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56例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 每組28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 單一組患者采取巴曲酶進行治療, 聯合組患者在單一組基礎上聯合丁苯酞注射液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評分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聯合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評分均優于單一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89.3%顯著高于單一組的6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95, P<0.05)。結論 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效果較為理想, 不僅能夠降低NIHSS評分、提高Barthel指數評分, 還能保護神經, 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 丁苯酞注射液;巴曲酶;急性進展性腦梗死;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45
進展性腦梗死主要是指在發病數小時或數天之內經過及時的治療后病情仍然呈進行性加重的腦缺血疾病, 具有極高的死亡率與致殘率[1]。本次研究中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分別采取巴曲酶與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進行治療, 分析其治療效果, 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 每組28例。納入標準:①參加此次研究患者均符合臨床中進展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②病情穩定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對此次研究使用藥物有禁忌證的患者;②患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單一組患者中男15例, 女13例;年齡47~61歲, 平均年齡(54.0±5.3)歲;基礎疾病有高血壓、糖尿病。聯合組患者中男14例, 女14例;年齡47~63歲, 平均年齡(55.0±5.5)歲;基礎疾病有高血壓、糖尿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 如活血化瘀、他汀類藥物、控制血壓與血糖等。
1. 2. 1 單一組 患者采取巴曲酶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10 BU, 間隔1 d使用劑量為5 BU, 將巴曲酶與氯化鈉(0.9%, 100 ml)混合在一起, 予以靜脈滴注, 共3次。治療時間為2周。
1. 2. 2 聯合組 患者在單一組基礎上聯合丁苯酞注射液進行治療:使用劑量為100 ml, 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 2次/d。治療時間為2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評分[3]。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4]: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與臨床體征明顯得到改善, NIHSS評分減少≥90%;進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與臨床體征有所緩解, NIHSS評分減少60%~89%;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與臨床體征改善輕微或沒有變化, NIHSS評分減少≤59%。總有效率=(有效+進步)/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聯合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評分均優于單一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單一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進步率、無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25.0%(7/28)、35.7%(10/28)、39.3%(11/28)、60.7%(17/28);聯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進步率、無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64.3%(18/28)、25.0%(7/28)、10.7%(3/28)、89.3%(25/28)。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89.3%顯著高于單一組的6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95, 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對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病因素與機制還不是很明確, 有學者稱與合并糖尿病、腦卒中史等疾病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有研究顯示, 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病因素比較復雜, 發病病理生理機制是多種因素在不同時間、空間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5]。急性進展性腦梗死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仍會發生梗死病灶擴大的現象, 溶栓治療時間窗比較小, 因此增加了死亡率與致殘率。經過臨床大量研究發現, 西洛他唑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早期的效果較為理想, 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但是卻不能預防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生。
通過此次研究證實, 丁苯酚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效果較為理想, 在降低NIHSS評分的同時也提高了Barthel指數評分。丁苯酞注射液為腦保護藥物, 在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過程中對多種神經進行保護, 更是阻斷了多個病理環節, 不僅改善了缺血區微循環現象更能保護線粒體, 促進血管的增生。丁苯酞對炎性因子的表達、增強抗氧化酶的活性等進行抑制, 從而達到保護腦的目的, 改善缺血半暗帶的神經功能缺損。巴曲酶為降纖藥物, 其作用有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度等。有研究證實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病與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 通過降纖治療可改善疾病的預后[6]。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使用起到相輔相成的功效, 不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更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不會影響機體各功能。
綜上所述, 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效果較為理想, 可降低NIHSS評分、提高Barthel指數評分, 保護神經, 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清根, 吳迪琪, 邵國富, 等. 丁苯酞注射液與巴曲酶聯用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效果觀察. 中國鄉村醫藥, 2015, 11(2):22-23.
[2] 劉宏, 王紅霞. 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 10(14):132-134.
[3] 王劍. 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 北方藥學, 2018, 15(1):68.
[4] 曹小清. 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10):69-70.
[5] 王東, 張詠, 潘金保, 等.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5, 22(3):160-162.
[6] 戴海琳, 王麗, 王彥珍, 等.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5, 25(33):95-97.
[收稿日期:2018-1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