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助力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利用互聯網+助力鄉村教育來改變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整體感知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互聯網+ 助力鄉村教育 均衡發展
【中圖分類號】G 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02-01
伴隨著互聯網的腳步進入鄉村校園,不但能促進鄉村課堂教學手段的變革,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效率,而且能為學生營造寬松、多樣的學習環境,同時也展示了不同的教育和學習的方法。利用“互聯網+”助力鄉村教育是放大區域特色優質教育資源,鏈接跨界的力量,激活教育內在發展的驅動力,促進鄉村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這一理念。
1.通過“互聯網+”促進課堂教學的內容快速更新,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
由于農村家庭條件的有限,網絡不能入戶,這樣每個孩子的個性情感、生活經歷、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態度等方面就和城區的孩子有一定的差異。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學校的學習生活,所以說只有教師充分利用互聯網,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網絡技術相融合,才可以讓孩子充分實現豐富資源的共享。
如:2015年互加計劃開始,在教育研究院的指導下,深入探索鄉村學校面臨的教育資源短缺,如何解決?如何為鄉村的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豐富農村孩子的課堂,幫助孩子快樂地成長?如何為鄉村教師提供大規模免費可持續的網絡培訓課程,真正激活每一位鄉村教師的內在驅動力?
就在2017年秋季我們走進了“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一起參與夏加兒美術教育、鯊魚科學、彩虹閱讀、快樂手工、韻律舞蹈、快樂書法、生命教育等課程,發布了每周12節的網絡公益課程,將鄉村孩子帶進一個多姿多彩的豐富課堂,在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神采奕奕、興奮不已,用期待的神情迎接著每一節不同的課堂,同時也享受著這些優質教育資源,使孩子在無限的網絡空間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得到鼓舞和激勵,為我們農村的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和自我展示的平臺。
2.鄉村小學課堂教學運用網絡教育的需求非常明顯
利用網絡教學直觀可見,對集聲、圖像、字畫以及動態顯示等形式于為一體,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客觀時效,這樣一來會將單純的死記硬背上升為理解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課堂中,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解決,通過網上的音頻和視頻點播,可以提供給學生語言、文字、音樂、圖像有機結合的感性閱讀材料。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誦、優美和諧的音樂、生動活潑的圖像,把學生帶入到美妙的藝術境界中去,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欲望和興趣。而這種聲像結合的閱讀過程就是學生增長知識、豐富語言、感悟社會、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過程。可以說,現代教育技術將大大改變農村小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最終導致整個農村小學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根本變革。
3.通過互聯網可以為學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機會,同時也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給學生傳授豐富而又廣博的知識,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速度慢、范圍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擴充。相比之下,互聯網教育技術手段具有速度快,知識信息量多而不亂、廣而不泛的特點。它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最豐富的新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出基礎厚實、知識面寬的全方位人才,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如: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方便、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與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而這種表達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發的,沒有任何的強制色彩和心理顧忌,所以也最能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最能引起學生廣泛參與的興趣。
4.通過互聯網可以高效實現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當前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變革顯得尤為緊迫:隨著國家和地方對教師培訓的越發重視,教師培訓的需求正在發生質的轉變;隨著“國培計劃”引領的各級教師培訓項目的持續開展,教師對培訓的需求也在實現從達標到素質提升的轉變;隨著信息化帶來知識傳播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正在從單一技能向研究型、專家型轉變。這些緊迫的需求與“互聯網+”引領的教育信息化變革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促使高效迅速的網絡培訓積極有效地發展。教師不需要離崗、也不需要離職,就可以輕松的利用業余時間在網上注冊并進行在線培訓。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效地培訓教師,既節省了開支,又提高了效率。
5.結 語
隨著“互聯網+”助力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實時直播教師的課件、板書等,讓偏遠鄉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可以享受到城里一些優質學校的教學資源,幫助鄉村學校搭上“互聯網+”的信息化發展快車。使鄉村小學實現了“聯動”,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得到了共享,相信今后會有更多的鄉村教師投入到互聯網教育技術教學這股大潮中去,讓“互聯網+”教育技術這朵“鮮花”在鄉村綻放。
參考文獻
[1]王繼新.互聯網+教學點: 縣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踐--以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農村教學點為例[J]中國教師,2017(20)
[2]楊繼武,王磊.“互聯網+”助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教學模式及其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711.htm