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STEM理念下多元方式促進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STEM分為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其中科學在于認識世界、解釋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技術和工程則是致力于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數學則作為技術與工程學科的基礎工具。由此可見,生活中發生的大多數問題需要應用多種學科的知識來共同解決。而STEM的教育無處不在!與其說是一種學習方式,不如說是一種多學科、跨學科的思維方式。本文章主要闡述在STEM理念下,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幼兒的科學興趣,而科學的前提和基礎是要具有探索的精神,這也是新時代人才必須具有的品質之一。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切的開始,是學習的推動力,只有當幼兒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地投入到探索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那么如何來指導幼兒順利地進行探索活動呢?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不僅應使學生掌握學科學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讓幼兒自己去親自體會科學探索和發現所帶來的愉悅。
  興趣 探索 操作 STEM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031-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大自然千變萬化,社會生活豐富多彩,這個世界在幼兒的眼中有許多東西值得去探索:春暖花開、日升月落;螞蟻搬家、倦鳥歸巢;清晨的露珠、雨后的彩虹……各種各樣新奇又有趣的事物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幼小的心靈,刺激他們探索的欲望。 幼兒從出生起,就在不斷地探索著世界:會用小手東摸摸西碰碰,拿一些東西在嘴巴里嘗一嘗是什么味道;聽到聲音會轉動腦袋四處尋找,見到艷麗的色彩會目不轉睛盯著去看,這就是他們逐漸獲得關于世界的經驗,理解周圍的世界。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也是使他們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1.提供富足的物質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的愿望
  幼兒園開展STEM活動的材料需根據活動目的、內容為幼兒取自生活中和游戲中常見的材料,如:科學探究活動“沉浮”,東西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在活動前,我們準備一些操作材料:清水、小石子、積木塊、玻璃球、塑料雪花片、紙張、太空泥、螺絲、泡沫等等,讓孩子在豐富的材料中大膽去探索;在“變了變了”活動中,我為幼兒每人準備了一杯熱水、一個小盤子、干木耳、茶葉、胖大海等,這些材料源于生活,孩子對這些材料有一定的認知,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的操作,在游戲中邊玩邊學,從而激發探索的興趣,在探索中獲得新的知識,得到新的體驗。。
  2.有趣的STEM科技小實驗,吸引幼兒的目光
  幼兒想要參加探究某個活動,勢必是因為對某個知識點十分好奇,想要弄清其中的緣由。因此我們在開展每個活動時,可以巧妙地設計一些神秘的環節在其中,出于對活動中出現的神秘現象的好奇,幼兒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索的欲望,這樣他們在活動中不僅會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學習,而且在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下,他們探索的問題也將更有深度,就這樣在游戲中邊玩邊探索、輕松掌握新知識。
 ?。?)反其道而行之,吸引幼兒注意力。
  在活動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設計一些懸念,不僅能讓幼兒很快集中注意力,還能充分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為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創設有利條件。比如在開展科學活動《摔不破的雞蛋》時,為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巧設如下懸念:出示一個雞蛋討論:今天蛋寶寶要來參加跳遠比賽,你們覺得直接讓雞蛋從高處落下會發生什么事?幼兒如果說雞蛋會摔破。這時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神秘道具”——鹽水袋,將雞蛋裝進袋中,猜猜看,這次雞蛋會摔破嗎?為什么會這樣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這袋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是怎么保護雞蛋的呢?不同的結果,能迅速地激發孩子對密度的探索興趣。
 ?。?)利用現代技術,揭示科學原理。
  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各種各樣的虛擬的科學實驗,將一些復雜的實驗為簡單化,抽象的道理具體化,靜止的現象動態化,使幼兒在高科技技術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更易理解各類科學道理。如在科學活動《搖擺娃娃》時,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娃娃搖擺起來的原理,可以用多媒體動畫播放搖擺娃娃制作的過程,揭示是由于底座放置了橡皮泥,輕觸身體就會左右搖晃,讓幼兒更直觀、更清晰地感知物體由于重心移動而發生的搖擺現象。
  3.充足的空間,讓幼兒大展身手
 ?。?)勤動手勤操作,讓幼兒在STEM教學活動中充分體驗。
  科學主要依靠實驗來支撐,需要我們親身去實踐操作,只有通過真實的感受、探索,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現知識。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想方設法通過探究體驗,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積極動手,讓孩子在探索中學到知識,在探究中升華知識。如在《吸起來了嗎》活動中,主要是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將氣球放在頭發上摩擦,發現氣球被吸在頭上,從而揭示了摩擦起電的原理,同時孩子們也了解到靜電能將細小物品吸起來的特性。這樣就很輕松的向孩子們解決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動的選擇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高于幼兒的生活。
 ?。?)適宜操作的材料與工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由探索STEM的內容。
  幼兒生來就一個“探索者、發現者”。他們出生以后,就想要探索這個世界,喜歡到處摸摸看看。進入幼兒園以后呢,他們會對各種東西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也摸摸,那也摸摸,有時還會把教室里、區域里的一些玩具拆一拆、拉一拉,甚至完全拆毀,只為搞清楚那是什么。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為幼兒提供多種適宜的材料,讓他們在足夠的動手空間里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才能。不難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可以供幼兒操作的材料,并且這些材料易取,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所以在避免危險的情況下,我覺得任何材料都可以拿來給幼兒使用。
  4.交流討論,碰撞STEM思維火花
  《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語言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離開語言的思維是虛晃無力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能用自己的語言將操作過程表述出來對幼兒來說也很重要。如在“認識青蛙”這一活動中,教師首先引導幼兒自由觀察,看一看青蛙長什么樣,有什么獨特的地方?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接下來組織幼兒討論:“青蛙生活在哪里呢?喜歡吃什么呢?青蛙的寶寶也是長這樣的嗎?就這樣,通過以上的對話,孩子們就會初步了解了青蛙的基本特征。所以,探索活動離不開交流討論,這也是幫助幼兒歸納知識點的重要手段。通過對話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幼兒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敢于思考的意識,在與同伴的討論中,獲得新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情景,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利用多種感官動起來,這樣才會讓科學活動更生動、更有趣!
  STEM教育的內容滲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開展STEM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僅要給幼兒科學的知識,更要讓幼兒掌握科學的探索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對幼兒來說,探索的過程要比簡單的獲得知識更為重要。我們要強調的是STEM教育絕不僅是在桌椅整齊的教室上課,而是在充滿了各種生活常見物品,像各類積木、木板、銼刀、畫筆、廚房、花房、戶外等的工作坊里盡情探索一番;STEM教育也不是把孩子扔進學校就徹底放手不管了,而是在家庭、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思考、尋找和解決的生活體驗。而STEM對于教師的挑戰在于:不僅要關注生活、關注問題,更要具備工程(設計)思維、技術思維、并將其與舊有的科學思維、數學思維聯系起來,讓幼兒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經歷跨學科的學習。因此教師要作好幼兒STEM探索的引路人,引導幼兒去探索,學習怎樣去解決問題,讓幼兒真正的向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2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