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職業教育是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支撐,十九大報告提出,國家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由此可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傳統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多采取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分開教學的模式,但該種教育方式對于知識學習的連續性不足。在新一輪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一體化教學模式廣受各院校關注,在提升學生技能水平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關    鍵   詞]  一體化教學;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職教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70-02
   一、引言
   十九大報告指出,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滿足中國制造2025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結構體系中扮演著比較尷尬的角色,因為很多初中畢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被迫選擇接受職業教育,這使得我國職業教育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稍差,學生綜合能力不強。傳統職業教育中雖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適當削減理論課程,但始終沒有擺脫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分離的困境。從教學反饋可見,學生在理論學習時會感覺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在后期實訓課程學習時,由于理論掌握不扎實導致實訓效率降低,沒有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為了增強職業教育效果,解決理論課程與實習課程銜接不當的問題,目前職業教育采用創新式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好評。
   二、一體化教學概述
   (一)一體化教學概念
   一體化教學是指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的“填鴨式”授課方式。在一體化課堂中,多以教師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解決問題為主要授課形式。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師僅起到指引的作用,而將課堂內外的主體地位歸還于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多為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溝通交流的能力。一些一體化課程甚至將課堂教學場所放置于實際生產生活中,以完全現實的形式開展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以最真實的方式收獲知識。因此,一體化教學是在干中學、學中干,要求以學生為主,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一體化教學與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區別
   一體化教學改變了學生和教師的身份與角色。在課堂中,教師僅提出本節課程的學習目標,之后完全由學生進行自行實踐。一般常用的方式為: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分組合作。學生以完成教師提出的操作任務為驅動,其中涉及不懂的理論知識,由學生自己通過互聯網資料、書籍資料等方式查詢,并完成任務書中的一系列內容,然后按要求完成實訓操作。在操作結束后,課程沒有結束,之后通過包含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的課業評價機制對當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評價和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又利用所學理論知識通過合作與溝通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完成評價、總結與反思,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程度,也提升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溝通交流的能力。
   (三)一體化教學的理念和特點
   一體化教學理念是工學結合、能力本位,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反思總結能力、語言表述能力。一體化教學的特點是轉換教師和學生的位置,以學生為主,完成自主探索、學習、創新、實踐和反饋,教師僅起到把握課堂發展方向,以及遇到關鍵問題給予學生指導和演示的作用。一體化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加重了。課前教師的大部分精力是策劃和設計每一堂課,提前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好應對預案;課中教師要嚴格把握課堂走向,不能讓學生的活動偏離教學實際;課后要及時總結與反思,總結出現的問題在下節課中進行反饋和調整。
   (四)一體化教學與信息化手段的融合
   一體化教學中依然可以應用豐富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網絡平臺教學、游戲資源教學、視頻教學、在線問答軟件等。信息化是加強課堂教學手段的方式,可以豐富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根據一項對學生的調查可知,在應用豐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課堂中,學生的專注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學生會不知不覺被課堂吸引而學到知識。因此,信息化手段就好比一體化課程教學的催化劑,用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以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五)一體化課程的課外延伸
   一體化課程不僅僅要專注于課堂中,在課堂結束后,教師應該布置課外延伸作業,可以是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要求學生上交總結報告或是完成課后實踐操作。課外延伸和課后任務是對課堂所學習知識內容的鞏固,因此一體化課程的課外延伸必須得到教師的重視。這樣就可以有效增加教學時間,教師把更多的學習時間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充分借助于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擴大知識視野、拓寬學習范圍。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學生進行課后答疑、實時互動、分散解答的活動,幫助學生有效用課后時間,讓課后時間真正成為課堂時間的有益補充。
   三、一體化教學實踐
