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作為中小學教育階段的主要教學科目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抽象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思維能力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科學地進行數學學科教學對于活躍其思維、開拓其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予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研究如何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轉變數學教學思想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及建議更是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創新建議
一、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情境課堂創建實用性缺失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教育進一步提高了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主張教學內容應當具有生活實用性特征。但結合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可知,雖然大部分的學校已經意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將情景教學等能有效提升學生個人素養的教學方式引入到了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但所創設的情境卻存在著脫離生活實際的問題,其所組織的數學應用情境活動往往僅注重情境設定這一模式的采用,而不重視其是否具有實用性,造成了情境課堂虛有其表的問題。[1]
2.教學模式創新停留在表面
除了情境課堂的創設停留在表面形式之外,教學模式的創新停留在表面也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存在的重大問題之一。具體地來說,目前雖然我國大部分小學都引入了移動智能終端教學設備等新型的教學媒介,并在此基礎上逐漸采用音頻演示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內容的傳授。但實際上,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及單向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由此不僅導致新的教學設備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甚至會反過來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2]
3.教學過程壓制學生主動性
小學數學課堂的開展應當以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及邏輯思維為主要目標,而這些思維的培養都需要以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作為基礎。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的是單方面講授而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互動,由此導致課堂模式呈現出僵硬機械的特征,制約了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的發揮。因而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解決這一問題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3]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相關建議措施
1.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前文提到,課堂氛圍缺乏活躍性是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積極主動性受到制約的重要原因,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科目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但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個性特征,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保存學生的天性,積極地與學生做朋友,以減少師生之間所容易出現的隔閡。此外,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與自己進行交流,由此以更方便在促進師生關系進一步融洽化的同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2.引入趣味教學方法
由于受到小學生心智發展水平的影響,其往往對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更感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傳統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予以改變,引進新型的趣味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發揮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數字和數學符號的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采用圖案、音頻等新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是采取游戲教學的方式增加愛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進一步激發其對數學的學習熱情,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需要以理論知識基礎為前提進行學習的課程,提前的預習和研究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當通過改變教學方法等途徑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應當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如引導學生學會對老師沒有講授的內容進行自主研究和學習等,使學生自主地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更透徹地掌握數學知識。此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得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教師還應當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的采用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良好的情緒體驗,并從中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4.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小學時代是人的智力及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不同的學生之間知識接受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等往往存在顯著的差別,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及個別差異靈活地進行課程任務的設置及課后作業的布置。引導不同接受水平的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基礎較差、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懷及幫助,避免其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自卑心理,提升其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及主動性。
5.注重數學實際應用
當前部分學校雖然采取了情景教學等新型的教學方式,但其由于缺乏實用性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及價值。因此在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性。在創設教學情境或是設置數學問題時,都應當盡可能地將其與生活進行關聯,由此才能使得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更具實用性和現實意義。比如在教學“四則運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購物付款”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數字的計算,從而既使知識變得更加生動,也更有利于學生將數學融入到生活當中。
結語
總的來說,新課程標準改革對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積極通過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對教學方法予以創新,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克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思考[J].學周刊,2018(36):61-62.
[2]閆文娟.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才智,2018(32):102.
[3]趙麗芬.淺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