隨著科技的發展, 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治療方式被提出, 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兒退熱、嘔吐停止、腹瀉停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 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的治療方式不僅縮短了治療時間, 還提高了治療的總有效率。
綜上所述, 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的病癥并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應該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偉. 消旋卡多曲顆粒佐治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 兒科藥學雜志, 2012, 18(12):29-30.
[2] 何春榮. 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及安全性. 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7, 11(11):922-923.
[3] 甘盛興, 林鴻勝, 趙春妹. 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 海南醫學, 2016, 27(7):1165-1166.
[4] 鄧寅業. 消旋卡多曲與西咪替丁聯用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0, 3(9):891-893.
[5] 晉榮新, 周勤. 消旋卡多曲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 職業衛生與病傷, 2011, 26(2):105-106.
[6] 黃麗. 消旋卡多曲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 32(16):1464-1467.
[7] 陳漢文. 消旋卡多曲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者臨床研究.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6, 23(6):637-640.
[8] 劉冬梅, 王敬敏, 陳園, 等. 蒙脫石散聯合消旋卡多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效果評價.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3): 401-403.
[收稿日期:2018-1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