   (一)建立符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場地
   一體化教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課程教育,傳統課程多數是在實訓室或教室內進行,但是一體化教學場地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實訓室,而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其中包含各種功能的學習區域,如集中授課區、實訓操作區、作品展示區、資料查詢區、計算機操作區等。    集中授課區的功能好比傳統的教室,該區域內包含講臺、黑板、白板、多媒體、書桌等,在集中授課區,能夠進行任務布置、集中討論、資料書寫、總結反思、評價反饋等。
   實訓操作區的功能好比傳統的實訓室,該區域包含對應專業需要使用的實訓設備,實訓操作區可以說是一體化課程的核心與關鍵,也是職業教育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因此,實訓操作區的建設必須要符合職業標準,以滿足教學需要。
   作品展示區是展示往屆學生的作品或前幾節課程中學生完成的優秀作品。作品展示區還可以集中展示一些別的院校比較有特色的作品,供學生參考;或者是展出一些大師的作品,讓學生體驗一下大師作品的魅力,來增加學生實踐創作的動力,同時也獲取一些靈感。
   資料查詢區包括紙質資料查詢和網絡資料查詢。紙質資料包括書籍、參考書籍等,網絡資料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在線查詢。資料查詢區可供學生、教師在課堂內或課堂外進行查閱,不受時間限制。學生只要借助于一些終端平臺,就可以實現在線查閱,實現傳統查詢與現代查閱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所需資料。
   計算機操作區是學生完成軟件操作、軟件仿真、視頻觀看、資料上傳等的區域。課程專業不同,計算機操作區的功能也不盡相同。
   (二)完善符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設計內容
   一體化教學設計好比一堂課程的“劇本”,教師要完成一體化課程教學,一體化教學設計的質量尤為關鍵,這是判斷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應有效果的標準。一體化教學設計內容應該包括教學對象分析(學情分析)、使用教材分析、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重難點、學習資源分析、詳細的教學實施過程、學業評價、教學反思。
   教學對象分析即學情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的構成情況、學習基礎和學生特點。學生的構成情況包括學生年齡段、男女構成比例和學生數量,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進程。學習基礎應該包括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應該與本節課程具有一定的聯系,還應該包含學生已具備的能力,可以是實訓能力、溝通能力、寫作能力等。學生特點包括興趣點、細節把握能力、優缺點等,然后教師應該針對不同性格和類型的學生的特點進行備課。
   使用教材分析是對本課選用的教材進行系統性分析,確定該教材的特點,以及其在一體化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除了對使用的教材進行分析外,還要對相對應的職業標準或行業執行標準進行分析,因為目前的職業教育不應該脫離職業崗位標準。還有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是對一體化課程開發標準的研讀,因為目前的專用一體化教材較少,很多教師在一體化教學實踐過程中,都是在現有教材基礎上,將各個重要知識點模塊化,然后針對性開發一體化課程,因此,不能脫離對一體化課程開發標準的學習和應用。
   學習目標是課程的靈魂,也是課程執行的關鍵,只有達成學習目標,才能認定該課程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學習目標一般包含三種,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也被稱為“三維學習目標”。知識目標就是理論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本節一體化課程后,應該掌握的原理知識;能力目標就是實訓操作學習目標,是學生應掌握的操作方法與手段,是解決實際生產、生活問題的能力,是教學中的關鍵目標;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素質素養的目標,是打造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情感的目標。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不僅僅要擁有相應專業的知識和能力,還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
   學習內容和重難點是課程中詳細的知識點,也是任務驅動法中應發布的教學任務,重點是課程中重要的知識點,難點是傳統教學中總結出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明確教學內容和重難點,所有開展的一體化教學過程都是為此服務的。
   學習資源分析是教師對一體化課程所有教與學資源的分析,包括一體化教室資源配備和各個操作區域功能分析,師資配備情況分析,以及其他相關資源的匹配情況分析。
   詳細的課程實施過程包括若干環節,每個環節中應對應工作任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方法??傮w環節應包括課前準備環節,教學準備環節,明確任務環節,課程內容布置講解環節,學生操作環節和評價環節等,不同環節中,教師和學生對應的教學活動也不同。在設計課程詳細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應考慮每個環節中應用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翻轉課堂法、答題法、測驗法等。
   學業評價環節是一體化教學中較為有特色的環節,評價環節包括學生自評、學生組內互評、教師評價。根據每項環節,教師在設計評價表時,對于每個評價點給予一定的評分,最終將三者評價分數整合后,得出該堂課程中學生的得分。
   教學反思環節是教師在經過一堂一體化教學課程后,總結課程中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對于成功之處要繼續沿用,對于不足之處要考慮改進辦法,并在下一節課程中進行改善。
   四、結束語
   一體化教學形式在職業教育的改革和推進過程中,將會不斷改進與完善。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某些專業已經開展了整門課程的一體化開發與建設,并且在經過幾輪的教學實踐后,不斷發現不足并予以改善。但即便如此,我國職業教育中大部分的專業課程一體化改革進程緩慢,很多專業甚至沒有推廣一體化教學模式。今后,一體化教學改革進程中,最大的問題不是統一的教材和一體化教學設計,而是各院校的一體化硬件設施匹配問題,因此今后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需要更多專家與學者的不斷深入探討,為我國職業教育深化改革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巖,張祥.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8(26):102-103.
   [2]許偉杰.探討如何進行高職“一體化”教學[J].科學與財富,2018(26):245.
   [3]秦志明.中職學校專業課一體化教學的改革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8(24):23.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6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